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点剧读,作者 | 牛角尖
当40多岁的陈卓载着满后备箱鲜花,带着香槟、小礼物来到小敏家楼下,共度两人恋爱一周年纪念日之际,观众沸腾了。
“中年人的恋爱也能这么浪漫?”、“被他们甜到了”……这是近期发生在电视剧《小敏家》中的一幕,故事中的主人公陈卓、小敏,都是40多岁的中年人,他们日常除了需要面对来自工作、家庭的叨扰外,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一段“中年爱情”也在悄然萌芽。
相似的剧情,在今年10月底播出的《星辰大海》中也有发生。剧中,只身一人来到广州打拼的简爱,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撞”到了前来谈合作的M集团贵公子,两人由此展开的一段富含“跨国”、“创业”、“婚外恋”等多重元素的虐恋故事,也令观众上头。
不难发现,“中年爱情”是这两部剧的共同词汇,也是今年影视剧市场中的一大景观。相关数据显示,无论是在播的《小敏家》,还是已经完结的《星辰大海》,都已牢牢掌握住大众的遥控器。《小敏家》首播当晚,酷云直播收视率破1.3、优酷站内热度值破9000,以及不下5个的微博热搜话题,让该剧坐稳今年芒果台剧王位置,周迅也再次被观众评价为“芒太后”。
同样的,《星辰大海》播出期间,打破省级卫视近10月收视记录、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蝉联13日剧集榜首,以及优酷热度日冠38天的成绩,也让该剧成为今年前11月的收视剧王。一言以蔽之,《小敏家》和《星辰大海》将共同跻身2021年度卫视剧收视榜前列。
《小敏家》主打“真实”、《星辰大海》掩藏在偶像剧内核下,一“真”一“假”之间,“中年爱情剧”却也成为市场中的新“收视密码”。
当“中年爱情”吹进影视剧,热度有了、口碑呢?
“中年人谈恋爱”,这事儿在10年前宋丹丹、许亚军主演的《李春天的春天》就已经讲述得非常清楚。剧中,38岁的报社编辑李春天,因一场交通意外,认识了40出头的黄金单身汉梁冰,两人一来二去之间,互生情愫,从而催生了一场“中年爱情”。
回过头来看,该剧不乏套路化创作模式。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人物设定、“车祸”桥段等情节的运用,都像极了当下的国产偶像剧;但中年人之间若即若离、相爱却小心翼翼彼此猜忌的情感心路,直逼心理防线。这也是该剧在当年取得豆瓣8.3、收视创新高的关键因素。即便是在当下,B站、抖音等平台上,依旧涌现着该剧大批“自来水”。
《小敏家》和《星辰大海》在创作层面,与该剧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是这两部剧的演员选择,周迅、黄磊和刘涛,都是拥有一定国民度和演技的演员。他们在剧中接地气的演技呈现,也为各自作品加分不少。——这与《李春天的春天》中启用宋丹丹殊途同归,演员引流效应让电视剧未播先热。
其次,从创作层面来看,虽然都是讲述“中年人谈恋爱”这件事,但从家庭、职场,乃至于生活等多元素切入,不仅丰富了剧集创作手法,也扩大了这类作品的追剧年龄层。这是这几部作品能够在市场取得高收视、高热度的关键。
不过,这种复合式创作手法,却也并未“成就”了每一部作品。《小敏家》豆瓣评分7.5背后,也不乏观众对剧中极具戏剧化的人物关系存在质疑;而《星辰大海》则在大女主励志剧、女主创业等标签下,走向口碑的另一面,中年偶像剧、玛丽苏、发疯文学的标签,也让这部剧在豆瓣仅拿下4.9分,市场对这部作品充满争议。
其实,今年市场中上线的“中年爱情剧”还不仅于此。梅婷、陈建斌主演的《不惑之旅》,拿下平均市场占有率66.4%的成绩时,豆瓣评分也仅达到4.8分;郭京飞、王珞丹主演的《两个人的世界》,剧名中就已透露出满满的“爱意”,但这部剧在豆瓣也仅拿下4.7分。
再往前看,市场中也曾播出过主打“老少配”的中年爱情题材《爱我就别想太多》,这部剧在当时,卫视收视率屡屡破1、女主李一桐也凭借该剧收获了中老年观众青睐。但悬浮、漏洞百出的创作逻辑,也令该剧只拿下豆瓣3.3分,创陈建斌从业生涯中口碑评分最低。
不难发现,“中年爱情剧”面前正在面临着一个显著难题,即拥有高收视的同时,口碑普遍低下。这是当前这批“中年爱情剧”所面临的共有难题。
“中年爱情剧”赢了收视、输了口碑。
“隔代审美差异”正在“毁了”中年爱情剧?
