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由沧县小南门内天华照相馆拍摄的沧州铁狮子照片。 孙建供图
■阅读提示
沧州铁狮子闻名天下。
它屹立于沧州市东,历经沧桑。据文献记载,沧州铁狮子原铸于公元953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较大的铸铁艺术珍品之一。
1961年,沧州铁狮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经过重铸,一尊重达100.08吨的世界新狮王诞生在沧州狮城公园,千年铁狮神韵再现。
时至今日,关于它的故事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1991年,电影《沧州绝招》在沧县东关沧州铁狮子所在地拍摄。 刘绍行摄
究竟缘何而造
“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石桥大菩萨。”这首民谣唱出了河北四大名胜,而沧州铁狮子位列四大名胜之首,足见其名气非凡。
体首向南,身披障泥,背负莲盆,前胸及臀部饰束带,鬓作波浪状披垂项上,巨口大张,欲走乍停,周身透出一种威武、阳刚的动感之美。
这就是威风凛凛的沧州铁狮子。虽然历经千年风霜,铁狮子已残破不全,但其神韵不减,雄风依旧。
它位于沧州市东20公里,沧州旧城中部。单从造型来看,这尊铁狮子体形硕大,长6.264米,宽2.98米,高5.47米,重约40吨,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古物单体铁件。
铁狮铸造的年代和铸造捐助人,皆铸造于狮身,给今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据文献记载,沧州铁狮子原铸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铸铁艺术珍品。铁狮子的头顶及项下各有“狮子王”三字,项右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头内有“窦田、郭宝玉”等字。
据民国《沧县志》载,狮身内壁原铸有《金刚经》文,但因多年锈蚀,这些铭文已经全部漫漶,看不出来了。
铁狮子表面非常粗糙,存在有规则的冷隔线、矩形范块痕、夹渣、裂纹等铸造缺陷。颈背部内面可见铸入的熟铁凸筋,用以提高结构强度,铁狮子表面还可以观察出圆头钉痕迹。
那么,铁狮子究竟是缘何而造?
赎罪过、镇城池、立威仪、解水患、铭功绩……沧州铁狮子的用途历来说法不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别大的体量,让人们赋予了它许多功用。
沧州地处九河下梢,自古水患频发,民众祈求解除水患的美好愿望,给铁狮子“镇海斗龙”提供了肥沃的民意土壤。
“可以说,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是镇海说,这也是民间为什么又称铁狮子为镇海吼的原因。”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孙建介绍,镇海吼的来历有一段传说,“古时沧州,常患海溢出,有善冶者倡铸铁狮。一日,海龙作怪,浪高涛急。铁狮大吼一声,腾空与恶龙相斗,终以龙败不复出,海患遂除。从此,铁狮即被呼为镇海吼。”
1993年,陈明绍先生写有《沧州铁狮子》组诗,其中第六首专写铁狮功用:“铁狮铸何由?镇守州成田。既供文殊乘,又防海怪颠。”
“这首诗几乎把铁狮子最重要的几个功用全都罗列上了,我觉得这种综合说更有说服力。”孙建说,铸狮千年,虽然它的形体在一点点残蚀,而其精神却在延续中一步步完善,甚至突破创新。
提到铁狮子的位置,在清代志书中,可发现五处关于沧州铁狮子位置的记述。这五处记述均载沧州铁狮子位于开元寺,肯定了铁狮子为开元寺之物。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为开元寺。沧州开元寺位于沧州旧城的中心区域,现已无存,仅余遗址。
1982年1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原沧州地区文物部门的配合下,对沧州铁狮子北8米处进行了小面积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120余件。
在铁狮子两侧探方中,发现面积较大且厚的夯土遗迹,与铁狮子基础有密切关系,说明铁狮子历经千年,虽曾扑倒,但仍在原址附近。同时,文化层中发现的一些铁残渣及耐火材料等,与铸造大件铁器似有一定关系。铁渣的发现,为探索铁狮子的铸造工艺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在铁狮子北侧探方中,发现有绳纹砖砌墙基、土路地面和大量建筑构件砖、瓦及瓦当等。同时还出土了很多石造像与碑刻的残块,其中有石佛的头部和北齐“天统五年”二弟子造像的基座等。出土遗物和遗迹充分表明,这里确实有一处寺庙废墟,时间年代为北朝时期,唐宋时期该寺院继续着辉煌。
铸成后几经维修
凭一千多年前的手工冶铸技术,能铸造出如此庞然大物,足见其制模、冶炼、浇铸工艺是相当高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铸造工艺的成就。
有关专家认为,沧州铁狮子的铸造成功,有四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热衷其事的地方官员、十分充足的原材料、高度发达的铸造技术。
