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天安门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天安门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天安门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天安门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更新时间:2024-04-09 14:58:00

天安门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市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天安门(Tian'anmen),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20年建成。

最初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天顺元年,天安门与华表楼毁于雷火,八年后的成化元年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楼。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1688年、1952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1970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制,天安门比原来高了83厘米,通高34.7米。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