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在河北省涿州组织了一场有趣的灭鼠实验,目的是证明“邱氏鼠药”是否有效。
在实验开始时,北京法院邀请原告、被告共同到场。
这场案件的被告是国内五位专家;原告是著名“灭鼠专家”邱满囤。
这场实验被法院,被设置在了107国道一段百米路坡上。
不过至于这里有没有老鼠,所有人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现场的邱满囤显得十分焦急。
这是个没有树荫的路段,太阳肆意地洒在众人身上。待到中午时,阳光越发毒辣。
但邱满囤还是焦急地在等着,烈日炎炎之下,索性脱下衣服裹在头上,蹲在地上,直勾勾地扫视着实验区域。
很快,一只鼠因吃下包含“邱氏毒鼠药”的食物而倒下了。
邱满囤快步上前,把它夹住。
一名专家立马喊道:你这不行,你这是把它夹死了!
邱满囤抬眼看了看,把老鼠扔在专家脚下说道:那你夹死一个给我看看!
还有一只老鼠,被毒死在了百米路坡的实验区外。
一个专家立刻反对到:这只老鼠是被毒死在界外的,不能算试验结果。
而围观的群众,听完后哈哈大笑,连连说道:界外的老鼠都被毒死了,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最后,在数百名群众的围观下,“邱氏毒鼠药”在三个小时内毒死了4只老鼠,证明确实有灭鼠效果。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实验的结果虽然确凿,但最终法院还是判定了邱满囤败诉。
这其中有什么样的原因?邱满囤又有怎样的经历?
(邱氏鼠药的照片)
要回答这些,笔者还要从头开始讲起。
一、历经百苦1934年,邱满囤出生在河北省郝庄乡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里。
“满囤”这个词语表现出了父母对他的美好希望,希望家里粮食满囤,吃喝不愁。
但现实开了一个大玩笑。
首先,当时正值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因吏治腐败、战火纷飞,普通家庭都难以生计。这其中就包括邱家人。
其次,在5岁那年,邱满囤的父母因病先后去世,他被迫和姐姐以乞讨为生、相依为命。
(建国前贫困人家的照片)
少了父母的依靠,稚嫩的他们宛如激流中的浮萍。
他们居无定所,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十分可怜。
这时小邱满囤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经常去掏老鼠洞里的粮食维持生计。
在农村待过的小伙们都可能知道,老鼠洞九曲八弯,而且每个洞里都会塞着不少的粮食。
(老鼠洞的照片)
不仅如此,老鼠藏粮食的地方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地势高。
即使面临着洞内被水冲刷等恶劣情况,储存的粮食也能安然无恙。
所以,邱满囤知道老鼠洞里有不少的粮食。
根据后来邱满囤的回忆,在冬天时,一只老鼠攒的口粮有半个口袋之多。
这些够自己和姐姐吃很久了。
所以,尝到甜头的邱满囤每天都去“偷袭”老鼠的“粮食库”。
与此同时,他还会顺便抓鱼、打鸟、挖野菜,以此为生。
慢慢地,邱满囤对老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后来还养了两只老鼠,因此对它们的习性、活动规律也更加了解。
(建国前小孩的照片)
不过当时邱满囤对老鼠如此细致观察,可能只是为了谋一碗饭吃。
他可能不会想到自己会和老鼠结下一生的不解之缘。
似乎冥冥之中,一切都已经谱写好了方向。
二、灭鼠专家邱满囤在1953年,参军入伍,希望能在部队提高自己。
奈何他文化水平有限,能力一般,在部队的四年里并没有被重用,到期后直接复员回家。
一回家,邱满囤恰好赶上“除四害”活动。
从小对老鼠活动了如指掌的他自然“如鱼得水”,认为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
在“除四害”运动中,邱满囤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灭鼠能力。
别人一个星期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他不到2天就完成了,因此经常受到组织的表扬。
(邱满囤的照片)
不过,邱满囤并没有自满。
当看到队友费尽力气也无法有效治鼠的现状时,他计上心来,萌生了制造老鼠药的想法。
从那个时刻,他开启了自己的灭鼠生涯。
(国家除四害的照片)
国家“除四害”运动在1960年前后,基本结束,邱满囤这位曾经的“打鼠英雄”再一次无用武之地。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邱满囤不找工作,甚至不出家门,不与人交往,整日在家里研究自己的“捕鼠大业”。
(邱满囤在家的照片)
当时,他已经结婚。
妻子难以忍受他每天这样"不务正业",说他是“二流子”,认为和他生活没有希望,就和他离婚了。
