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身体不错”的小伙子,在球场上昏厥;每年都有大学生,在体测跑步时倒下……猝死,永远都不会嫌你年轻。
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 55 万,相当于每 1 分钟就有 1 个人因为心脏猝死而去世。
研究发现,出现突然倒地、失去意识、停止呼吸和心跳这些猝死的症状,超过8成是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例如急性心肌梗死。
而我们的心脏,在日常生活的某些时刻会更为脆弱,也更容易发生猝死。
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生活中主要的10个容易诱发心脏性猝死的高发情况,一定要小心提防。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特别是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后,会造成胰腺导管收缩,诱发急性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会产生心肌抑制因子,造成心脏骤停。
如果是冠心病患者,饱餐后,大量血液会跑到胃肠去“支援”消化,容易诱发心梗。
建议:每餐七分饱,清淡饮食,冠心病患者和中老年人别喝酒。
用力排便
有些人因为便干,解大便时屏气用力,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就像水压太大时会撑破水管,血压突升也在挑战血管的承受极限。
屏气还会使主动脉内外膜受力不均匀,易造成拉伸撕裂,引发主动脉夹层,极为凶险。
建议: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排便,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大便不顺畅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平时也要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
长时间洗澡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
建议: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水温应与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10~20 分钟就可以,年纪较大或者行动不便的人最好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加倍工作,强烈的收缩舒张,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很多运动猝死的人,心脏其实早有隐患,但患者往往不自知,比如先天性心肌病,平时看不出来,一剧烈运动就出事了。
运动及体力劳动一定要量力而行,绝不能蛮干。拎个重物爬三层楼,对有冠心病的人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心梗。
建议:做好热身运动,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避免参加竞技性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
过度悲伤
悲伤情绪无法排解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降低心脏泵血功能,继而引起如胸痛、气短和休克等症状。
建议: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过度悲观焦虑。
压力过大
连续加班、长期压力过大,交感神经系统会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可能引发心脏病。
建议:及时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连续熬夜加班,学会释放压力和放松身心。
情绪激动
看电视、打牌、下棋时常常久坐不动,若情绪突然激动,血压会一路飙升,心率增快,容易诱发心肌缺血。
建议:大家看电视、打牌、下棋时间不要过长,适当起来活动一下,避免久坐不动和情绪激动。
早上起床太快
早晨起床,从“半休眠”状态苏醒过来,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这时,对心血管的考验比较大,容易出现心脏事件。
建议:晨起时,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然后过一会再起身下床。
喝酒太多
酒精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加重心肌缺血,继而诱发心绞痛、心梗。病人会有胸前压榨性疼痛,严重的可致猝死。
建议:为了身体健康,还是把酒戒了吧。
气温骤变
气温骤变和低温时,容易加重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几率。一般来说,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是猝死的高峰期,但是夏季贪恋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也容易引发心脏病。
建议:冬天外出应做好保暖,夏季空调不要调得过低,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
预防心血管事件不仅关系到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还关系到每一个人。只有把健康的生活习惯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远离猝死。
一套防猝死实用计划
猝死不分年龄,人人都应时刻保持敬畏。想远离危险,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除了少生气,生活中还应该避免过喜、过悲、惊吓等所有剧烈的情绪波动。
听音乐、读书、修剪花草、冥想等方式,有利于放松紧绷的情绪。
2、避免过劳
对抗过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避免疲劳感的堆积。
无论多忙,都应该抓紧时间放松休息,如尽量养成午间闭目养神15~30分钟的好习惯。
如果熬夜了,中午可以按照“熬夜两小时,白天午睡半小时”的比例进行补觉,但早上不宜赖床。
3、定期体检,排查心脏隐患
定期体检,特别是心血管系统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及时排查健康隐患,在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更是如此。
4、科学运动
运动前充分热身,热身一般占总运动时间的10%~20%。
运动量不宜过大,长跑要循序渐进,初练者一般从3000~5000米开始,或持续20~30分钟。
运动中及时补充能量,如运动饮料、能量棒。建议每跑5公里喝100~150毫升水。
5、控好三高
“三高”患者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坚持服药是重点,生活中要低盐饮食,少吃蛋黄、动物脂肪和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6、缓慢用力
如厕、搬东西、回头时,要控制好力度,不可用力过大。
有便秘问题的人,可养成每天清晨排便一次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要蹲坐一会儿,以形成条件反射,久了就会产生便意。
便秘患者还可以适当增加含粗纤维的粮食、蔬菜、瓜果、豆类等,每天至少饮水1500毫升。
编辑 / 黄骞文
资料/ 高质量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