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半路夫妻也逐渐被人接受。
俗话说:半路夫妻一路难。
半路夫妻,阿姨们的晚景如何?
这3个老人的经历给我们提了个醒。
01:贺阿姨:我生病以后,继女叫我“滚”
《为爱转身》里,来了一对要闹离婚的半路夫妻。
贺美霞(化名)年轻时是家里的“娇娇”,他们家条件优渥,她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对象,直到她遇到了张建国(化名)。
在张建国二女儿的极力撮合下,58岁的贺阿姨跟张先生结婚了,那一年是2009年。
拿张先生的话来说,当初跟贺阿姨结婚,就是冲着她很健壮。
把她娶进门,有人做饭,有人陪着他。
张建国丧偶,他有3个孩子,他们也算得上是半路夫妻。
张先生是煤矿工人,已退休,退休金每月3000元。
结婚前工资卡在女儿手里,女儿每月给他1千元。
结婚后,女儿把工资卡还给了老张。
可是,卡里已经没有钱了。
结婚第一年,贺阿姨和张先生相安无事。
第二年,贺阿姨买了一个豆浆机,说省去了在外买饭的钱,家里也不用做早饭了,就喝豆浆充饥。
就因为这个439元的豆浆机,二女儿吵得不可开交,怪贺阿姨乱花钱。
二女儿还叫她弟弟查老张的工资卡。
做子女的,竟然查爹妈的账,请问,是谁给她这个权利?
老张也没有明确的态度,对子女的胡作非为,听之任之。
他说二女儿是大学生,他说不过她。
打那以后,贺阿姨每花一笔钱,买菜啊什么的,都要记账,她怕老张儿女来查账。
老两口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
2015年,贺阿姨生了一场病,需要1万元做手术,这件事在家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贺阿姨叫老张向二女儿借一万元做手术,因为老张的工资,每个月给儿子拿去一半,没那么多钱。
没想到,老张的二女儿不愿意借,她说贺阿姨这么老了,别花那个冤枉钱。
更令贺阿姨寒心的是,二女儿叫她:“滚”。
老张选择闭口不言,他既不劝阻女儿,也不敢再提借钱的事,贺阿姨的病一直拖着。
继子女的冷漠,老张的默认,让贺阿姨的心伤透了。
如今,继子女要跟他们断绝关系,但老张的钱,却被小儿子花了14万,还没有尽头。
因为小儿子谈了个女朋友,7年了,他跑东跑西,也没挣到钱,要结婚还得买房,这笔钱也要老张出。
贺阿姨的经历,提醒我们:
半路夫妻,之所以开始男方子女不反对,是因为他们想找个免费的保姆,给他父亲养老。
一旦女方生病,需要花钱,还不能为家庭付出,男方子女会弃之如敝履,而这个老头,一般也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贺阿姨的经历,留给我们一个教训:女人没钱又没好身体,想要半路老伴照顾,难于上青天。
02:老何:每个老汉都是个炸药包
老何是《空巢》里的一个农村老人。
他说有些空巢老人,故意寻衅滋事,然后进去了,因为他们觉得“里面儿”比较舒服:管吃管喝,有个头疼脑热,还发药打针。
老何管这些“犯事儿”的老汉是“炸药包”。
其中有一个老汉,老何叫他老哥,老哥跟老婆是半路夫妻,却犯下了大事:他sha了老婆、继女还有继女腹中的胎儿。
老哥老婆去世得早,他跟邻村一个寡妇过上了日子,阿姨还带了个闺女。
开始,老哥待娘儿俩不错,还培养闺女上了大学,闺女也有出息,在县城买了房,还孝敬母亲。
一年国庆节,阿姨跟村里姊妹要去北京看首都,老哥支持,还给了路费。
老伴去了北京,老哥大概是耐不住寂寞吧,他天天打电话。
但阿姨的手机就是不接。
几天过后,老哥打电话给阿姨的姐夫,这才听说人7号就从北京回来了。
他又打电话,可是阿姨一直关机。
又过了几天,阿姨才打电话回来,说是8号从北京回来的,先去了她姐家,接着又走了趟娘家,之后去县城闺女家住下了,说身体不好没有回家。
老哥火冒三丈,认为自己受了欺骗,想着自己年龄大了,婆娘却到处溜达,不回来照顾他。
又想,这些年他出钱出力,还给婆娘买了养老保xian,她开始领养老金了,他倒一分钱没见着。
还想,自己闺女都没给过啥,倒把她闺女供着上完大学,她闺女也没给过他一分钱,现在婆娘还给她使诈。
于是,老哥提着dao,悲剧发生了,他“进去”了。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假如他这么想:说不定是老伴把日子记错了,再说,早一天,晚一天,又没什么大不了的,迟早她都要回来的。