虽然口碑平平,但中年爱情题材,依旧是市场中的热门。回看近几年市场中的“中年爱情”题材,它们更多是被包裹在家庭情感关系、或围绕社会热点话题所展开的创作。比如2014年播出的《婆媳的战国时代》、2016年播出的《小丈夫》等,都是这类题材的典型代表;而目前在播的《小敏家》和主打“女性励志”的《星辰大海》,实则也都是这类创作的典型代表。
“中年爱情剧”为何获得市场关注?这或许需要从两方面来看。更早之前,网络媒介发展不及传统媒介,电视机还是大众主要传播媒介,创作者为了抓住大众市场,也就是守在电视机前的“婆婆妈妈们”,大量生产这类聚焦家长里短、狗血情感关系的家庭伦理剧,也造就了“中年爱情剧”的辉煌。
除去上文提到的《李春天的春天》,更经典者诸如《父母爱情》《金婚》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2010年之后,互联网媒介迅速发展,当初掌控话语权的“婆婆妈妈们”也被迫退居二线,这让更多主打垂直类型、更具美剧电影质感的网络剧顺势崛起,自此“中年爱情剧”也就不再占据市场C位。可以看到,这两年市场中卷土重来的“中年爱情剧”,多在以独立女性自居,比如《星辰大海》中的简爱人设、《我的前半生》中的离婚妈妈罗子君等,都是有意与互联网语境贴切,从而催生了一批“新中年爱情剧”。
但这些中年爱情题材,却与过往作品不同,它们走向了明显的极端化,即在如今拥有更多话语权的年轻观众看来,它们悬浮、偶像派,也不咋接地气;但在中老年受众眼中,这类极具狗血、三角恋甚至更为复杂的人物关系,则是激起她们追剧的热情。
“假靳东”事件中的六旬大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从来没有经历过爱情”。这或许也侧面解释了当下这批中年爱情剧,流行于市场的重要原因:它们满足了一批中老年的“爱情幻想”,换言之,这是为中老年人“造梦”的一种新方式。
而放置在年轻受众语境中,这些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Z时代,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受英美剧文化熏陶,也就自然会对这种“极致狗血爱情故事”产生免疫。这是两代人审美差异所造成的追剧现状。
当然,并不能说为中年人造梦是错、又或者说中年人喜欢偶像剧不对,从审美角度来看,年轻人与中老年受众的审美差异,没有高低之分;但从作品创作本身来看,创作者是否也可以考量下将两种不同的审美差异,融会贯通。
依旧以《李春天的春天》举例,这部极具生活剧质感和韩剧偶像风表达的“中年爱情”,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拿下好口碑,除了演员的生活化演技加持外,剧中男女主全程基本无亲密接触、大结局仅一个阶梯上的拥抱,就让观众明白了中年人选择恋爱的不易心理。这是该剧能够在当年胜出、且时至今日依旧不过时的重要秘诀,同时也为当前诸多“中年爱情剧”做出榜样。
《小敏家》的口碑热度双丰收,某种程度上就借鉴了该剧的创作模式。这是好作品之间的共同特点。回到当下,很高兴在年轻受众占据舆论主场的情况下,“中年爱情剧”能够重回大众视野,但在创作层面,如何将中老年爱情故事与年轻受众做出融合,才是接下来这类作品的新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