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做一个挑剔的人
最近朋友向我诉苦:“今年生活过得很糟糕,想买学区房却遭遇房价暴涨,后疫情时代经济不景气收入也减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漂亮的衣服买不了,喜欢的东西也买不了,生活真是太难了!”
说到底,朋友的烦恼来源于物质生活质量的降低,公司经济不景气又预算买学区房,减少了自身的可用资金,导致好看的衣服不能想买就买了。但其实,人的喜怒哀乐最终都是取决于自己本身,对于这些外在的因素,与其烦恼,不如放下对物质的执念,或许心情会轻松很多。
我建议朋友不妨跟我一起读一读《断舍离》这本书,一定会从中找到属于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许忙碌、纷扰、辛苦的人生从此变得简单、高效。
《断舍离》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让我如此相见恨晚,并一再推荐呢?为什么说读完这本书然后践行,从此人生提效30%呢?
接下来,我将从“舍”、“断”、“离”三个动作解读这本书,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自己,改变生活。
壹
“断舍离”始于“舍”非“断”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的家里是不是充满了不必要的物品?比如没有用过的一次性筷子,你想着下次野餐可以用,但是已经在角落静静地躺了一年;比如你有个豆浆机,但是现在都用破壁机了,而你觉得丢弃这个已经过时却价值几百的豆浆机又太可惜了;又比如你有一条漂亮的裙子在衣柜里静静地躺了两年,你想着以后瘦身成功,可以穿上它……这本书告诉我们一种“物品和自我的关系”,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我们带回家(或者说留下)的时候,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我现在需不需要”、“我是不是经常要用到”才是必须铭刻在心的法则。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且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断舍离》告诉我们:首先,要坚决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垃圾”。
断舍离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扔掉。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除了那些对当下的自己来说最需要的,并且自我又喜欢的东西,其他都是“垃圾”,应该考虑舍弃。
所以,“断舍离”不是教我们简单的收纳整理,而是一种选择,通过筛选来控制家中物品的数量。书中有一种非常奇怪的观点:控制物品增加的最好方法是扔掉收纳盒,它们的存在就是纵容自己买回来更多物品。也就是说,当你的物品非常精简时,根本不需要收纳,比如当你只有两支笔时,你就不需要笔筒把它们收起来。
因此,“舍”是一项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
在筛选必要物品时候,我们要研究两个维度:一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我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我建议的筛选标准是:
01 “暂时不用”的东西,不留。02 功能相同的物品,只留一件。
03 喜欢但不适合自己的物品,不留。
04“配不上”自己要求的物品,不留。
05 觉得“可惜”而收藏的物品,不留。
正是因为觉得"可惜",才不能为了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会用到”而将其无限期地保管起来,而是要把它送到此时此刻最为需要的地方去,要去分享。
至于这些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东西,虽然它们不是生鲜,不会腐烂,但在“断舍离”的理念里,就是“垃圾”,当舍!但是,“舍”并不等于浪费,“舍”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把它们送到废品回收站,可以送给需要的人、适合它们的人。
贰
当“断”不“断”,必“舍”不断
有朋友问,每次家庭大扫除的时候,我总会丢弃一些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家里还是堆满了物品?那是因为你只会“舍”,没有“断”,在买和扔的循环中,生活还是原来的样子。
大家有没有觉得,有时候我们买东西,考虑的不是我需不需要,而是这个东西很实惠;又或者我们买很多“将来”要用到的物品,做囤货一族?
所以,“断舍离”的第二步,就是要努力断绝想要进入家里的不需要的东西。这个过程很煎熬,没有我们第一步的“舍”来的爽,但是只有坚持做好第二步,才不会陷入“第一步无限循环”之中。
对此,在做“断”的思想斗争时,试试给自己8个灵魂拷问:
No.1 购买物品前,问问自己家里是不是有可替代的同类物品了?比如煮蛋器可用锅代替、厨房计时器可用手机代替。
No.2选择物品前,问问这个东西可以一物多用吗?比如选择带有内部空间的凳子,还可以当收纳品。
No.3逛超市之前先列一个清单,看到想买的东西问问自己为什么没在清单上?直奔主题购买物品就不容易被误导。
No.4网购的物品先放购物车里,过一个星期再去看,问问自己还想要吗?
No.5 遇到赠品,问问自己我需要的是赠品,还是“正品”?
No.6遇到打折,问问自己是折扣低?还是价格低?是必需品或者是我喜欢的吗?
No.7 办各种会员卡的时候,问问自己的意志力:我会经常使用吗?
No.8打算囤“将来要用”的物品时,问问自己将来再买的话,损失大吗?
叁
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在之前的推荐小文章里,我说过,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筛选舍弃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从而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产生“断”的动力,最后达到“离”的最高境界,让人生转而开心。
完成了第一步的“舍”,坚持了第二步的“断”,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强大: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我们都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不会再被物品(事情)牵着鼻子走。
“断舍离”不仅仅能解决表象问题,更重要的是灌输一种新的人与物的价值观念。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渐渐地,“断舍离”对人生的影响会慢慢显现:
你不再随便凑合着用一个物品,由于你的品味开始“挑剔”,别人也不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因为别人会觉得,你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你就了事。
我说过,这是一本适合开家庭读书会,适合全家共读的书。自己态度的转变,家里不但比以前整洁了,家庭开销开始减少,你的心态容易满足,更加容易获得好心情,从而慢慢带动周围人一起发生变化,家人也开始支持并践行“断舍离”。总之,正如书中强调的,我们要立足当下去梳理自己与物品(事情)的关系。通过践行“断舍离”,进一步认清真实的自己,了解自己真实的需求,从而拥有高效而舒畅的人生。
由物及人及事。我们不可能一辈子与所有人都合得来、处得好。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邓巴数字”:以人类的智能极限,能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上限是148人。对于超出这个范围的交情,顶多只能记住一些人的相貌和名字,但是对对方的了解却极其有限,也没有办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促进双方的关系。
所以,不管是交朋友,谈恋爱,还是结婚,我们要接受这样一种现实:
不要妄想跟你遇到的所有人都合得来,这不现实。人这一辈子,能跟一部分合得来的人有来往,就已经很好了,而且你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经营太多人际关系。在相对能跟你合得来的人当中,交朋友,谈恋爱,选择婚姻,在与人相处这一块,才不会闹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