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道的五重境界(道的三层境界)

道的五重境界(道的三层境界)

更新时间:2023-12-20 21:04:05

道的五重境界

自然是宇宙万物的统称,宇宙万物皆由自然而生。宇宙孕化自然这样的一种状态而形成的这些规律,我们把它叫做道。在素书中,黄石公把道分为五个维次,分别是道、德、仁、义、礼,一个维次就是一种境界,一个维次就是一种人生,一个维次代表着一种世界。


第一重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能够把宇宙自然规律统统都知道知晓,又符合这样天道规律的人,我们把他叫做天人合一的人,在红尘中,我们称这样的人为王者;超出红尘的,我们称之为圣贤;超越人类宇宙,我们称之为神或佛祖或者真主等。天人合一的我就是道的化身了,道就是我,我就是道了,我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我。道是没有主观思想的,不彰显自我的,呈现的是忘我和无我的境界,是以万物为主导的,一切自然而然。

第二重境界:德的境界

德是道的显化,以道为本,以德为相。一个真正通道的人,他一定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因为当他发现道的自然规律是向善向正,真正的呈现出正能量、正心、正念,所以他通了道就自然而然表现在他的行为上。他的行为一定是利他的,无我的,以其他生命为核心的这样一个正向正能量的人。那么这样的人都会去多为别人考虑,把别人装在心里。他也一定是很有德行的。所以说德就成了我们道的一个相,一种显化,这是一种完全顺道而为的状态。

第三重境界:仁的境界

真正的仁,首先它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有恻隐之心的人,一个真正懂得会去怜悯别人的人,所以对别人都是非常的慈悲,那么这种慈悲之心就是来源于它骨子里面德的力量。他是一个很有德行的人,你跟他这个人接触会发现,他会非常利他,会为别人考虑,你能感受到他这种仁的力量。仁是德的显化,以德为本,仁是德的相,但是远远无法完全表达德的状态。

第四重境界:义的境界

一个心中有仁爱的人,不论在朋友之间也好,或者是家庭之间也好,总之在他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表现的这个人很讲义气。为什么他很讲义气?因为他是个好人,他是一个有恻隐之心的人,一个真正有慈悲心的人。所以这样的人做任何事情,他一定会守义,会守住与人的承诺,守住责任,守住他做人的尊严。义是仁的显化,是以仁为本,义为相。

第五重境界:礼的境界

一个内心当中拥有义的这样一种特性的人,他表现出来的就是礼。所以他往往懂得礼尚往来,懂规矩,懂得与人相处的距离,以及与人和善。也懂得所有的一切东西相互之间都愿意好来好去,看不惯破坏规矩的人,表现的非常爱憎分明。那么所有这些表面的相,其实证明这个人背后的心智是义的一种心智。礼是义的显化,以义为本,以礼为相。

五种境界相互作用

老子在《道德经》第38篇有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当失去了道以后,你只能讲德了,当你失去德以后,你只能跟别人讲仁了,当你失去仁以后,你只能跟别人讲义了,当你义也失去的时候,最后只能讲礼了。但是真正讲礼其实也是最后一个关了,所以我们经常讲礼崩乐坏。所以当我们这个礼都失去的时候,已经到了最差的边缘了,最极致的边缘了。这个时候就完全靠个人的忠信,就是我们个人所谓的信用。但当礼都失去作用的时候,信用是最考验的,就像今天这个社会很多人都不讲规矩了,也就自然而然信用就没有了。 所以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候,没有忠诚度,也没有信用。

道、德、仁、义、礼这五者,由高维到低维代表了天道的演化。五者都是道,只是层次不同。拥有道,就拥有德、仁、义礼,拥有德,就拥有仁义礼,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是本,一个是相,前面为本,后面为相,形成了每一个的闭环。

我们每高一维层次,那么上一维的层次的就能够包含下一维的层次。比如说道德,道一定包含德。但是,德就不能包含道。德只是道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或者是更凸显的表达方式而已,但是德根本就不可能完全表达道。只是用德来显化道的价值和意义而已,但是并不能完全表达道。那么同理,如果我们是一个仁者,一个真正的仁者,并不代表他一定是个德者,但是一个德者一定是一个仁者。也就是说高一维次的一定能覆盖低一维次的,但低一维次的相,不能完全把高一维次的本表达出来,只是通过这个维次对高一维次本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所以他们相互之间又是相互覆盖的关系,道涵盖所有一切,德涵盖下面的仁义礼,仁涵盖了义礼,义能够涵盖礼,所以又是这么一层自然的关系。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