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俗之一,灶王爷回归时,山东多地有全家人一起吃折箩的民俗。这里的“折”属于动词,就是倒过来、倒过去的意思。所谓“箩”,是名词,就是箩筐的意思。“折箩”的构词理据,就是把酒席结束后的各种剩菜,集中倒入箩筐。
在孔子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老人所著《孔府内宅轶事》中,叙及她的父亲孔令贻时,如此回忆:父亲喜珍馔美味,亦爱吃“渣菜”,问其为何?“说是有股酸味,好吃”。
折箩是残汤剩菜。
“折箩”是老北京以及河北地区黑龙江地区的一个特有名词。《北京土语辞典》解释为:“酒席吃罢,剩下的菜肴,不问种类,全倒在一块儿……也叫‘折箩菜’。”过去人们不富裕,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烩食,残羹剩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北京郊区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红白喜事剩下的菜肴混杂 一起由主家送给村里的各家各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