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姓后边是袁姓。袁姓的第一个来源是出于姚姓,是舜之后。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而得姚姓。舜的后代有个叫诸的,字伯爱,他的孙
子便以祖父的字作为自己的姓,称爰氏。由于“爰”和“袁”读音相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以袁为姓了,史称袁氏正宗,后来又衍生出汝南袁氏与
陈郡袁氏。
袁姓的另一个来源是出自黄帝。因黄帝所在的部族善制作车辕,故又称轩辕氏。同样是因为“袁”和“辕”的读音类似,其后裔便有以袁为姓的。
后迁徒至河北,成为河北袁氏一支。
另外,古代兄弟民族当中有很多姓袁的。比如高车族、丁零族,这些民族今天都没了,但是里面有姓袁的,已经融入了汉族。
还有改姓,这个在历史上很多,还有个感人的小故事。
明朝崇祯年间,战乱不休。有个山东人叫袁葵,到山西洪洞县当县令,正赶上当地闹饥荒。袁葵可是个清官,自己的俸禄本来就没多少,却还收
养了几百个孤儿和弃儿。老百姓养不起的、快饿死的孩子,他全养起来了。之后这几百个孩子就跟着他姓袁了。等灾荒过后,他就让各家把这些孩子
认领回去。因为他是当官的,老了是要致仕回乡的。这些孩子为了报答他的恩情,就决定一直姓袁,不再改回原来的姓了。还有一些本来就是孤儿,
他就叫那些家里没孩子或者缺少劳动力的人家分别领养。不管是姓张、姓王,不管谁家领养的,孩子还都姓袁。这样一来,一下子就多出几百个姓袁的。
三四百年过后,当地的袁姓人口已经是个不小的数了。所以说,山西洪洞的袁姓,是很特殊的。
此外,满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彝族、瑶族、白族、朝鲜族等民族都有袁姓。
郡望
陈郡:秦置陈郡,治所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此之袁氏为淘涂裔孙直系地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属河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此之袁氏为陈郡袁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袁安。 [5]
河南郡: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彭城郡:指今江苏徐州。传尧封彭祖于此,为大彭氏国。秦置彭城县。西汉后期一度以楚国为彭城郡,治所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东汉建彭城国。以后或为彭城郡,或为徐州,均治彭城。彭城县于元初撤销,并入州治。此之袁氏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
东光县: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以秦时胡苏等地置东光县,治所在今河北东光。
京兆郡: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华阴县:本春秋时晋地。汉高帝八年置华阴县,以在华山之北,故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
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卫数迁至此。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汉魏为东郡治所。晋建濮阳国,改濮阳郡,均治古濮阳。北魏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唐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梁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这一带是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陈留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襄阳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襄阳(在今湖北省襄阳市)。隋唐为襄州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改路。明清仍为府。民国废府。此之袁氏出自汝南郡,为袁术之后。
宜春县:隋置袁州,治宜春(今属江西,汉即名宜春,晋为宜阳,隋恢复原名)。元为路。明清有袁州府,民国废府。治所在今宜春市袁州区。
堂号
卧雪堂:东汉袁安没做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卧雪堂”的由来。
守正堂:袁安为人严谨,后来做了楚郡太守。当时楚王谋反,株连了数千人。袁安处理这个案子时,审清问明,释放了4000多人。后来外戚窦氏擅权,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弗过堂: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袁可立堂号。万历年间,袁可立因为耿直建言被万历皇帝贬官为民,二十六年始得昭雪,“弗过”应该是他自励自勉的态度和决心。此外,袁姓堂号还有:“陈郡堂”、“汝南堂”、“三公堂”、“彭城堂”、“陈留堂”、“怀楚堂”、“维则堂”、“介禳堂”、“介江堂”、“介祉堂”等。
宗族特征:
1、在汉晋南北朝时期,代有才人出,风光贵显千余年,为世人所敬仰。
2、字行辈份严谨有序。如江苏丹徒袁姓一支字行辈份排语为:“恭宽信敏惠,仁义乃贤师,忠孝承家学,道德培福基。”
字辈排序
全国通用袁氏字辈:“正大光明卫伟国华学善先德道传鸿发修天立宗庆功耀家”。
袁姓最早的发祥地是河南,由于战乱等原因,就慢慢地开始往外播迁,逐渐散落到了全国各地。到宋朝的时候,浙江、江苏、江西的袁姓特别多。
宋代以前福建就已经有袁姓出现,之后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广东。明清之际,袁姓已经遍布全国。
袁姓名人实在太多,翻开一部《三国志》你就知道有多少姓袁的了。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一一袁天罡。一听这名字就可以知道,他一定是个周易高手。
袁天罡是唐朝初年成都人,善风鉴。“风鉴”,按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相面算命。历史上有很多袁天罡算命的故事,最有名的一次是给武则
天算命。有一天,武则天的爸爸把他给请去了,让他给家里人算命。武则天的哥哥们,他稍微算了算,就算好了。武则天那时候刚出生,包在
蜡烛包里,还给打扮成了男孩的样子。袁天罡无意中看到了这个婴儿,眼前一亮:“不得了啊,这位公子神色奥妙,前途不可限量。”接着他又
说,“别急,请你们抱着他再走两步,我还要好好看看。”其实他是在等武则天睁眼。结果武则天眼晴一睁,他大吃一惊道:“龙睛凤颈,贵人中之
最贵者也”再仔细看,又惊讶道:“这不是男孩吧?若是女孩,那不可预测,将来一定是天下之主呀!”
