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宋孝宗退位原因(宋孝宗为什么禅位)

宋孝宗退位原因(宋孝宗为什么禅位)

更新时间:2022-11-13 08:11:01

宋孝宗退位原因,宋孝宗为什么禅位

  • 1. 宋孝宗为什么禅位,宋孝宗退位原因
  • 2. 禅位是什么意思,律宗与禅宗的区别
  • 3. 明朝孝宗皇帝,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
  • 4. 明孝宗张皇后介绍,被明孝宗宠爱的张皇后结局如何
  • 5. 历史上有几个孝宗,
  • 1.宋孝宗为什么禅位,宋孝宗退位原因

    1、宋孝宗禅位的主要原因是:宋孝宗赵眘屡遭挫折,自认收土无望,心灰意冷之下这才主动让贤的。

    2、宋孝宗赵眘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高宗赵构与宋孝宗赵眘,实际上亲缘关系淡薄,几近于无,宋孝宗赵眘只是赵构的养子。

    3、赵眘被立为皇太子后,积极辅佐宋高宗。后来宋高宗无心政事,将皇位禅让给宋孝宗赵眘。宋孝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对外挥师北伐,对内积极治理内政。宋孝宗在内政中,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从而使得国家恢复生机,出现了一个小康局面。

    4、但是在对外北伐中,却遭到了极大的失败。也正是因为这次失败,使得赵眘心灰意冷,在壮志未酬的情况下退位让贤,让自己的第三子宋光宗继位。

    2.禅位是什么意思,律宗与禅宗的区别

    1、禅位指禅让,是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前,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唐尧传位给虞舜,同时传了允执厥中四个字;虞舜传位给大禹,成为五千年治国的国家哲学。

    4、人们世代尊称尧舜禹为上古先王,尧舜禹相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明朝孝宗皇帝,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

    1、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明宪宗第三子,母孝穆纪太后。成化六年七月孝宗生于西宫。当时万贵妃专宠,宫中之人都不敢告诉宪宗。直到悼恭太子薨后,宪宗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儿子。成化十一年立为太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逝世,太子朱祐樘即位,次年改元弘治,即明孝宗。

    2、孝宗即位后,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贤臣。使当时的朝政焕然一新。弘治一朝,名臣辈出,孝宗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明朝再现太平盛世,史称“弘治中兴”。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崩于乾清宫,年仅三十六岁。孝宗崩后,太子朱厚照即位,即明武宗,弘治一朝,阶级矛盾缓和,人民生活改善,外无大的战争,内无大的内乱,名士贤臣曾出不穷,孝宗礼贤下士也被传为美谈。

    4.明孝宗张皇后介绍,被明孝宗宠爱的张皇后结局如何

    1、张皇后(1471年-1541年),北直隶河间府兴济县(今河北沧县),父为张峦,母为金氏,明孝宗朱佑樘的皇后。

    2、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张氏因姿色出众、知书达理等立为太子妃,同年九月,太子朱佑樘践祚,即明孝宗,十月,立张氏为皇后,孝宗笃爱张皇后,因此厚待张皇后的亲族,追封皇后之父张峦为昌国公,张皇后的两个弟弟皆封侯。

    3、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驾崩,孝宗与张皇后之子太子朱厚照践祚,即明武宗,尊张皇后为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徽号“慈寿皇太后”。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因武宗无子,故张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迎立孝宗侄孙、武宗堂弟就藩湖广的兴王(今湖北钟祥)朱厚熜践祚,即明世宗,世宗入继,尊张太后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亦尊其生母蒋氏为太后,张太后与蒋太后不和,世宗对张太后极为不礼遇。

    4、嘉靖二十年(1541年),张太后驾崩,谥号“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改谥“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

    5.历史上有几个孝宗,

    1、历史上有九全孝宗。

    2、历史上的第一位孝宗是太上皇是李渊。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把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起杀掉。其时,唐高祖李渊正在皇宫的内湖上泛舟嬉戏,突然一群兵士拥至跟前,声称奉秦王之命为皇父护驾。李渊得知两子被杀,惊慌莫名。他深知朝廷局势已为次子李世民控制,迫不得已,这位坐了九年皇位的唐朝开国皇帝只好下诏退位,宣布由李世民承继大统。李世民既想做皇帝,又不愿背上逼宫篡位的千古恶名,于是他的谋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尊奉皇父为“太上皇”,以保全皇父的体面。就这样,李渊做了10年太上皇,于公元635年抑郁而逝。

    3、第二位太上皇是李旦。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杀掉毒死唐中宗李显的韦后,拥立父亲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睿宗知道皇位是儿子为自己争得的,三年后便知趣地传位于儿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李旦做了5年太上皇,在孤寂中死去。

    4、第三位太上皇是李隆基。李隆基让父亲做了太上皇,他儿子李亨如法炮制,也让他做了6年太上皇。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叛军逼近国都长安,已做了45年皇帝的71岁高龄的李隆基在仓皇之中西逃成都,但他仍舍不得放弃帝位。当时承担抗击叛军重任的太子李亨在距长安千里之外的肃州灵武宣布即位,同时根据祖宗先例,遥尊远在成都的李隆基为太上皇。安史之乱平定后,李隆基回到长安,不得不承认这个既成事实。

    5、第四位太上皇是赵佶。公元1125年,金兵借口宋朝君臣背盟毁约大举南下,对北宋都城汴京形成合围之势。兵临城下,朝内一些当权大臣以皇上不退休不足以平金人之怒为由,逼迫宋徽宗赵佶传位于太子赵桓,是为钦宗。赵佶则成了太上皇。但金朝并不因此罢兵,公元1127年,太上皇赵佶与钦宗赵桓双双被金兵俘虏,史称“靖康之耻”。父子二人先后客死他乡。

    6、第五位太上皇是赵构。南宋时期的宋高宗赵构没有亲生儿子,立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为太子。由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将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因此开国200余年他的嫡系子孙一直没有人做过皇帝,为此朝野中常常有各种议论。尤其是金兵压境、局势危急之时,满朝文武大臣越来越倾向于尽快让赵匡胤的后裔担负护国重任,坐了35年皇位的赵构在各方压力下不得已宣布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孝宗。

    7、第六位太上皇是赵昚。宋孝宗赵昚做了27年皇帝后,在内忧外患中将位传于赵惇(宋光宗,自己也做起了太上皇,成为宋朝历史上第三位太上皇。

    8、第七位太上皇是赵惇。宋光宗赵惇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据笔者考证,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宋宁宗,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安享太上皇的日子。

    9、第八位太上皇是朱祁镇。公元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进犯明朝北部边疆,前锋很快逼近大同。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瓦剌。明军由于指挥不灵,行动迟缓,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被瓦剌军包围,明英宗被俘。留在都城的兵部尚书于谦等拥立朱祁钰为帝(明代宗,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也因之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一年后双方议和,明英宗被送还北京。明英宗做了7年太上皇后,于公元1457年乘代 宗病重在“夺门之变”中复辟,重登大位。

    10、第九位太上皇是弘历(即乾隆。弘历25岁登基时,曾经烧香祷告上天,自己如果能做60年皇帝,就把皇位自动禅让给儿子。可能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长寿。到1796年,乾隆已坐够了60年皇位,再不兑现诺言,实在无法向上天和臣民交代。于是他宣布禅位给太子(即嘉庆,但他同时又宣布自己身体康健、精力充沛,仍要过问军国大事,指导新皇施政。乾隆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