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双十一前,楼主受朋友之托,帮其了解雷鸟电视。在做足了功课之后,顺便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文,于是有了上面大家看到的这张表格 ▲
彼时的楼主对雷鸟电视知之甚少,但在不断的深入了解之中,我发现这个品牌的电视在硬件方面的配置非常扎实,甚至可以说是强悍。再结合其售价,妥妥的属于高性价比产品。
不过再好看的参数,也都只是账面数据。后面好几次有朋友让楼主推荐电视,我都只是抛出雷鸟这个品牌,让其多一个选项,并不敢贸然为其背书——毕竟没有体验过真机,是真不敢拍胸脯说好。
在 9月初的时候,雷鸟发布了新品鹤5系 S545C。新品包含三个尺寸,从小到大分别为 55寸、65寸和 75寸。从尺寸的划分不难看出,这款新品应该定位中高端。
在心心念念了整整一年之后,楼主也终于有幸拿到了这台新品。尺寸方面,我选择了 65寸,挂在卧室使用,主要给老婆刷剧,让她戒掉整天捧着 iPad刷剧的习惯——楼主曾经无数次问老婆为什么不开电视,明明看电视姿势要更舒服,而且还能解放双手。
最终我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家里的旧电视色彩太差…
这一次,换上了一台 DCI-P3色域高达 94%的新品,总该可以戒掉她的不良习惯了吧?没错,我做到了——准确说,是雷鸟做到了 ▲
使用体验:机器入手时间不长,才一周左右。其实要写电视机的评测文章,楼主感觉压力还挺大的,总觉得有很多话要说,但大部分都属于主观的感受,很难将其量化来说清楚;多展示一下产品吧,这玩意儿拍摄角度还非常单一,看多了自己都觉得无趣;讲解参数?那未免也太枯燥无聊了。
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以这台雷鸟 S545C新品的参数为例,以关键词的形式来解读一下电视机选购中几个重要参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这样的解读,一方面可以让大家了解这台雷鸟新品属于什么档次的产品,定位究竟如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家快速掌握电视选购的技巧。
在正式开始分析参数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选购电视,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是大尺寸为王,还是高分辨率优先,或者 OLED至上?在面对诸多的技术参数时,你会首先留意亮度,还是接口,再或者是刷新率抑或色彩?
下面我们一条条来看。
1、棋盘式分区背光LCD电视的背光方式有“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一般来说,侧入式多用于低端产品;而直下式则多用于中高端型号。
这款雷鸟 S545C全系采用“棋盘式分区背光”,本质上属于直下式背光,一般只用于高端型号的电视上。在雷鸟之前,棋盘式分区背光技术基本只出现于万元级产品上——最典型的比如索尼、三星、LG的高端机型。
棋盘式分区背光的实现方式是将一整块的背光灯珠通过驱动分隔成多个小块。因为隔开后的背光板像围棋棋盘一样,所以取名为“棋盘式背光”。在该方案下,画面上该亮的地方亮,不该亮的地方保持黑暗,不会受到隔壁灯珠亮度的影响,可以更精准地控制画面不同区域的亮度,实现更高的画面对比度和更好的HDR效果。
按照这个思路,将“棋盘”无限分割,小到单个像素点的尺寸,其实就是目前售价依旧居高不下的 OLED面板的技术原理了。所以不夸张地说,棋盘式分区背光可以理解成是低配版的OLED。分区越多,效果越好。
雷鸟这次发布的 S545C鹤系列三个尺寸的电视,分别将背光板分割成了 80块、90块和 120块 ▲
以楼主手里的这台 65寸电视为例,其长款尺寸为 1450×825mm; 90块分区(86寸的红米也只有 90个分区)的分布方式为“横十竖九”——也就是分成了 10*9的小块,那么每一块独立控光区域的尺寸约为 145*91.7mm大小,与一台 iPhone12接近。这样的分区控光还是非常精细的。
2、HDR高动态范围这是一个快被厂商用烂了的词语,我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电视的详情页看到相关介绍。翻译成“人话”来说,大概可以理解成:拥有该技术的电视看起来色彩更加艳丽,并且明暗对比更加明显。
显然,这项技术对于观影体验的提升是巨大的。
但 HDR高动态范围其实是有“准入门槛”的。其中最基础的两项就是屏幕的“峰值亮度”和“DCI-P3色域”——按照标准定义,峰值亮度不得低于 1000nit;DCI-P3色域不得低于 90%。
但实际上能达到 1000nit峰值亮度的机器售价动辄上万,所以我们一般在选购中会将这个标准降低到 600nit。通常认为电视面板拥有 600nit以上峰值亮度,就能初步获得 HDR效果。
搞清楚以上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这台雷鸟 S545C的参数:750nit峰值亮度,以及 94% DCI-P3电影机超广色域,每一项都属于中高端水准,也初步满足了 HDR高动态范围的“门槛”。
PS:750nit峰值亮度与索尼9000H相当; 94% DCI-P3色域则要高于索尼 2021年新品95J的 92%。
红米86寸:482nit峰值亮度;92% P3
雷鸟S545C:750nit峰值亮度;94% P3
峰值亮度和色域参数差别带来的显示效果的差异在上面这组对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哪个细节表现更加明显一眼便知(照片均无后期处理) ▲