这就是袁天罡算命的故事。过去,袁天罡在民间的名气是很响的,只是由于社会变迁,到今天已经没多少人记得他了。
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装疯卖傻的人很多。要问装疯卖傻最厉害的是谁?也是姓袁的。这个名字还挺好记,比袁世凯就少一个字,叫袁凯。
袁凯是明朝初年的一位侍御史。有一天,朱元璋在纸上圈了一批要处决的囚犯,让袁凯把名单拿给太子看一看。结果太子看了名单以后,拿起
笔删掉了很多人名。朱元璋一看,心里有些不快:“这什么意思啊?我做恶人你做好人?我要杀那么多人,你非免掉那么多?”朱元璋不高兴了,就
问袁凯:“你说朕与太子哪个更仁慈一点?是应该杀呢,还是应该赦免呢?”袁凯是个精明入,当时就觉得这个问题暗含着杀机一一如果说“皇上您对”,
当然皇上会很高兴,可皇上总有死的一天,等太子当了皇上,自己的日子定不好过;如果说太子对,那立马自己也就报销了。所以袁凯想了半天,
说:“陛下对于这些人处以极刑,从法律上来讲是对的,但是太子原谅这些罪犯,也正说明太子心地仁厚。”朱元璋认为他在耍滑头,想两面讨好,更
生气了,就把袁凯关进了大牢。
过了一段时间,又把袁凯给放出来了。但是这件事毕竟给朱元璋留下了印象:这人是个滑头。所以只要是朝廷开会,朱元璋就问:“袁滑头来了
吗?”袁凯心想:“这事不对啊,这官不能当了啊。”所以他就想出了一个对策——装疯卖傻。
有一天上朝的时候,他故意摔了一跤,假装中风了,在地上抽搐,旁边的臣子都乱成一团。朱元璋说:“你这滑头,还中风了?来人啊。”旁边
就来人了,要命的是,手里还拿着一把铁钻。朱元璋就叫人用铁钻钻他的腿以试探他是不是装的。袁凯装疯卖傻的意志实在了得,咬紧牙关,被钻得
腿上全是血洞,居然一声不吭,继续做中风状。朱元璋一看,这绝对是真中风了啊,那行,别当官了,赶紧走人吧。然后就把他赶回了家。
一般人可能会想:都挨了几钻了,也回家了,就不用再装疯卖傻了吧?
该在家享福了吧?这个袁凯,警惕性非常高,他知道朱元璋的历害,早晚会派人来看他,所以他在老家还是装疯,叫家里的佣人打了一根铁链,挂
在自己脖子上,出门叫人牵着走。
朱元璋听说了此事,决定再试试他,于是就下诏,委任了他一个儒学教授的官。这个时候,是不是欺君,就要见分晓了。当然,为了避免露
出马脚,他也可以选择不去上任,继续在家里装疯卖傻。但是这袁凯厉害,走了一步险棋,居然去赴任了,而且是毅然地拖着链子去的。儒学教授
倒是当着,在这个官位上天天坐着,可是脖子上拖着条链子,天天唱小曲。这下朱元璋彻底晕了:得得得,这个人看来是真疯了,随他去吧。功夫不
负有心人,袁凯后来躲过了朱元璋杀戮功臣的那股狂潮。这便是中国装疯卖傻的第一人。
袁姓在今天的中国姓氏当中排名第36位,人口7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54%,很靠前。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差一位,37位,620万。这是
两种资料,但排名都很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