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净水器>

鼎美净水器压力桶不进水怎么回事(鼎美净水机怎么复位)

鼎美净水器压力桶不进水怎么回事(鼎美净水机怎么复位)

更新时间:2022-03-27 13:32:04

漳州虎渡苏氏源流

虎渡苏氏,全称是“海澄虎溪苏氏肇居始祖派”。

漳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毗邻厦门、泉州和广东潮州,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省最南端的一个地级市,辖二区一市八县(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漳浦县、平和县、东山县、长泰县、华安县、诏安县、云霄县、南靖县),总人口498万人。漳州苏姓,亦可称虎渡苏氏,主要分布在九龙江流域和龙海市(古称海澄县)。海澄,地处九龙江下游汇海之滨,史称“月港”。明代时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著名港口、闽南一大都会,素有“小苏杭”之称。海澄置县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1960年,龙溪、海澄两县合并为龙海县(后改市),海澄县城改称海澄镇。从海澄镇向南,一直到漳浦县界,绵延十几公里,聚集着五十余个苏姓村社。这就是虎渡大宗族群,自古有“海澄三十六社半”之称。

虎渡苏氏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九百年前北宋时期。

在九龙江汇海之滨,有个地方叫青礁。旧时青礁,只有两大姓——苏氏和颜氏。那时候青礁文风科举之盛,非一般村落可比。仅从现存县志,我们就可以找出十几位进士。青礁,历史上隶属漳州府龙溪县三都,1958年底才划归厦门市郊区的海沧镇管辖。

青礁开基祖,叫作苏宋杰,名颐,号碧溪。生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公自幼好学,能诗能文。娶进士王白之女,号贞惠。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不幸早故。当时,始祖母王氏年仅廿一岁,有遗腹。其父母担心女儿年少,有负青春,几次劝说改嫁不从,断其往来。王氏贞惠,矢志坚贞,指腹誓曰:生男守男,生女守女,绝无二心。不久,果然生了一个男孩,命名珪。直到孩子七岁时,才回娘家。王氏守节孀居八十五岁而终。

苏宋杰的儿子苏珪,号肖溪,在母亲王氏苦心栽培下,继承父志,饱学多才。珪公廿二岁娶陈氏,号孝惠,生一子,名竦。苏竦,字廷仪,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中进士。恩授从事郎,任肇庆府节度推官,累赠奉直大夫。未中进士时,在家开馆教书,学生有数百人之多。门人登第者有:许辈、杨志、李悫、郭宗履、梁传、黄泽、黄敬、颜戴、王度、林幼安等人。可见当时苏宋杰家族声势之大。后来苏宋杰被青礁、虎渡,乃至漳州各地苏氏尊为始祖,也就顺理成章了。遗憾的是苏宋杰早逝,孩子未出生,再加上“兵乱谱牒失纪”,其祖先来历,已无史料可考。

苏竦廿二岁娶进士叶元功之女,谥号宽淑宜人,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作苏溥,次子叫作苏沛。次子苏沛,字泽夫。娶郑氏,谥号顺德。迁居港尾格林,为格林开基祖,繁衍格林、碑仔头、高厝、埔尾、和尚坑、下格林、凤岭等社。

苏竦长子苏溥,字渊夫,一字节夫,号艮思。生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卒于宝祐五年(1257年),享寿七十八岁。苏溥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考中进士,授柳州封州教官,知光泽县事,再转宗正簿检校,主管台州崇道观,赠朝奉请郎。两娶进士颜敏若之女,一个谥号懿德,一个谥号媲德,皆赠安人。生两个儿子,四个女儿。长子叫作苏椿,次子叫作苏朴。后来再娶进士杨承祖之女,谥号勖德。

苏宋杰一家两代人考中进士,轰动漳州城。旧时在青礁,有两座荷表(牌坊)。一座是“旌节坊”,为始祖母王氏抚孤守节六十四年而立;另一座是“进士坊”,为褒扬苏竦、苏溥两世进士而立。苏氏家族,显赫一时。

