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一个统计量。
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周易》即已产生了平均数的思想。《周易》“谦”卦说:“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王弼的注说:“多者用谦以为裒,少者用谦以为益;随物而与,施不失平也。孔颍达的正义说:“称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物之先多者,而得其施;物之先寡者,而亦得其施也。”宋代朱熹的注说:“裒多益寡,所以称物之宜而平其施,损高增卑,以趣于平,亦谦之意也。”
概括《周易》谦卦以及王弼、孔颖达与朱熹等人的注解,可见“裒”指减少,“益”指增益。“裒多益寡”就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各个单位的数量减有余而补不足;“称物平施”就是指衡量事物要均等。
上述思想,为统计平均数的概念与作用奠定了基础:
第一,统计平均数就是对研究对象的某数量标志的变量减有余而补不足所求得的一般水平;
第二,计算统计平均数的作用,在于衡量事物要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