后周太祖郭威统治时期,沧州隶属于河北道,处于短暂的和平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同时盐业、渔业和商业已经比较发达。仅沿海的海丰镇遗址和旧州出土的大量精美瓷器残片就可充分证明,唐、五代和宋金时期沧州旧城的繁荣。
“广顺三年六月,契丹知芦台军事张藏英率千余人至沧州来归,沧州刺史李晖以闻。”这一切均为沧州铁狮子的铸造奠定了社会基础。
铸造铁狮需要大量的铁料。
据官方记载,唐代有铁矿104处,元和初年(公元806年),全国的采铁量为207万斤。到了北宋时期铁矿分布于36个州,年收入量550多万斤,主要铁冶有邢州(今河北邢台)綦村冶、磁州(今河北磁县)、武安县固镇冶务、除州利国监、兖州和威胜军(今山西沁县)。邢、磁两州的收入量约占全国总收入量的74%。皇祐(公元1049年-1054年)采铁量达到724万斤。如果按照逐年递增的平均值计算,大周广顺三年的采铁量当为500万斤左右。距离沧州较近的磁州、邢州铁矿,可以为铁狮子的铸造提供足够的原料。运输原料的线路也较为清晰,即沿洺河、漳河入运河,再经浮水河运至沧州。
在铸造工艺层面,铁狮子的铸造也有了成熟的技术支撑。
我国块炼铁始于春秋时代,在掌握块炼铁技术不久,就炼出了含碳2%以上的液态生铁,并用以铸成工具。战国初期,我国已掌握了脱碳、热处理技术方法,发明了韧性铸铁。战国后期,又发明了可重复使用的铁范。西汉时期还发明了炒钢法,即利用生铁“炒”成熟铁或钢的新工艺,产品称为炒钢。东汉光武帝时,发明了水力鼓风炉,即水排。我国古代水排的发明,大约比欧洲早1100多年。汉代以后,我国又发明了灌钢方法。
在我国古代金属加工工艺中,铸造占有突出的位置,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像“模范”“陶冶”“熔铸”等习语,就是沿用了铸造业的术语。劳动人民通过世代相传的长期生产实践,创造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铸造工艺。其中泥范、铁范和熔模铸造最重要,称古代三大铸造技术。泥范铸造大型和特大型铸件,从唐宋时期起,有很大发展。
沧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郑志利介绍,通过对铁狮子整体造型的细致观察和认真研究,有关学者推测铁狮子铸造工艺为泥范明浇法,分节叠铸而成。铁狮子腹内光滑,外面拼以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块,逐层垒起,分层浇铸,由至少509块外范组合接铸而成。
专家研究推断,铁狮子当年应是以木炭为燃料,熔生铁锭浇铸而成。先塑出泥质雏形,然后贴出外范,再把雏形刮去一层,留下实心,将外范拼接垒起,群炉浇铸,最后清除外范,掏净实心,铸造成功。从铁狮子表面留下的范块痕迹看,从脚到头分为二十一层。
经过这些工艺步骤,雄伟的铁狮子便屹立于沧州大地上了。
铁狮子建造之初,是站立在经过硬化处理的土地上的。据民国《沧县志》记载,因“有怪风自东北来,风过狮仆”,狮子摔倒后头部和背上莲花座曾掉过。1893年,铁狮子被重新立起,但下巴已不在。而且,由于铁狮子千百年来受到风雨剥蚀,加之所处地势低洼,积水浸泡,锈蚀较重,尤其腿脚严重残缺。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到2000年的不到50年间,铁狮子曾历经四次大维修。”郑志利介绍,1957年,沧县政府为保护铁狮子,在铁狮子上面修建了八角亭。1984年,在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的督导下,沧州市文化局对沧州铁狮子成功地进行了保护性位移,移位到其身后二米高的混凝土台座上。1994年,沧州市文物局修缮采取了用铁管做支架来固定铁狮子的方法。2000年,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成立了抢救保护铁狮子领导小组,组织对铁狮子进行维修。
狮身的累累伤痕,承载着沧州一千余年的历史烟云,它就像一本沉积了民间文化精华的厚重史书,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61年3月,沧州铁狮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狮文化深入人心
千年铁狮,在沧州旧城曾经的繁荣和辉煌下得以铸造,经过风雨沧桑,不知不觉,已成为沧州的标志性形象,文化象征在她那黑硬的躯体上更加凸显,也为沧州带来了一个别称——狮城。
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成书的《沧州志》卷一《疆域志·古迹》云:“卧牛城,又名狮城。”卧牛城是沧州旧城的别名,因为其城池的形状颇似一头卧牛,又名狮城当然是由城中的铁狮而来。
狮城的称呼在历史文献中使用不多,只有康熙《沧州新志》卷十《掌故·灾祲》说:“康熙元年,河决狮城,东西石梁俱坏。”东西石梁,指位于旧城东关的架虹桥及城西沈家铺的会通桥。
近年来,沧州渐渐广泛使用狮城之名,并把狭义的狮城广义化,甚至进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铁狮子原在的旧城仅剩残垣断壁,城池轮廓已然不复存在,而新沧州不仅取代了旧州,在某种意义上也涵盖了旧州。