虎渡旧名虎溪,古时极为偏僻,进出全靠水路。一条南溪贯穿漳浦、海澄二县,最后汇入九龙江入海口。八百年前,南宋一大批末代皇族,就是从这条水路逃到漳浦马口,并在那里筑起著名的“宋城”赵家堡。

青礁四世祖溥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苏椿,排行四十六府君。娶进士颜几之女,生四子。椿公长子文灿,字忠乡,居青礁;次子文育,字远乡,分居新安;三子文炜,分居鼎美埭头;四子文烨,分居下尾。苏椿长子文灿,在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考中甲子科乡贡。其余三人都没有做官。

溥公次子,名叫苏朴,排行四十七府君。蒙父泽,受诏世袭承务郎。宝祐五年(1257年),父亲苏溥不幸去世。不久,青礁海匪作乱,祠堂屋舍被烧光。扑公遂由三都青礁避居虎渡,始为开基祖。扑公娶进士郑申秀之女,而郑氏先亡,再娶何氏。扑公书香后代,性情仁慈,无意做官,在虎渡岩下养鸭为生。当时慈福山上有座慈福寺,突然发生石狗吠贼守夜、石鸡夜啼报晓奇事,引来很多人观看,寺庙由此香火顶盛。

一日午后,有一位江西地理师路过,听了人们的传说,觉得好奇,也跟着上岩看看,果然是个脐穴财丁大地,惊喜万分。这时天下起暴雨,地理师赶忙躲进寺内,不小心弄湿了地面,寺里的和尚破口大骂,还蛮横地要他脱下衣服擦干雨水。朴公望见,大为震怒,斥责和尚无理,并邀请地理师到家避雨。

那天晚上,地理师就住在朴公家里。朴公盛情款待,无微不至。地理师深感朴公为人善良,必有大福。言谈中,他告诉朴公大穴之事,说和尚失德,无福消受,大穴必属他人所有,问朴公有意否?朴公婉言谢绝,称小本人家,不敢有此奢望。地理师力劝朴公天赐良机。最后,朴公只好听他的话,用红绫包好郑氏骨骸,等侯吉日上岩安葬。

过了几日,这天子夜时分,地理师突然敲门唤醒朴公,说吉辰已到,快备工具骨骸上岩。二人趁着淡淡月光,摸索上路。到了兹福寺前,挖开岩石,沙土中一股热气冲出。地理师大叫好穴,摸到品字石缝,要朴公赶快将红绫包塞进去,然后填上沙土,铺好草皮,急速离开。刚刚回到家,外面顿时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第二天,地理师笑着说,大功已成,好人有好报。说完,与朴公告别,飘然而去。过后寺前石鸡不啼了,石狗也不吠了,寺庙和尚一个接着一个走了。而朴公的鸭寮,却是只只母鸭生蛋双粒仁。从此,我们虎渡大宗人丁兴旺,蒸蒸日上。

虎渡始祖朴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八二宗簿,由郑氏所生。八二宗簿乃嫡子,见父继母溺爱不明,复回青礁大观后守祖。八二宗簿回山后,生佛祖、佛宗。又复娶贞岱陈氏,再生八郎、九郎,今为贞岱祖。后来子孙又分居深青、灌口、凤山等社。

朴公次子八三府君,由何氏所生,子孙繁衍“海澄三十六社半”。

虎渡四世祖分三房。长房校尉公,名叫苏宝,号牧叟。校尉公精通武术,好打抱不平,远近闻名。二十几岁,恩诏授以泰宁县尉、连江县巡检,累升福建元帅府都事。

虎渡四世祖二房,叫作百二,分居同安田头,二世又分居海沧青浦。

虎渡四世祖三房,叫作百三,因海澄地小,谋生不易,决定前往府城发展。在路上,百三遇上一相士,请他占卜一下,看看“运途” 如何。相士屈指一算,是个好卦,就说:“你这次前往府城发展,必定洪运享通、前途无量。”百三高兴地问,应该在什么地方落脚。相士笑着说:“你挑行李的绳子,在什么地方断掉,那里就是你发祥之地。”百三听后,哈哈大笑,说:“绳子这么粗,哪里会断掉?”

