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常用的数字音频,除了DSD音频以外,其余的基本都属于PCM音频文件,而平时我们接触到的原始PCM音频格式,最常见的就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WAV格式——例如从CD抓取出来的44.1kHz/16bit立体声音频,原始文件一般就是WAV。而其他我们日常听音乐时更常用的音频格式,例如MP3、AAC以及FLAC、APE等“无损音乐”,也大多是由WAV再转码而成。
其中,最被广泛使用的数字音频无疑是128kbps码率的MP3。128kbps码率其实是指128kb/s,也就是每秒数据流128kb;计算128kb文件的存储空间,大概每分钟的数据大小在0.92M或者916kb左右,可见128kbps的MP3文件,每分钟数据量不到1M。
这样的体积,好处是能对音乐进行高度压缩,在能大体保留音乐原貌的前提下,文件体积小巧、节省储存空间,在记忆卡容量还是数以M计、网络传输速度更是数以K计的2000年代初,对用户的播放使用和音乐的流通普及,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128kbps MP3的坏处也是在于由于对音乐进行了高度压缩,加上MP3自身的压缩算法原理,造成了大量的音乐细节无法得到保存,对于音质有所讲究的Hi-Fi玩家,128kbps MP3的音质是无法满意、甚至无法接受的。
也正因如此,在近十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储存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比128kbps MP3品质更好、文件体积更大的数字音频格式,成为了Hi-Fi数字音频玩家的主流音频。除了像FLAC、APE等“无损音乐”以外,高码率的MP3其实同样得到大量使用。
这类高码率(例如192/256/320 kbps)MP3,尽管依然是对原始文件进行算法压缩,并且同样存在对超高频段数据直接LPF的情况,但由于数据容量更大,能记录更多的音乐细节(尤其是人耳相对不敏感、但在Hi-Fi场景中对音质和音色感知起重要作用的低频和高频信息),同时由于MP3的算法本来就依循人耳的听觉特性,因此在很多应用场景当中,信息量更大的高码率MP3,声音都已经接近WAV品质,基本可以达到“高保真重放”的要求。
并且,在文件体积方面,一首时间4-5分钟的320kbps MP3大多也就在50M以内,对比WAV原始文件或者“无损格式”,在文件体积上依然具有轻量化优势,便于储存和下载,因此目前很多主流的数字音乐平台,也采用320kbps码率的MP3作为“超高品质音频”的载体格式。
当然对于有深厚的鉴听造诣、玩Hi-End级器材的骨灰级老烧们来说,320kbps码率的MP3,在音乐保真度上则自然或多或少还略有欠缺,无损格式乃至DSD格式的数字音频才是主菜;但目前市面上的专业级高清数播,基本都能实现对不同码率MP3、各类无损格式和WAV甚或DSD的全面支持。
例如在汽车音响领域,就有如吉普赛之声G80这类备受好评的高清车载数播,可给力支持各类格式。对于数字音频玩家来说,无论是玩高码率MP3的初烧还是钻研高规格无损和DSD的老烧,要享受数字音频的Hi-Fi乐趣,至少在播放硬件和音频软件两个方面,条件都已经充分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