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巢湖的特点是什么(巢湖在历史上是怎么形成的)

巢湖的特点是什么(巢湖在历史上是怎么形成的)

更新时间:2024-06-30 21:28:02

巢湖的特点是什么

巢湖位于安徽省境中部、淮河 南岸。它是安徽省境最大的湖泊,也称焦 湖,因整个湖区酷似鸟巢而得名巢湖。巢湖 属长江左岸水系,各水流汇入巢湖后,又从 东部出口经裕溪河注入长江。全流域面积 为1。29万平方千米,湖区面积770平方千 米。

巢湖位于安徽省的中部,湖形似一两角菱,面积为753平方公里,湖泊蓄水量为18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水面有2/3属于巢县管辖,其余1/3为肥东、肥西及庐江三县所辖。巢湖地区在距今1000万年以前的第三纪时,是一个面积辽阔的构造盆地。喜马拉雅运动对本区有一定的影响,沿构造断裂有安山岩系喷发,局部地方还有辉长岩侵入和玄武岩喷发。第四纪初由于受到气候变迁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盆地上升成剥蚀区,同时形成红层剥蚀面。第四纪中期,构造盆地下沉,成为附近山地的集水洼地,然后汇水成为一大水体。湖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5.5~16.3℃,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湖区因受到湖泊的调节,与同纬度远离湖泊的地方相比,霜期减少了10~25天,冰冻日少4~11天。年平均气温大致要高出0.8~1.4℃。巢湖年平均水位为8.02米(巢湖闸水位站,黄海基面),年内最大水位变幅为4.56米(1969年),最小水位变幅为144米(1966年),地表径梳的年补给水量一般为20~30亿立方米,最大年补给水量为51亿立方米(1954年),湖泊泥沙年淤积量为14~142万吨,巢湖湖水比较混浊,透明度一般变化在0.15~0.25米之间,湖泊多年平均水温为16.1℃。一般年份的冬季、均有岸冰出现;严寒的冬季,也会出现全湖封冻的现象。1954年冬季,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持续达55天之久,全湖封冻;冰厚达30~40厘米,封冻期为56天,人可履冰而行。巢湖湖流较弱,流速一般介于0.02~0.07米/秒之间。人湖河流呈向心状的分布。河流源近流短,区内地势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洪径流的汇流过程,使河川的径流量呈现急剧变化,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点。巢湖流域的水系分布很不对称,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淝河、店埠河、柘皋河、炯炀河等河流来自西部及北部的山地,其中以杭埠河、丰乐河、南淝河为巢河水系的主流,约占整个巢湖流域面积的70%;南部的河流更短,水量也少,有石山河、谷盛河、盛家河、槐林河及兆河等。巢湖水系之水从南,西、北三面汇人湖内,然后经巢湖闸出湖,顺裕溪河向东南流至裕溪口而注入长江。裕溪河为巢湖与长江的进出通道,全长46公里。1960年在巢县西南的巢湖出口处建成了巢湖闸,1967年5月在离裕溪河口4公里处还建成了裕溪闸枢纽工程,包括节制闸、船闸和鱼道等。巢湖闸与裕溪闸组成了巢湖、裕溪河梯级水利枢纽,使巢湖流域220万亩低圩农田免受长江洪水的威胁,提高了圩区排涝标准,并初步解决了沿湖丘陵地区328万亩耕地灌溉的水源;同时由于保持一定的水深,使巢湖包括裕溪河的人江航道能够维持常年通航。巢湖主要的经济鱼类有梅鲚、银鱼、鲤、鲫、鳊、青、草、鲢、鳙等,鱼产量变化较大。1952年产量为800万斤,1953~1959年下降为600万斤。此后,年产量变化在100~500万斤之间,且以梅鲚为大宗。巢湖闸和裕溪闸的建成,对促进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起了很大作用,但也隔断了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以及河蟹的洄游通道,使巢湖鱼产量下降。1972年在裕溪闸建成了鱼道,并进行了人工放流,才促使水产资源有所恢复。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