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烤饼机>

惠州烤饼机厂家(惠州哪里有卖烤饼机的)

惠州烤饼机厂家(惠州哪里有卖烤饼机的)

更新时间:2022-01-19 08:37:07

仲恺大道沿线高楼林立,集聚了一批企业和商业体。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制图:糜朝霞

近日,惠州仲恺高新区迎来一个好消息:在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中,该区综合排名为第35名,相比上一年度上升了一位,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科技革命更趋深刻、全球化更加复杂的一年。站在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仲恺高新区,更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战略问题,这对于今后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或有裨益。

●南方日报记者 刘光明宝

问题1

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能否跟上发展需求

从发展模式来看,国内高新区、工业园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要素驱动、资本驱动和创新驱动几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仲恺自不必说,在惠州各县区里面走在最前列,但与周边先进地区和国内一流高新区相比,依然有较大距离。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尤其是研发活跃的高新技术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2020年仲恺是516家。同年,作为一流高新区的苏州工业园有超过1800家、佛山高新区有2931家、武汉东湖高新区有3100家……

仲恺创新资源不足,这有先天的原因。创新有几大源头,一是高校和大院大所,二是企业,三是各类研究机构和研发平台。仲恺乃至整个惠州都缺乏高校和大院大所,因此,在中短期内要更多地依靠企业和研发平台搞创新。再者,创新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和时间沉淀。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布局来考虑,如果一开始就把大部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创新领域,既不现实,也有些冒险。

所以,仲恺实际上是“两条腿”走路,一是引进创新资源打造创新生态,二是引进高端项目从事先进产业的产业化。当然,这两者不是割裂的,而是相得益彰的。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技术和创新成果,进一步支撑高端产业做大做强。后者可以为前者提供产业化的市场依托,同时也可以为本地催生和集聚更多创新资源。两者形成一个创新闭环,从而相互促进,在三个层次上实现转型升级的递进,即企业升级、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升级。

但有一个问题容易忽视,即这“两条腿”应该保持怎样的步调?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仲恺在高端项目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布局,这条腿步子迈得大。刚刚举行的中共惠州仲恺高新区委全体(扩大)会议透露,该区“十四五”的几个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前30名,要加快建成国家一流高新区。

仅在2020年,仲恺就引进了新项目174宗,创下该区历史新高。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达产,预计可新增产值2721亿元。还是2020年,仲恺有新摘牌项目51宗、新竣工项目30宗、在建项目84宗。如果这些项目全部达产,预计可新增总产值2751亿元。

可见,仲恺引进工业项目布局早、力度大。当然,后面五年内还会不断引进项目,以正常的建设和投产周期来推算,如果进展顺利,仲恺“十四五”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并没有太大问题。

但在这众多的项目里面,仲恺位于“微笑曲线”两端的有多少?也就是说,有多少研发创新、品牌设计与销售源自仲恺?如果只是从事“微笑曲线”中间部分的制造环节,并不能拿到多少附加值,而且还面临一种风险:项目容易受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而撤离,惠州三星就是先例。

不妨设想,即使在这些项目里面,仲恺目前居于“微笑曲线”两端的并不是太多,但如果仲恺的创新生态经过持续的高密度布局,孵化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并在今后若干年逐渐壮大。那么,它不仅有能力抵消一部分项目撤离的影响,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仲恺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从事高端项目的制造环节也可能带来创新,但这需要与创新创业生态充分互动。

另外,仲恺本身只有345平方公里,面积并不大。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量产业项目接连落地,工业用地早已捉襟见肘。如果发展的主要动力不快速转向创新驱动,可能在“十四五”结束之后会面临既无地可用,产能提升也很乏力的窘境,今后靠什么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所以,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仲恺首先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打造创新生态,使之与体量庞大的产业项目保持协调的发展步伐?唯有如此,仲恺才能在先天缺乏创新资源的情况下,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后发制人,以产业和市场换创新资源,比较从容地过渡到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

问题2

主导产业应保持怎样的调整节奏

按照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理论,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制定产业政策,积极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从现实来看,包括仲恺在内的许多地区,都制定了一整套产业政策体系,提出了要发展的主导产业,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予以调整。但调整的频率如何掌控?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第四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进一步催生了一批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产出效益高,因而受到各地的追逐。但不要忘了,这类产业的特点其实是“三高”,除了产出效益高,还包括投入高、科技含量高。正因为后面“两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并不容易,投入的成本大、风险大。

因此,仲恺选择从现有产业基础出发,结合国际科技和产业前沿,以此来确定主导产业方向。仲恺是1992年成立的国家高新区,经过早期的产业积累,尤其是到2010年体制机制改革之后,主导产业大体上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以平板显示、移动互联网、新能源、LED,云计算和智慧装备制造为主导的“4 2”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北斗、激光、半导体、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与物联网为主导的新“4 1”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两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北斗、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产业为方向的“2 1 X”现代产业体系。

在今年的仲恺区委全体(扩大)会议上,仲恺又提出,要积极抢抓国家到2030年碳达峰10年时间窗口,依托区内新能源产业既有基础,大力强链延链,探索将新能源打造成该区“明星产业”。并进一步提出,要聚焦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新能源等三大支柱产业和激光、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医疗器械与大健康、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六大新兴产业,形成“3 6”产业集群。显然,今年着重增加了新能源产业的分量,整个产业体系也有了新的方向。