孤家寡人,人的精神一旦空虚了,就容易魔怔。
这就是半路夫妻的一个现实:付出多的那一方,心里往往会觉得不平衡。
说到底,不是自己的亲生子女,没有几个人会心甘情愿付出,稍有不如意,就会心有不甘,做出傻事。
这里要奉劝半路夫妻里的阿姨:如果你此刻很享受,千万不要心安理得,也不要忘乎所以,要顾及另一半的感受。
因为,每个老汉都是“炸药包”,稍有不顺心,随时都可能被点燃。
03:徐老:老伴走后,我在这世上太孤独
《空巢》里,有这样一对半路夫妻。
徐老81岁,退休前,她是一家大医院的护士长,她55岁退休。
之前,徐老有过一段婚姻,爱人也是南方人,不到60岁时,早早去世了。
这一生,徐老没有自己的孩子。
爱人去世后,徐老的哥哥希望她遇到合适的,再找一个,哥哥在北大做教授,嫂嫂也在大学工作。
一次,一个老同事遇到徐老,得知她老伴去世后,给她介绍了一个厅局级老干部。
老伴比徐老大7岁,年轻时全国各地都去,他们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很适应,徐老和他的感情很好,他们相处了25年。
徐老的老伴有四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徐老去的时候,小儿子还没结婚,徐老自己没孩子。
她对老伴的孩子视如己出,一家人相处得还不错。
老伴去世后,继子女们对她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伴去世后,徐老把他留下的存款全都分给了孩子们,她自己一点也没留,连房子补贴,也分给了孩子们。
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徐老把自己的金银首饰都给儿女们分了,分的时候他们都说“谢谢妈,谢谢妈。”
老伴去世前千叮咛、万嘱咐,要孩子们孝敬妈妈,你妈妈是个好人,不要让你妈妈进养老院。
孩子们当时都答应了,当着他们老父亲的面,叫他放心,说徐老就是他们的亲妈。
分完以后,他们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老伴去世后,徐老一个人住,每个周末孩子们来吃饭。
没进门前,孩子们提着东西,亲热地喊:“妈,我们回来看你了!”
邻居们说徐老福气好。
可是,关起门来,这些孩子们就胡作非为了,一进门就向徐老伸手要钱。
他们买十块钱的东西,徐老要给100块;买几十块的东西,就向徐老要几百块。
儿女们去摘苹果,大的、好的他们挑去,剩下小的、次的,一斤20块钱,问徐老要。
孩子们打麻jiang,徐老端茶送水来回跑,谁都不去厨房帮忙。
洗菜、切菜、炒菜都是徐老一个人,徐老炒一个菜,端出去给他们吃,炒一个菜,端出去给他们吃。
等他们吃好了,徐老再去吃,饭菜都凉了。
没吃完的菜,几个子女争先恐后要带回去,因为徐老做菜好吃。
输了钱,他们就说:“老太婆,给些钱。”
赢了的,走的时候把一沓沓钱数完,往桌上扔下两块钱,说是一天用空调的电费。
试想:三间房子的空调都打开,还开吊扇,2块钱够吗?
可钱在人家口袋里,他爱给多少给多少,一个老人,能奈他们如何?
小儿子是个浑人,25年来从没叫徐老一声妈,却叫徐老把工资都交给他,只给徐老发300块一个月。
邻居说,他爸在的时候,小儿子是个无法无天的人。
他爸不在了,他更肆无忌惮,指着徐老鼻子骂她是个老不si的老保姆。
大儿子经常对徐老破口大骂:“你就是个继母,老不si的,老东西”,他是要徐老把房子给小儿子,还贴钱给小儿子。
大女儿也不是良人,徐老的老伴走后,她把保姆赶走了,说徐老有他们养老送终。
徐老跟大女儿说她梦见老伴了,大女儿就叫徐老快点去陪她父亲,意思是叫她去si。
子女如此虐待徐老,她害怕了,她打电话给在北京的哥哥嫂嫂,嫂子叫她赶快去养老院。
趁着子女不在的礼拜五,徐老留下纸条,一个人偷偷去了养老院。
半路夫妻,无子女的阿姨就是这么无助,事实就是这么扎心。
你是拿继子女当亲生的,真心实意待人家,可人家会不会拿你当亲生母亲,还要看你的造化。
有些子女很擅长口蜜腹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寡不敌众的老人,根本无力招架。
说到底,人心是最不忍直视的;人心,未必能换人心。
半路夫妻,阿姨们的晚景如何?
这3个老人给我们提了个醒:那就是,别人,基本靠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