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发字的典故(哪些字由来有典故)

发字的典故(哪些字由来有典故)

更新时间:2024-05-06 18:17:26

发字的典故

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称为《东坡发字》。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字子瞻)被贬到黄州时,曾在黄州写下了一首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首诗后来被苏东坡的朋友杨时推荐给了当时的宰相王安石。王安石对这首诗非常赞赏,认为它表达出了苏东坡的才华和志向。

为了表示对苏东坡的赏识,王安石亲自写了一封信,命令黄州的官员给苏东坡送去。当信件送到黄州时,苏东坡已经调任到别的地方。然而,官员却不敢将信交给苏东坡,因为他们知道苏东坡一向有才华、有见识,对官员的不当行为会进行批评和揭发。

于是,官员们商议后决定,将王安石的信抄写成一首诗,然后张贴在城市的墙上供苏东坡看到。苏东坡看到这首诗后,立即明白了王安石的意图,并且对官员们的机智和聪明表示赞赏。这个故事成为了“发字”的典故,用来形容通过别的方式传递信息或者意图。

“发”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典故和寓意。以下是一些与“发”字相关的典故和故事:

百发百中:这个典故出自《列子·黄帝》,讲述了一个名叫纪昌的射手,他为了练就卓越的箭术,先学习了两年基本功,最终达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某人技艺精湛或做事准确无误。

发掘遗骸:在古代,有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或后代,会将死者的遗骸保存在一个地方,称之为“发掘遗骸”。这个典故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寻找或发掘某种隐藏的宝藏或秘密。

发上指冠: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将头发拴在梁上,然后用刀割头皮,头发便被拉扯得乱蓬蓬的。这个典故形容某人愤怒或激动到了极点。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范杞梁而来到长城,伤心欲绝地哭泣,最终长城崩塌的地方。这个典故形容某人因为伤心而哭泣到了极点,同时也表达了对坚固事物的脆弱和不堪一击的讽刺。

这些典故和故事展示了“发”字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和寓意。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