从峰值亮度和色域这两个参数看,更加坐实了雷鸟这款 S545C的中高端市场定位,同时也保证了这台机器注定会拥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色彩表现。
3、HDMI 2.1相较于上一代的 HDMI 2.0,HDMI 2.1传输上限速度提高到了 48Gbps,不仅可以支持目前主流的 4K/120Hz视频播放,还能支持 8K/60Hz视频的播放。但客观说,HDMI 2.1目前只对于游戏玩家存在意义。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依旧“性能过剩”,现实作用不大。
但不同于手机这类数码快消品,电视机买回家一般更新频率极低,属于低耗耐用品。所以“是否拥有 DMI 2.1”依旧是我们在选购电视机的时候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参数。
做个比较容易理解的类比,HDMI 2.1接口相当于目前手机网络中的 5G——眼下看,的确还没普及,应用价值并不算高;但在 2021年的今天,真的会有人买手机不在乎 5G吗?我觉得不太可能。
接口方面,这台雷鸟 S545C提供了 2个 USB接口,1个 RJ-45网线接口,3个 HDMI接口,以及传统的天线接口,AV音频接口和 3.5mm音频输出接口 ▲
其中 3个 HDMI接口中,有一个支持 HDMI 2.1协议,一个支持 ARC音频输出,都是当之无愧的“未来接口”。因此,在接口兼容性和拓展性方面,这款雷鸟几乎没有任何槽点。
4、其它前面的内容虽然看起来才区区三条,但实际上基本已经囊括了我们在电视选购中的几大关键参数。除了上面这几个参数之外,我们还需要看几个直观的数据,就能判断一台电视的性能优劣了。
其中一个是电视的芯片型号及内存大小,这直接决定了电视操作的流畅度 ▲
PS:演示画面中的拖影是动图帧率不足造成的,与电视无关。
这款雷鸟S545C采用的型号为 MTK9652的处理器是联发科在 2020年刚刚发布的新品,是基于Arm Cortex-A73构架开发的四核心 64位处理器,目前属于旗舰级芯片。
另外 4G(运行内存) 32G(存储内存)的搭配,也是妥妥的中高端标志。
PS:2G运行内存以上就能保证机器流畅操作。这款雷鸟的 4G运存在实际使用中比较给力。
蓝牙配置方面,这台机器直接采用了最新的蓝牙 5.2协议,连接床头音箱使用,可以成功避免延迟(我的漫步者需要升级了)。而这种观影时声音来自两侧后方的感觉,非常接近电影院,楼主强烈推荐大家也可以试试!
蓝牙的另一个功能就是与遥控配对,从而实现“远场语音”功能。
远场语音功能在实现的时候,需要手指长按遥控上的麦克风键,其实这是为了保证遥控与发出语音指令的用户始终保持在一个较短的距离内——因为接收语音指令的设备是遥控而不是电视,语音指令再通过遥控传输给电视进行处理和识别。
搞清楚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以非常慵懒和随意的语调来对机器进行语音控制了。楼主实测语音识别率相当高,并且在极低的音量下,也可以成功检测,这一点超出楼主预期。
白色字体放大,显示三原色像素点
另外,4K分辨率也几乎是 2021年电视选购的重点关注项。但是目前市面上依旧存在四色的“假4K”电视。这里楼主采用放大白色字体像素点的方式,对雷鸟的这款 S545C进行了检测,确认其像素点由三原色组成,为“真4K”无疑 ▲
投屏方面,除了常规的 APP投屏之外,这台电视还支持苹果的“隔空播放” ▲
以 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
另外 Mac或者 Windows操作系统下,也支持通过 WiFi直接将内容投屏到电视上进行分享。这无疑大大便利了外部视频的播放 ▲
投屏操作非常简单,不需要额外下载软件,可以直接通过 Win10自带的位于主屏幕右下角“功能列表”-“投影”-“无线显示器”实现。
总结:雷鸟电视从属于 TCL集团旗下,从历代产品的配置并综合售价来看,应该意在打造以“年轻”、“互联网”、“高性价比”为标签的产品。
以本文这款 S545C系列来说,各方面配置都属于中高端水准。从参数上看,没有明显短板,甚至让人找不到槽点,是标准的“水桶机”打法——尤其是在 75寸这个级别,纵观目前的电视市场,在性价比方面用“无出其右”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实际体验方面,楼主对这款电视的色彩表现确实比较满意,甚至还超出了楼主的预期,750nit的亮度以及 94%的 DCI-P3色域还真不是吹出来的;投屏比较灵活,这一点为“串流”播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个人同样觉得非常满意(电视还可以在息屏状态下充当音箱使用);再就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蓝牙 5.2的加持,为这台机器外接蓝牙音箱提供了保障,可以保证电视在蓝牙状态依旧保持“音画一致”。
另外,远场语音实现效果同样在楼主预料之外,实际使用中非常便利;HDMI 2.1以及 ARC音频输出接口为将来的拓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长期使用比较安心。
非要说有什么槽点,我觉得应该是遥控器的按键分布对于新用户上手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
坚持做有态度的评测,生产有温度的内容。我是番茄,我们下一篇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