铁狮子文化更是深入人心,在沧州遍地开花:铁狮子白酒、铁狮子电池、铁狮磨浆机……代表沧州文化精髓之一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也是以铁狮形象,对优秀节目颁以“金狮奖”“银狮奖”“铜狮奖”等奖项。在历届沧州武术节的表演中,铁狮均作为形象图腾,出现在开幕式的舞台上。
2012年,上海世博会。沧州新铁狮子模型作为河北馆四宝之一,以其逼真传奇、雄伟矫健、阳刚威武的姿态接受中外游客的参观,成为宣传沧州、宣传河北的靓丽名片,体现着燕赵人民的坚强、刚毅、力量和自信。
2017年,沧州铁狮子与柬埔寨巴肯寺狮子邮票联合发行,令沧州铁狮从沧州标志、河北四宝,一下子升格为国家名片,上千万枚的发行量,让铁狮形象,让沧州图腾,让中华崛起之形象,沿着新丝绸之路广为世知。
为了彰显铁狮子的城市名片作用,传承铁狮子文化与精神,沧州东塑集团慷慨捐赠,上海浦宇铜艺装饰制品公司与河北华民铸造公司联袂重铸:2010年12月18日8时54分,一尊高6.905米、长8.532米、宽4.180米,重达100.08吨的世界新狮王诞生在沧州狮城公园,千年铁狮神韵再现。
新狮王不仅补上了下颌,补上了颈脖,补上了尾巴,甚至把前鞅后鞧的缺憾也一并补齐了。
如果说旧铁狮是旧沧州的古老象征,那么新铁狮就是新沧州的发展见证。体量的扩大,体重的增加,无不喻示着新沧州胸怀与实力的进步。(河北日报记者王雅楠)
■相关
让精神“图腾”传下去
沧州铁狮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历经岁月沉浮,见证了沧州的历史变迁。如今,铁狮子不仅仅是沧州的地标、名片,更成为象征沧州精神的“图腾”。
沧州旧城历史悠久,秦代设置浮阳县,至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沧州旧城遗留下了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历史遗存,耳熟能详的有沧州铁狮子、皇宫台、毛公甘泉、铁钱库等,同时,也留下来众多的民间传说,“林冲刺配沧州道”“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罗成战死淤泥河”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2013年,沧州旧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传承好铁狮文化、旧城文化,2019年,沧县政府投资2.2亿元,建设了占地253亩的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景区主要分为四大功能区,分别是游客接待区、考古勘探区、古城印象区和文化展示区。其中,文化展示区是核心景观区,主要有沧州铁狮与旧城文化展览馆、民间文化展览馆、铁钱库展览馆、铁狮子文化园、古城演艺广场五个部分。
走进沧州铁狮与旧城文化展览馆的“东方狮王”展厅,可以了解到铁狮子的铸造背景、材料来源、铸造方法、铸造用意、保护维修史等。同时,可以观看到展厅内空间中部360°全息影像呈现的“铁狮子”立体形象。
穿过文化长廊,墙上展示的铁狮子老照片,让人们又找回了铁狮记忆。
进入铁狮子文化园,脚下的十二块铜版雕刻,记载了关于铁狮子的大事记。
再往里走,就看到了被誉为华北四宝之首的沧州铁狮子。它铸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里,可以欣赏铁狮子的雄伟气魄,近距离感受它的历史韵味。欣赏铁狮子的同时,在东、西两面展墙上,可以品读到历代名人所作并由现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铁狮词赋,北面展墙上是根据史料还原的铸狮图。
踏上观景平台,可以俯瞰铁狮子,还可以看到景区的全貌以及远处残存的旧城墙。目前,外城城池轮廓明显,城墙西、南两面保存较好,西、南两门瓮城依稀可辨,从城墙断面上能清晰看出夯土层的痕迹。
沧州铁狮和旧城遗址公园还是爱国教育基地,专门开辟了革命文化展厅,通过展板、视频、VR漫游等多种形式,重现了津南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军民与日寇的浴血奋战、解放沧县城战役等历史,深入发掘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该公园所在地沧县,地处沿海要冲,扼京津南大门,历代为兵家必争、战略之要地。沧县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在这片土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县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各种反动势力展开了百折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沧州旧城的历代发展,有人、有物、有情、有景、有精神、有怀念、有风骨,也有传承,随处洋溢着古老沧州浓郁的人文气息。一件件享誉国内外的文化产品,一个个源远流长的民间传说,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悄然间增强了广大参观者的深度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文/河北日报记者王雅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