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上项目运动员原来是在首都体育馆训练,为了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都体育馆改建,运动员需要有一个新的训练场所,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在首钢建设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一个短道速滑馆、一个花样滑冰馆、一个冰球馆、一个冰壶馆,俗称“四块冰”。
1月5日,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花样滑冰训练馆,花样滑冰国家集训队举行了公开训练课。
首钢园精煤车间这块宝地就是留给其中“三块冰”的:短道速滑馆、花样滑冰馆和冰壶馆。据悉,首钢园精煤车间长300米、宽66米,早先是为了卸煤方便而建设的,长度相当于一列火车。这里煤粉遍野、杂土飞扬、灰尘扑面,人穿着白衣服走进去,穿着黑衣服走出来。
2017年5月,精煤车间用高压水雾喷射降尘完毕。相关项目组决定拆除屋面结构和周边墙体的围护结构,留下柱子和天车梁,做好场地清平。
按照国际惯例,花样滑冰制冰整体厚度在40厘米-50厘米,由5厘米-8厘米底层冰、冰漆层和20毫米左右的冰面组成。冰漆层主要起到美观作用,需要喷洒专用冰漆才能成型。为了保障冰体坚硬度和平整度,每次浇水制冰都要用刮冰机刮平,清冰车轧实扫平,制成一块冰需要刮冰100次至200次。
制作这样一块长60米、宽30米的国际标准滑冰冰面,一般需要10天到15天时间,决不允许中间有缝隙。冰下面的基层必须有缝,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聘请国际一流制冰团队AST公司全程参与制冰,昼夜加班,一个星期就完成了。他们将混凝土的配比做了要求,用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的先进仪器进行冰面浇注,也就是通常说的打冰面。混凝土基层有9层-11层构造,加热管、制冷管、防水……加起来有50厘米厚,必须保证每层不能出错,专业团队要求冰面高低差在3-5毫米以内,而“四块冰”的冰面高低差在2毫米以内,30米×60米的冰面用了整体桁架技术,将工期缩短了3-5个月。
走进花样滑冰训练馆,场馆整洁明亮,冰面水平如镜,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为了全力保障国家队队员在训练和参赛时真正感觉“无差异”,制冰工序及各方面设施均严格按照冬奥会标准,包括场馆灯光照度、空调温湿度、除尘等都有严格要求。制冰有十几道精密工序,冰面结构分为地板加热防结露冻胀层、防冻胀加热层、保温层、保护层、滑动层、防水层、混凝土制冷层等,最终才呈现出光洁的一块冰。
设计师把厂房的结构保留了,红灰颜色水泥板材料的骨料是建筑垃圾做的,内装修秉承了“莫兰迪式”配色原则:朴素,不扎眼,让运动员把注意力放在冰上。厂房没有吸音效果,他们将混凝土板穿孔,木饰面也穿孔,以吸纳噪音。团队考察了国内很多比赛场馆,吸取经验教训,比如新疆冰上运动场馆走廊使用瓷砖地胶,运动员走在上面容易摔跤,于是首钢新场馆的地面就铺设了运动地胶,使运动员穿着冰鞋走在上面不至于滑倒。而在热身区,四条跑道地胶呈鲜红色,运动员进行训练就能感到神经兴奋,迅速进入比赛状态。
花样滑冰馆内,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赵宏博身穿羽绒服在指导运动员训练:跳跃、托举、旋转……运动员们在冰面上腾挪飞跃,似乳燕飞翔,赛天鹅起舞。赵宏博称赞道:“首钢花滑馆已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是现代场馆与工业遗存的结合。这是我见到的最好的一块冰,我们将以最高的训练标准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
花滑馆的邻居短道速滑馆的环境也很给力,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说:“感觉这里特别酷,非常有艺术感,这里是我们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风水宝地’。”
冰壶运动对于冰面的温度、湿度和硬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冰壶馆,加拿大制冰工程师吉米带领首钢工人制冰。本来冰场应该半个月做好,但是运动员着急训练,吉米带领一班人赶制,7天就完工了。吉米说:“加拿大的冰雪运动十分发达,参加者很多。我今年59岁,有44年的制冰经验。我非常喜欢中国,一定给北京人带来一流的冰面。”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冬奥会刊。
冬奥会刊 | 记者 金朝力
编辑:耿寅昕
流程编辑 吴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