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除了本身的姓名之外,还有年号(继位时选定)、庙号和谥号(死亡后由继承者选定)。
1、年号: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正统标志,代表政权的合法性,称为“奉正朔”。另外在古代没有现在年份的概念(如2013年),所以年号最基本的作用是作为纪年使用,如唐太宗贞观三年等。后来年号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2、谥号:为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3、庙号:就是皇帝在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它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庙号及其含义:
太祖、高祖,通常给开国皇帝,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
世祖、太宗发扬光大;而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如汉世祖刘秀、元世祖忽必烈等等;
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而高宗一般都是王朝中衰的制造者,如宋高宗赵构,清高宗弘历等等;
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
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
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业不足;
德宗、宁宗过于懦弱;
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
文宗、武宗名褒实贬;
穆宗、敬宗功过相当;
光宗、熹宗昏庸腐朽;
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希望上面的回答能解答您的疑问,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