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邱满囤感慨地说到:
自己不怪妻子,完全能理解她的做法,毕竟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很不容易。
没有了家庭,没有了爱人,也没有了朋友,邱满囤彻底成为了“孤家寡人”。
但他认为,此时是“潜心研究”的好机会。
于是他卖掉了房产,以更高的物力、财力投入到“捕鼠大业”上。
(卖老鼠药的照片,非邱满囤本人)
邱满囤的身影在1970年以后,经常出现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只见他身穿破旧的衣服,卖力地吆喝着自己制作的老鼠药。
此时他还是路边卖药的“野路子”,算不上“灭鼠专家”。
但在毅力和努力面前,一切希望的种子都能开花结果。
邱满囤一边卖老鼠药,一边根据客户的要求改进老鼠药。
经过十多年的酝酿,1981年,邱满囤终于研究出了一种特殊的老鼠药。
根据他的说法,这个老鼠药可以散发出独有的香味引诱老鼠出来。老鼠一旦吃了它,必死无疑。
邱满囤满怀自豪地给这个药命名为“邱氏鼠药”。
当时《陕西工人报》的记者对“邱氏鼠药”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于是将自己对邱满囤的采访发布到报纸上。
没曾想,这篇报道迅速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全国几十家报社对邱满囤的事迹进行了转发。
很快,邱满囤就出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邱满囤选择“顺水推舟”,疯狂在各地进行灭鼠表演。
邱满囤称,自己的药可以把方圆50里的老鼠吸引过来。
而且药效极佳,曾经在广西南宁一次性消灭了35万只老鼠,还在安徽亳州消灭了100多吨的老鼠。
很快,邱满囤的“事迹”再一次被大肆宣传。
在那个信息相对贫瘠的时代,他引起了社会的空前重视,很快就“火”了起来。
其实邱满囤的老鼠药确实有用,却远达不到神药的地步。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卖力吹嘘自己的产品呢?
因为10多年的漂泊生活,让邱满囤养成了“看人下菜”的本事。既然市场对他很好奇,那自己就编造一些夸张的事情吸引社会的眼球。
他的目的无非是提高自己产品的销路。
此后,邱满囤开始在全国各地演讲、表扬,卖力介绍着自己的老鼠药和捕鼠“事迹”。
为了“反哺”家乡,1987年前后,邱满囤还在老家成立了“灭鼠研究所”以及鼠药厂,事业越做越大。
(邱满囤与家乡人们的握手照)
邱满囤的“义举”获得了家乡人的认可。
在当地电视台的支持下,以他的事迹拍摄的专题片开始在电视上播放。
这进一步扩大了邱满囤的影响力。
此时邱满囤可谓名利双收,人生最为得意之时莫过于此。
邱满囤于1990年7月,再一次在北京灭鼠讨论会上大显身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毒杀了24只老鼠,引发参会人员的惊叹。
这为他赢得了“灭鼠达人”的称号。
从那以后,邱满囤的灭鼠大业做得风生水起。
除去正常的商业盈利外,他一共获得了各类资助近190万元。
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
三、真假灭鼠王邱满囤在1989年,聘任鼠类防治专家汪成信担任鼠药厂的顾问。
在近距离观察“邱氏鼠药”的制作工艺后,汪成信一眼就看出:
鼠药中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毒物-氟乙酰胺。
(氟乙酰胺照片,无色无味)
氟乙酰胺的毒性极大,仅用5克就可以让人毙命。
而且它的潜伏期有10个小时左右,往往会让患者掉以轻心,错失治疗的最好时机。
待药效上来、毒性发作,一切都为时晚矣。
早在1976年,我国就命令禁止生产氟乙酰胺;后来国家农业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文件,禁止将氟乙酰胺作为鼠药的制作材料。
所以,邱满囤的做法实际上与国家规定背道而驰。
(邱氏鼠药的产品)
汪成信联合其他几位专家于1992年5月,一同向国务院副总理上书,报告“邱氏鼠药”违法使用剧毒物,并提出要杜绝媒体对邱满囤的不实报道。
随后,汪成信等五位专家又在报纸上发表了《要科学宣传灭鼠》一文,引起了舆论的巨大反响。
这致使许多省份禁止使用“邱氏鼠药”,这给邱满囤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被挡了财路的邱满囤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向海淀法院起诉了五位专家。
根据记载,在1992年6月双方第一次庭辩时,五位专家明确表述他们曾在1990年进行过“邱氏鼠药”的灭鼠实验。
经过20小时的观察,老鼠没有吃一口老鼠药,说明是“邱氏鼠药”对老鼠没有任何吸引力。
(老鼠出洞的照片)
对于专家的说辞,邱满囤是这样回复的:
