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讯(记者刘欣)从2009年11月11日到今年,“双11”购物狂欢已经是第10个年头。与往年相同,不少商家陆续启动了今年“双11”的各种玩法,红包、代金券、秒杀、预售等占据了各个网站的主要位置。与往年不同的是,不少冰城消费者对各种“看不懂的玩法”吐槽多了,不再为了买买买熬夜通宵,冲动消费的少了,购物也更加理性。
去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24小时交易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剁手族”24小时消费26.75亿元,其中哈尔滨市民全天交易额突破10亿大关,达到12.396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近4亿元。据天猫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哈尔滨稳坐本省“剁手王”宝座,大庆和齐齐哈尔市民的“剁手力”也进入我省前三名,“剁手”最多的63%都是年轻女性。
虽然从近五年哈尔滨市民“双11”网购的金额来看处于年年增长的状态,但记者调查中,很多消费者纷纷表示,网购狂欢已不像往年那么冲动,多数购买的都是生活必需品。
今年“双11”冰城人的购买力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买家“剁手”更冷静 10年前到网吧熬夜盯促销如今在家躺着就能购物
提起“双11”,家住哈市香坊区格兰云天小区的左丽丽说,10年的时间,她从一名在校大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见证了众多80后从疯狂购物到理性消费的转变。“最开始的2年,我对‘双11’还没什么概念,但从2011年开始,打折促销的消息铺天盖地,为了能在这一天买到便宜又心仪的东西,她和几个室友偷着跑到网吧,整夜不睡查找打折促销信息。”抢购、折扣也似乎成了她对“双11”的全部定义。不过,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她从熬夜盯着电脑到在家躺着用手机选购,从看着秒表抢购到对打折习以为常,这几年她对当初的疯狂也在不断淡化。
除了双11还有6.18、双12
不再看中折扣更重视商家信誉
随着“6.18”、“双12”等购物节陆续推出,让不少消费者对“双11”的热度渐渐消退。退休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曾在“双11”购买了大量纸抽、洗衣液等家用商品,有的甚至到过期了也没用完。“现在网购已经融入了生活,很多网站平时也会推出满减、打折的活动,有时比‘双11’还便宜。”李先生说,过去网购先看谁家折扣力度大,现在他更看重商家信誉,先看评价如何。“如果评价不好,再便宜我也不会购买。”
商家套路更深
交了预付款不想买退不了
冰城市民陈女士是位准妈妈,几天前她在天猫上看到,一款原价598元的进口奶瓶,在“双11”预售的活动中参与优惠,再加上津贴、购物券等,到手价为329元,让她十分心动,便付了50元定金。但她逛街时发现,母婴店售卖的同款奶瓶也在做促销,不仅价格更便宜,还有不少赠品。“我打开手机仔细对照了一下,发现这个奶瓶贵不说,发货日期是在付尾款后的60天内,可那时候我的孩子都已经出生了。”随后,陈女士联系客服想要退款,却被告知预售商品因买家自身原因申请退款,定金不予退还,只能在双十一付完尾款后,再向店家提出“7天无理由退换”。资深“剁手族”王媛媛告诉记者,今年她绝不会再跳进这个“坑”。“去年双十一我花了5000多元,有一款预售的
鞋子,预售定金是100元,后来才发现定金竟然只能抵50元,还不能同时享受满减,今年除了特别喜欢又实用的,不会再买预售商品。”
微信群朋友圈被求赞消息霸占,莫名其妙被组队“最近打开微信,各种群、朋友圈等几乎都是组队求点赞的。”市民王媛媛告诉记者,淘宝“双11”推出了一个集能量瓜分10亿红包的活动,从10月份活动开始,她就莫名其妙被闺蜜拉到战队,从每天9点到晚上11点,闺蜜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找同事、亲戚、同学集赞,而她也不得不在手机上为从没用过购物APP的父母下载安装。“有一次半夜1点多,我都已经睡着了,手机突然响了,一个多年不联系的同学在微信上求赞,吓得孩子直哭。还有很多人在各种群发红包求赞,可能最后在活动上得到的红包还没有发出去的多呢,感觉有些浪费时间。”
部分商品不降反升:“真实惠”还是“玩噱头”
市民李佳说,今年购物网站推出了各种花样繁多的购物规则,有的不仅完全看不懂,还暗藏“猫腻”。“今年6月,我在一家网店购买了一台豆浆机,想再买一台送给父母,没想到商家的购物页面最终到手价还比之前买的贵了30元钱。”
除了豆浆机,李佳看中的另一件衣服也并没有降价。“这件衣服我已经收藏了好久了,但是750元的价格让我一直很犹豫,没想到‘双11’这件衣服显示狂欢价750元,到手参考价525元,但前面有很小的字标注着‘前15分钟3件8折、4件7折’,感觉商家就是在玩数字游戏。”
历年天猫“双11”哈尔滨人“剁手”金额
2017年12.39亿元
2016年8.7亿元
2015年6.22亿元
2014年4 .06亿元
2013年2 .7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