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电视剧片头合集全部(热门电视剧片头合集)

电视剧片头合集全部(热门电视剧片头合集)

更新时间:2022-03-08 08:36:03

《光荣与梦想》终于如约而至。

这是今年以来,第四部与观众见面的党史题材剧。《光荣与梦想》精致细腻的影像质感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融合了水彩、版画风格的片头,画面上是不断切换的重大史事,音乐随之转变,时而激昂、时而急促、时而深沉,烘托出整部剧的革命浪漫风格。同时,也拓宽了剧集的想象空间和情感力量。

近年来,片头创新成为国产剧雕琢的方向。

这一点,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上也有体现。新世纪以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坐标系,以2001年(建党80周年)为起点,沿着建党(年份尾数为1)、抗战胜利(尾数为5)、建军(尾数为7)、建国(尾数为9)的周期性创作高潮来梳理,可以发现,重大革命历史剧的片头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里,笔者以2001年、2011年以及2021年为节点,选取这20年间较为特殊的几部作品加以介绍。

2001年-2010年:创新意识初显

先说2001年。这一年,较为典型的重大革命历史剧是《长征》。

该剧以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故事主线,片头也遵循此叙事逻辑,以传统素材剪辑形式串联起了剧中的各大高光场面,其中转场则是通过版画来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视觉艺术的重要形式,版画还有更深层的意义。一直以来,版画在革命时期、战争年代对鼓舞军民起到很大作用。鲁迅先生作为收藏家对版画艺术贡献巨大,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之父”。因此,这种形式还有一层战斗性、革命性的意义。

时隔二十年,这种版画形式又再度出现在《觉醒年代》正片中。据悉,主创团队邀请了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张耀来进行版画创作,并在剧里呈现了一百多幅。

此外,正片素材剪辑加特殊转场的片头模式,在此后也曾引起了模仿热潮。2005年的《八路军》,2011年的《东方》皆是如此。

前者以“泻下一缕天光”的写意画面贯穿片头,与片头结尾时的旭日东升画面相呼应,充分展现了八路军浴血抗战的重要意义。后者则是通过定格拍摄的方式,以剧中高光场景来完成转场,同样令人惊艳。

《八路军》(上)《东方》

相比以上种种,2007年的《恰同学少年》与2009年的《解放》,则更注重的是影像风格的创新。

《恰同学少年》的片头采用了传统的素材剪辑模式,但片头影像偏黑白,颇有些上世纪老照片的质感。

《解放》片头,则已经有了如今古装剧更为偏爱的写意风的雏形。主要人物、关键情节、动态特效,这些以往片头常会出现的元素再次融合。特效营造出的红色长画卷徐徐开展,将壮阔历史包裹进了与之相匹配的激情与诗情中。

2011-2020年:稳健有余,创新不足

到了2010年后,国产剧集品质逐步提升,但创意片头却少了许多,多是观众所熟悉的“拍摄素材剪辑 主题歌”的传统样板。

这也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革命历史剧集稍显刻板的整体创作倾向相关。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创作,重大历史剧具有题材、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的规定性。在这一前提下,如何艺术地处理好文献性与虚构性之间的矛盾,成为这一领域创作水准提升的瓶颈。

另一方面,在2014年前后,热钱涌入,诸多类型剧集投资加码,其品相也随之上升。在这一阶段,主旋律剧则制作成本有限,难以离开舒适圈。

在此,笔者列举2011年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015年的《长征大会师》,2017年的《彭德怀元帅》这三部较为典型的作品,对此期间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片头进行概括描述。

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片头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人物旁白率先登场,通过回溯与展望的形式,将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前后的标志性时刻一一展现。值得一提的是,片头中有关“两弹一星”的画面,皆来自真实纪录片片段。可惜的是,相关纪录片较少,这也导致了这一类片头的融合难度较大,鲜少出现。

《长征大会师》与《彭德怀元帅》则是2011年-2020年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片头的典型代表。两者将主要角色的形象和重点情节串联呈现,配合定格动画的形式和壮阔的背景乐,时代感得以彰显。

从上往下:《长征大会师》《可爱的中国》《特赦1959》

接下来几年的《可爱的中国》《特赦1959》等剧,其片头模式与《长征大会师》较为相似。《外交风云》《淬火成钢》等,则延续了《彭德怀元帅》的风格。

从上往下:《彭德怀元帅》《外交风云》《淬火成钢》

2021年:创意不断,已成风格

到了2021年,国产剧片头已经探索出了一些较成功的经验。

笔者曾经在《这12部大戏告诉我们:片头正在成为国剧重要的加分项》中,将如今的影视剧片头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剧情互文风、元素写实风、写意中国风以及抽象艺术风。

从今年上半年播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来看,其片头整体风格基本遵循这四大种类。

先说《光荣与梦想》。

《光荣与梦想》讲述了建党、建军、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英勇抗日、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壮举,以及建国初期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毛泽东毅然决定出兵朝鲜,最后战胜敌人的故事。如此种种,皆通过水彩 版画的形式逐一展现,这是典型的写意中国风式片头,设计独立性强,本土元素显著。

《大浪淘沙》的片头,是高度概念化的抽象艺术式片头。用简练的笔法创造出深长的意蕴,引起观众的解读兴趣,铺设剧情的走向。

在镜头切换间,日出、海浪、红船等点题元素陆续登场,高度概括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5年“七大”召开这二十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关键节点。

相比于抽象艺术式片头,图片素材被拆分、组合,继而完成透视、色调、光影统一的元素写实式片头,也经常出现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片头中。《觉醒年代》《中流击水》与《跨过鸭绿江》皆可归于这一类。

《觉醒年代》片头始终渗透着一股暗藏汹涌和危机四伏的紧张气息,唯有画面上方的一束光贯彻始终,这意味着在黑暗、绝望、动荡的时代下,有一束光、一群人、一些思想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改变。

《中流击水》片头与《觉醒年代》较为相似。同样是人物抠像之后,放在某一器物、建筑等代表性元素背景板上定格,让相隔数日、数年的情境、情节,得以灵动地衔接、组合,人物在时空中不断跳进跳出,呈现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错觉。

只不过,后者整体基调为黑色,前者则为红色。由此可见两者主题立意的差异。

相对而言,《跨过鸭绿江》的片头则更注重“写实”。剧中采用了大量镜头展现战争的残酷,片头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这一特质。志愿军战士冻成冰雕、烈火焚烧毁灭了大批鲜活的生命、猛烈的炮火轰炸下生机灭绝……通过后期的镜头运动,造成一种“移步换景”的错觉,令人在短短的一分钟片头中,感受到战争的恐怖。

纵观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这二十年间的片头变化,可以看到,主旋律题材越来越注重与年轻人之间的共鸣。也有越来越多创作者,试图通过内容的落地、镜头语言的创新、细节品质的提升,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

这也与国产剧片头发展的整体趋势同频。

近年来,随着《真探》《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等美剧在国内观众群中的普及,弱化主题曲、人物,强化空镜和道具隐喻性的表意片头风格,逐渐流行起来。

《西部世界》(上)《权力的游戏》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片头在保证庄重、严肃和中国特色的同时,也在从具体走向抽象,变叙事性为风格化。这种民族化的“洋气”也算得上一种新的中国气派。

【文/石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