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近年来,除了电视台屡屡播放的央视版“四大名著”,视频网站也纷纷刮起“怀旧风”,《我爱我家》《亮剑》《神探狄仁杰》等经典老剧,受到众多年轻观众的追捧。在各类影视作品轮番“轰炸”的今天,一无宣发推广,二无当红明星加持,有的甚至清晰度都不尽人意,这些老剧为何能够二次走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任何事物的走红,都离不开深厚的受众基础。老剧是年轻人追忆美好往昔的“时光开关”。当“90后”“00后”步入社会,听到熟悉的旋律响起,看到经典的形象再现,往往不由自主地触景生情,回到无拘无束的青葱年华。平日里忙碌的“打工人”,会回想起上学时优哉游哉的寒暑假;漂泊在外的游子,会回想起“黄金时段”和父母守在电视机前的浓浓温情。承载着厚重时光、美好回忆的“老剧”,此刻为年轻人提供了情感的安抚和精神的慰藉。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在up主剪辑创作、年轻人转发传播中,老剧焕发出全新生机。最有名的莫过于1994年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怒斥王司徒的名场面,经过各路网友脑洞大开的“加工”,演绎出与原作截然不同的味道。在二次传播中,张飞“俺也一样”、沙僧“大师兄说的对呀”等经典台词接入现代生活,形成年轻人特有的“接头暗号”。在这一过程中,老剧丰富的内容资源,为年轻人利用弹幕、鬼畜、表情包等网络语言进行拼贴、戏仿,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提供了巨大空间。于是,追剧不仅满足了观影需求,还成了年轻人填补社交刚需、委婉抒发胸臆的方式。要是“补课”不及时,“新梗”接不上,就没法跟小伙伴们好好聊天了!
客观来说,老剧的巨大影响力与当年传播渠道单一、娱乐方式有限、作品数量较少相关。不用提《渴望》《还珠格格》播出时,大江南北万人空巷的火爆场景。即便是2006年在央视首播的《武林外传》,收视率也达到9.49%,与历届世界杯决赛不相上下。作为当年风靡一时的“国民神剧”,这些经典老剧一度成为多家电视台争相竞播、在多个时段反复重播的“霸屏”作品,引人深思。反观当下,短视频、网剧、正剧层出不穷,各网站平台随时点播,造成“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效果,观众在追新剧、追新番的同时,很难有机会仔细品味哪怕是刚刚大结局的热剧,更不用提“二刷”“三刷”了。
(图片来源:公众号“光明日报”)
无需赘言,经得起反复播放的根本原因,仍然是优质内容的支撑。《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走向共和》等改编历史剧,大家主笔、名导掌镜、老戏骨全情投入共同完成,以扎实的内容构建起现象级的经典。表演包含的一颦一笑、一动一静,剧情展现的人情世故、人性幽微,剧集承载的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正是老剧经久不衰的秘诀所在。不少观众感叹:当年没看懂,现在才发现到处都是草蛇灰线的细节。
年轻人用脚投票老剧,是对优秀作品的价值认同,也对影视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期待。不必讳言,随着资本涌入、制播门槛降低,模块化、公式化、套路化作品疯狂收割流量,而内容质量和制作水平却泥沙俱下。诚然,不少影视剧从本质上说都是商业作品,在行业趋向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很难营造不计成本、十年磨一剑的创作环境,编剧反复打磨、演员体验生活有时都成了奢谈。但在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在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中,经典的地位不可撼动。“一次性”的肥皂剧、下饭剧或许有其存在理由,但“反复品”的烧脑剧、传世剧无疑更有意义与价值。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坚持“内容为王”,破除“流量至上”,强化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样的工夫在任何时代都不会白费。
今日经典的老剧无一不是昨日首播的新剧。当不少“90后”“00后”重温多年之前的剧作,试问我们将为“10后”乃至“20后”留下怎样的经典呢?
这正是:
难忘儿时回忆,老剧经典永留。
坚守艺术规律,作品更上层楼。
(文 | 顾桥孜)
| 荐书 |
★ ☆ ★
《与世界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 ★
丨简介丨
继《与时代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世界谈谈心》。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都市、生活、艺文、校园、新知、科技、心理、食饮、光影、风尚10个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这个世界的丰富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本书所收录的,也只是我们这个宏大时代的吉光片羽。但这些文化现象、社会风尚、思想观念,就像风与水之于大地,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觉中刻画着我们的时代。我们尝试从中看到水的走向、听到风的声音,去发现、接受和推动改变。我们希望,瞬间的积淀不要流淌,岁月的馈赠别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我们希望,能与读者一道观察、思考,发现更广阔的时代,与社会一起向阳生长。
— “与时代谈谈心 与世界谈谈心”套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