百三半疑半信,继续上路。进了府城,来到浦头港东冈渡头,绳索突然断掉。百三惊喜万分,暗暗称奇。当晚,他就在东冈借宿过夜。第二天,在东冈渡头找了个工作,并住了下来。最后,百三子孙繁衍浦头浸水埕、东洋、田中央等社。

虎渡五世祖分四房,这就是堂联“五代分为四派瑶松竹梅各呈家庆振宗功”的由来。

长房教官公,名嘉锡,字仕宾,号瑶溪。元代时,担任龙溪县儒学教谕。娶卢氏,生三子,比坡、也坡、亦坡。分居太江。瑶溪公派下,至十一世孙照住广东海丰,擢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举人,回街上祭祖,时有二千余人。

二房松溪公,有二子,喜、阿复。松溪公在虎渡传有三四百人,分去仙游枫亭南庄有二三百人,居漳浦岭后也有二三百人。

三房竹溪公,有一子,善。苏善有二子,观国、观明。长子苏观国,守居虎渡。次子苏观明,又分居潮州饶平东计。至玄孙、云孙苏信,任福建御史。其派下有二千余人。至十二世孙讳苏侃,授湖广副将,苏侃子讳苏明良,授台湾总兵,擢福建陆路提督。

四房梅溪公,有二子,景初、景淑。守居虎渡,又分居广东海丰等地。

虎渡六世祖分三房,俗称“瑶溪一派传三宗”。

虎渡七世祖郡教公,叫作用宾,字观光,号朴轩。判簿公长子。元朝末期,担任漳州府训导。娶陈氏,生一子,即太江开基祖愚翁公。

太江,距离虎渡只有两公里远,宋时亦属龙溪县始安乡惠恩里第八都(明嘉靖后属海澄县城外南路虎渡保)。太江肇基祖苏员,字孟矩,号愚翁。生于元至正廿四年(1364年),卒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五月十八日,享寿六十六岁。愚翁公生性开朗豁达,喜好文章,志识高远,陋先人之居,思拓疆野。他见虎渡上流土地宽闲肥沃,群山环拱,流水萦绕,不胜感慨。于是,在他三十岁时便从虎渡迁居太江,遂为开基祖。

那时,太江有吴、李二姓为家,称为“大井吴、后井李”。因愚翁公二女儿苏净嫁给李氏为妻,所以李姓和我们苏姓是姻亲。愚翁祖原本也想在渐山社开基,但为了聚集苏姓至亲,就将渐山社和李姓人家对换,李姓人家就逐渐迁居渐山社,没多久吴姓人家也逐渐迁走。从此,太江社就成了苏氏一宗。

愚翁公迁居太江后,不追逐权势名利,广交亲友,逍遥于山间水涯,耕凿渔钓,自食其力。愚翁公娶当时漳城名士郭惠之妹慧金为妻,慧金字贞文,谥号惠顺,生四个女儿。惠顺早逝,愚翁公再娶陈氏。生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五个儿子分别叫作:苏敬、苏慎、苏谦、苏宁、苏润。女儿叫作苏良,嫁给漳浦林茂德。惠顺卒于明朝正统六年(1441年)六月初九日,葬于外厝寿峰山一喝形毛蟹穴,与愚翁公合葬在一起。陈氏则卒于六月廿二日,葬于太江东坑山,坐北朝南,享祀广林祠堂。

愚翁公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与青礁逸斋公合写《溪南苏氏全谱》;二是开拓太江,子孙繁衍碧浦、广林、仓下、溪田、松岭、石钟等社,还分布漳浦、南靖、广东等地。至今,太江还分为大房、武房、外厝、下厝、顶厝、大厝内,大厅房、鳖顶、鳖下、后井房、东坑房等几个房系。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七时起,都要在各房系祖厝前举行“赛神会”活动,拜神谒祖,通宵达旦,好不热闹!

