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存在,你每天和它有四五次的亲密接触,你的生命中绝对不能没有它,但你也绝对无法忍受与它朝夕相伴。它,就是五谷轮回的最终归宿——马桶。
中国早期的马桶见于汉代,被称为虎子,是皇帝专用的马桶。《齐职仪》记载:“汉侍中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
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来。事实上,当时的“虎子”就是充当着马桶的角色。
在中国,“马桶”这个称谓最早应该要追溯到北宋时期欧阳修的《归田录二》中的“木马子”。那时候用于如厕的工具开始是制成马的形状,后来为了方便改为圆桶状,所以叫“马桶”。
在古代,马桶还被视作生育的象征。很多人家在女儿的嫁妆中会配一对马桶,以喻百子千孙,因此马桶也被称为子孙桶。
还有一种将厕所和猪圈相连,厕所所在的小屋一般都位于猪圈的上方,或者利用管道连接猪圈。便便就直接从厕所倒进了猪圈里,让猪帮人完成了五谷轮回。当然了,吃了便便的猪,最后也逃不过被人吃掉的命运。
而这种既处理了秽物,又能节省一部分饲料的做法,就被延续了下来。即便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的一些农村里,还在采用这种形式的厕所。
中国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王柿园陵墓内的厕所,是在中国最早使用的石制坐便器。尽管看上去和如今的坐便器相差不大,但因缺少排水系统而并不具有现代意义。
马桶发展到清朝,皇帝、后妃们使用的马桶被称为“官房”,分为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采用木、锡或瓷制成。木质的官房为长方形,外边安有木框,框上开有椭圆形口,周围再衬上软垫,口上有盖,像抽屉一样可以抽拉。
这种便盆要与便凳配合使用,便凳比较矮,前端开出椭圆形口,便盆放在下面对准圆口。便凳有靠背,包有软衬,犹如现在没扶手的沙发一般,坐在上面如厕,舒适度一点儿也不比现在的马桶差,只不过不能冲水罢了。
在辉煌的古罗马,已经设有公厕。图中沿着墙壁排开的空洞,就是坐便器,下面则是沟渠。古罗马完善的水循环系统使得沟渠里面始终有流水。与我们现在重视隐私的观念不同,古罗马的公厕是社交的场所,没有隔板,不分男女。
古罗马的公厕设施简单,沿着墙壁开排洞就是坐便器。可能令现代人大跌眼镜的是,古罗马的公厕是贵族们的社交场所。大家在这里齐聚一堂,一边排空体内存货,一边和身旁的“厕友”谈笑风生,得到了身心双重的释放。
马桶的发展是缓慢的,直到17世纪,质的改变发生了——英国一位名叫约翰·哈林顿的教士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只抽水马桶,马桶与储水池相连,装置在他的房子里。不过,当时的英国公众并没有接受这项发明,他们还是喜欢使用便壶。
1861年,管道工托马斯·克莱帕改进了抽水马桶,并发明了一套先进的节水冲洗系统。自此,人体废物排放才开始进入现代化时期。之后,英国政府制定法律,规定每幢房屋必须安装适当的污水处理系统,马桶大大地普及。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甚至将优美的马桶视为身份的象征,她要求匠人为其定制样式繁多而精致的马桶,图中这款马桶就是“女王专用”的。
19世纪60年代,抽水马桶在欧美盛行开来,并传播到亚洲国家。在彼时的美国,马桶代表着一种新兴生活方式。图为1966年10月9日,一对夫妻从火车站的马桶商店里购买了一只马桶。
在马桶普及的同时,人们开始研究它如何在特殊条件下为人类服务。图为1945年,一名妇女在使用病床上的马桶,这个马桶可以内置在床下,通过一个按钮控制就能打开。
在宇航员最初进入太空的时候,只能用尿布解决内急。工程师们最终研制出了可以在太空中使用的马桶——通过一个出色的驱动系统,用吸力将排泄物输送到空容器里,而所有可以回收的废物都会被重新利用。图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的马桶,使用时必须对准才能保证排泄物不会乱飞。
厕所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象征,也是历史悠久的文明物件,更是不经意间左右着历史的进程。有人算过,其实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三年的时间是在马桶上度过的。从人类用石头、竹片、麻绳擦pp再到现在的智能马桶的出现,无疑是厕所文明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