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东莞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一个良好的开局。那么,“十四五”期间,东莞将如何巩固治污成效?
党代会期间,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毅峰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透露,东莞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到2025年生态环境高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毅峰。受访者供图
“十三五”是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的五年
过去五年,东莞举全市之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历史性突破和阶段性成效。
2020年,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同比改善43.32%,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3、全省第1;空气质量创下监测历史以来最好水平,优良天数比例达91.3%,提升幅度在全省排名第1,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
此外,全市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为99.98%,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按省要求达到75%以上。东莞环境治理工作获得2020年国务院督查激励,还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过去五年是迄今为止,东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最大、工作成效明显的五年。”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毅峰总结道。而这份“靓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东莞在治污方面的辛勤付出。
其中,在治水方面,东莞不断补足治污能力缺口;2021年,污水处理总能力达431.44万吨/日,比2016年提高了60.69%。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达75.3万吨/年,生活污泥处理能力达3410吨/日,分别比2016年提高了343.7%和241%。根据监测,2021年1-10月,东莞污水处理厂BOD平均进水浓度89.23mg/L,比2016年同期提升了32.16mg/L。
此外,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超过5.6万家、整治VOCs企业1.5万余家、淘汰改造燃煤及生物质锅炉186台共3852.44蒸吨、淘汰国Ⅲ及以下柴油车约2.5万辆,投放纯电动公交车6330辆、实现100%纯电动化。
与此同时,东莞还利用“环保垂改”契机,整合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力量,补充组建了一支1288人的生态环境专管员队伍,基层生态环境监管力量不断增强,不断优化配置执法力量,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在全国地市中位居前列。
近年来,东莞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改善。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
力争到2025年生态环境高质量持续改善
2020年,东莞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明显成效,也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一个良好的开局。那么,“十四五”期间,东莞将如何巩固治污成效?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又将迎来怎样的愿景?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毅峰表示,“十四五”期间,东莞将立于建设万亿GDP、千万人口城市的新起点、新愿景、新要求,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到2025年生态环境高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其中,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到2025年,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力争将低于25微克/立方米,六项主要污染物达到二级标准。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质的比例达到57.1%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率100%稳定达标。近岸海域国控点无机氮浓度年平均值等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
在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99%以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东莞将按照规范化标准推进水、气、固废等各项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补齐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缺口。其中,计划新扩建污水处理厂13座、污水处理规模达84.5万吨/日。建设雨污分流管网约2500公里,提高源头雨污分流覆盖率,力争2025年全市雨污分流比例达到60%。
此外,完成造纸行业集中固废焚烧炉建设、污泥集中处理处置(一期)等项目建设,确保至2025年一般工业固废基本无焚烧能力缺口。完成海心沙资源综合利用中心绿色工业服务项目(三期)、东南部卫生填埋场二期、铝灰渣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确保除国家、省统筹解决危废物外,全市无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缺口。
近年来,东莞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图为道滘镇寿桃嘴公园。摄影:南都记者刘媚 通讯员刘应林
今年启动创建“无废城市”
“今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毅峰称,该局将围绕推进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成效,纵深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污攻坚,确保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具体而言,今年,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将全力推进“五个工作年”(无废城市创建启动年、管理服务强化年、纪律素质提升年、生态文明实践年、治污成效巩固年)建设,在全市污染防治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巩固治污成效,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其中,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启动年”。对照“无废城市”建设标准,探索开展“以废治废”试点工程,全面统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污泥的全链条收运处理处置体系建设,同步做好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废收集处理衔接。同时,探索优化工业固体废物收贮体系,选取1-2个镇街开展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建设试点。加快推进生活污泥集中处理处置项目建设,多渠道拓展半干化污泥处置出路,构建稳定的污泥最终消纳处置渠道,确保全市污泥得到安全处理处置。
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涉VOCs企业分级管控和深度治理,大力推进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从源头减少VOCs污染排放。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全过程监管,压减尾气污染排放。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稳定提升国考断面水质,强化国控断面控制单元一级支流达标攻坚(约30条)。加快排水户源头雨污分流整改,建立全市污水管网“一张网”运维机制,补齐污水收集处理缺口,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推进河涌“剿黑消劣”攻坚,持续推进全市53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争取实现716条内河涌中75%消除劣V类水质。坚持陆海统筹,完成总氮排放底数摸查,加强总氮排放控制,开展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行动,进一步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