虎渡大祖朴公,得到慈福山地理,子孙传衍海澄三十六社半,还有出祖广东、浙江、台湾等地,以及漳州田中央、浸水埕、蔡坑、下洋、青尾苏等。所谓半社,是溪田有半社姓洪,其它三十六社都是苏门一宗。至清代有高山、摇寺、虎头庙、苍下四小社迁移,现已无社。苏陈结怨,再建卓港、厝仔、新渡、风框斗四社,还原三十六社半。

这“三十六社半”是:虎渡、太江、岭头、凤口、上径、石钟、南山兜、苏厝、东山尾、下内、董门头、猫仔空、田辽、高井、罗坑、龙潭、守宜、六口碑、苍前、广林、卓港、水浒、南岐、上川、合浦、厝仔、顶苏、南碑头、埭里、苍浦、新渡、松岭、高坑、下渡、下埭、风框斗、溪田。如今,虎渡大宗派下已有六十个苏姓村社三十座祠堂,嗣裔计十五万人,还有外徙龙岩、广东、浙江、台湾和东南亚各国。

龙海市东泗乡有十九个苏姓村社:虎渡村凤口、常春、岭头、南山兜、上径、猫仔空、风柜斗等社;太江村全村;东泗村庵前社;卓港村南陂、南陂头、高坑、厝仔等社;水浒村龙潭社;董浦村董门头、石钟等社;松浦村守宜社;松岭村全村;碧浦村顶苏社。

龙海市海澄镇有二十三个村社:下埭村下内、田洋、三落、六壁、苍浦、仓前等社;内楼村外楼、许前、华瑶、东门、北门等社;罗坑村罗坑、广林等社;合浦村埭里、高井、下渡、新渡、东山尾等社;内溪村碑头、苏厝、田辽、溪田等社;玉枕村博士社。

龙海市九湖镇洋坪村蔡坑社。

龙海市颜厝镇宅前村下洋社。

龙海市浮宫镇美山村青美苏社。

芗城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和浦头浸水埕。浦头浸水埕开基祖,为苏朴第四世百三评事,在元末由虎渡徙居石仓,后居浦头浸水埕,又分衍东洋社。

龙文区主要在步文镇后阪村东洋社、田丰村新店和田中央二社。

南靖县有靖城镇天口厦黄社。

漳浦县有沙西镇高林村新城社。

在厦门市,朴公后裔还有五个村社:海沧区东孚镇温厝大观后、贞岱和凤山二村,以及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和大岭社。

虎渡苏氏祖庙,堂号“虎溪堂”,就在虎渡村虎山中部,与慈福山祖茔遥相呼应,一条溪水在两山之间缓缓地流向远方。从这里曾经走出一大批赫赫有名的文武大员,他们是:福建元帅府都事苏宝,督理河坝安抚使苏美,两淮运判苏殷,巡按御史苏信,淮府长史苏任,广州府同知苏霄,户部主事苏民俊,一品内大臣苏明,湖南洞庭水师副将苏侃,福建陆路提督苏明良,台湾北路守备苏进德,杭州知府苏光弼,女诗人苏世璋,画家苏鸣夏,厦门水师守备苏廷玉,福建水师海坛游击苏起鳌,晚清画家苏元。还有近现代族贤:抗日名将苏精诚,共和国中将苏静,共和国少将苏京,中共龙溪地委副书记苏海成……

【注】本文原题《虎渡大宗历史探源》,初写于2009年6月6日。2011年7月7日重新作了修改。2016年12月28日再次重修。资料来源于多种志书和老族谱。

声 明

作者苏登科先生重申,对稿件内容及表述的正确性承担责任的一种制度。即署名发表的著作、文章或报道,如出现政治、学术、技术性错误或史实情况,由原作者本人承担责任。

(本平台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展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本平台同意,违者必究!)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苏氏信息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