仔细分析会发现,无论在哪个阶段,仲恺都是以电子信息这个大的产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的细分产业或与之交叉互动的关联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并且每过几年都会融入一些新产业。

这种调整符合科技和产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当然,也可能同时与产业之外的诸多因素有关。仲恺要注意的是,主导产业如何在保持动态调整的同时,又不至于调整过快。道理很简单,不调整显然不行,没有新鲜血液进来会跟不上产业前沿;但调整太快也不行,“弯道超车”时轮胎的磨损也是巨大的,“翻烧饼”太快对各类资源的损耗巨大。

因此,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仲恺的主导产业要选好,一旦确定就应保持战略定力,要控制好调整的节奏,并且要集中有限的资源和精力培育几个主导产业,切忌上马太多产业,切忌平均用力。

问题3

城市能级能否适应创新驱动发展需求

当前,仲恺正在创建国内一流高新区。那么,与之对比,面积要小一点的一流高新区苏州工业园为何发展这么快?原因很多,有几个比较显著。其一,它是中新合作项目,有政策优势;其二,它位于沪宁杭三个发达城市中间,可利用的资金、人才、高校和科研资源丰富。当然,还包括它对创新创业生态的培育。

无疑,这便是苏州工业园颇具优势的城市发展能级。但不要忘了,能级只代表一种优势和可能性,有这样的优势还要能够利用,进而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仲恺高新区难道没有有利的城市发展能级?显然不是。它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这一区域无论是人才、技术还是资金,各类资源都很丰富。它还紧靠深圳,事实上也从深圳引进了很多高端项目。

然而,这些资源不仅是仲恺想要,其他地方也在紧盯着。可以预见,在“十四五”期间,城市间的人才争夺战会更激烈,对创新资源的吸引也会加大力度。仲恺急需做的,是改善城市面貌、优化营商环境、形成更优的创新创业生态,以此提升城市能级。做得好便是“筑巢引凤”,做不好便会体会到“虹吸效应”,优质资源被其他城市吸走。

在这方面,仲恺有不少举措。从2019年起,仲恺高新区启动了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项目,它全长8.5公里,面积9.7平方公里,项目预计总投资近645亿元,涉及19个项目,目前有7个项目完成了征拆。

按照仲恺的计划,它将借此打造一批彰显现代城市气息的项目,大幅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质、优化营商环境、腾出产业空间,并且要打造“仲恺版的深南大道”。

众所周知,深南大道分布着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多家世界级企业。仲恺作为国家高新区,对标深圳提出打造“仲恺版深南大道”,这并不过分,体现了它的产业雄心。要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将口号变成现实?这要求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除了拆旧建新、优化城市配套、提升城市品质,还要花大力气吸引创新资源、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在美国硅谷,良好的地理和城市环境,以及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为高科技产业提供了极佳的创业生态和强大的人才、技术支撑,使硅谷成为闻名全球的高科技企业聚集地。在中国深圳,即使早期缺乏创新资源,依靠优化营商环境、产业转型和培育科技产业,同样能够成为如今的创新之都。

那么,在“十四五”期间,仲恺怎样通过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来集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从而真正跻身国家一流高新区行列?审视这些国际国内的城市案例,或许会有新的启发。

■链接

仲恺2020年GDP达631.6亿元

2月5日,中共惠州仲恺高新区委全体(扩大)会议透露,2020年仲恺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1.6亿元。

仲恺高新区委副书记、区管委会主任张莉兰对2020年该区经济工作作了总体介绍和判断。2020年,仲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为2325.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40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83.4亿元、区财政总收入273.49亿元、税收收入118.3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5亿元,国家一流高新区建设稳步推进。

在此期间,仲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比如,深化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新型研发机构倍增”行动计划,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5%,高新技术企业达51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省级工程中心55家,全年专利申请量超8000件、授权量超5000件,PCT申请量280件,有效发明专利数5284件,各项指标稳居全市各县(区)第一。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35名,再创历史新高。

2020年,仲恺的各类创新平台日益壮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升至19家(国家级5家)、众创空间10家(国家级8家),在孵企业有445家,孵化面积达到54.7万平方米,加速器联盟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孵化育成体系各项指标占全市60%以上,持续领跑全市。在资本市场方面,仲恺企业九联科技获证监会IPO通过,有望成为惠州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相关

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

仲恺“十四五”怎么干?

在中共惠州仲恺高新区委全体(扩大)会议上,仲恺高新区委书记吴献民介绍,该区“十四五”时期的总目标是:建设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平安、更加幸福的国家一流高新区。

更加富裕:经济实力要更强

电子信息支柱产业更具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多点开花,现代服务业崛起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东江、惠南科技园,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迈入“千亿园区”行列。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前30名。

更加美丽:城市形象要更好

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和惠环大道、惠新大道沿线等相关重点片区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内外交通路网循环畅通,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治理成效稳固,主干道高楼林立,城市会客厅交相辉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现实,一座产城人高度融合的现代新城引人入胜。

更加平安:社会大局要更稳

法治环境更加优化,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现代化高科技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建成,城市运转更加智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更加精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更加幸福:民生福祉要更实

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优质供给基本满足,“10分钟文化服务圈”成为现实,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具特色,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实现“齐步走”;具有高新区特色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企业、群众幸福感、自豪感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