市场上假药太多,你们实验的不一定是我们厂销售的正规鼠药。而且那天他本人根本不在场,所以这个实验没有事实根据。
后来,双方就鼠药是否存在国家明令禁止的氟乙酰胺展开讨论。
五位专家向法院提交了“邱氏鼠药”成分的调查报告,报告结果显示鼠药包含大量的氟乙酰胺。
在看完报告后,法院问起了鼠药样品的来源。
其中一位专家表示此次样品有11个,其中10个是市场上购买的,剩余1个是邱满囤提供给专家的。
法院指出,在司法上采样实验需要有严格、科学的程序,必须证明样品确实来源于邱氏鼠药厂,这才是有效证据。
况且市场上已有很多假冒的“邱氏鼠药”,因此无法保证这十一个样品全部来来自于邱氏鼠药厂。
所以,从当时看来,五位专家调查报告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老鼠药的照片)
后来,案情逐渐变得胶着,判决时间持续了近三。
其实这个案情并不复杂,关键问题有两个:
一是毒药有没有诱捕力;
二是毒药有没有使用违禁品,但法院还是本着科学、权威性的原则对案件进行谨慎审判,还专门做了一场实验。
四、实验以及结论北京海淀区法院决定:
1993年5月14日,在河北省涿州近组织一场现场诱杀老鼠的实验。
法院要求试验场一定要严格选择,一定要选择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比如农场、粮仓等,这样才能让实验结果有效。
最开始法院选择涿州郊区的一个养鸭厂。
这里的鸭子经常受到老鼠的攻击,导致鸭子经常成片死亡。
所以,这里是最好的实验场地。
(养鸭场照片,非实验地)
然而,养鸭厂的老板提前一天在厂里撒了许多老鼠药,导致实验当天早上清出了许多死老鼠。
法院人员一听就急了。这不是给他们的工作添乱嘛!
仓促之中,他们只好临时更换了地方:
在繁忙107国道东侧一段近百米的路坡上进行实验。
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篇的那一幕。
在三个小时内,“邱氏鼠药”毒死了四只老鼠。
(关于此事件的报道)
后来,北京公证处封存了这4只死鼠,并把它们送到北京公安部二所进行解剖。
检验结果显示:老鼠系毒杀,但鼠药中包含氟乙酰胺类成分。
为什么要加“类”字?坚定人员说只检测到了微量的氟乙酸,但不能保证这是氟乙酰胺,只能说是包含氟乙酸类的成分。
但对于这样不清不楚的结论,原告、被告和法院都不认可。
最终华夏物证鉴定中心用三种方法,对鼠药进行了测试。
然而,检测结果显示:
鼠药不包含氟乙酰胺。
北京海淀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在1993年12月29日展开,判定邱满囤胜诉。
这个结果瞬间吸引了一百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邱满囤正在与专家争论)
事后,邱满囤的朋友李铁映写到:
人类正深受鼠患所害,所以只要能促进灭鼠事业,造福人类,不管是“土专家”、还是“洋专家”,都应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确实如此,在灾害面前,全体中国人民应该相互帮助,同仇敌忾,不应有群体的分别,更不应有团体之分。
虽然法院已经宣判,但围绕着邱氏灭鼠药的争论一直没有消失。
专家汪诚信提起了上诉;14位院士更是公开提出要"维护科学尊严"。
可以说,邱氏灭鼠药一时之间成了众矢之的。
北京中院二审在1995年展开,判决邱满囤败诉。
《人民日报》报道称邱满囤承认用过氟乙酰胺,对其家中存放的氟乙酰胺要收缴,与此同时国家宣布“邱氏鼠药”为禁药。
从此,邱满囤又一下跌落到谷底,邱氏鼠药厂的历史就这样结束了。
邱满囤也失去了一切“桂冠”。
他不仅失去了曾经所有鲜花掌声、财富名誉,甚至他的第二任妻子也选择了离开他。
一无所有的邱满囤依旧没有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埋头研究灭鼠方法。
(灭鼠的现场照片)
邱满囤在2004年,又带着重新研制成功的邱氏粘鼠板回到世人面前。
邱满囤又做起了实验,仅用1小时就沾到了10只大老鼠。
粘鼠板这一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可叹的是,他这一生注定离不开灭鼠二字。
(邱满囤向人展示粘鼠板)
83岁的邱满囤在2018年,因病去世,享年83岁。
在去世前,他没有把老鼠药的调制方法告诉任何人。
据说一个美国公司愿意花260万美元的高价购买,但都没有松口。
或许对他而言,“邱氏鼠药”如同他的孩子一样。
他曾亲眼见证它的出生,亲眼目睹过它走向高峰,也看见过它走向萎靡。
在弥留之际,或许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心血永远留在身边,他把制作方法永远地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我们不能认为他自私,这说明他用情之深。
在邱满囤的葬礼上,一位他的老友感慨到:
老邱是一位可敬的农民发明家。
但他的人生却充满了坎坷,令人可惜!
结语:邱满囤的一生充满了争议。
有人认为他是街头骗子,有人认为他是真正的“灭鼠专家“。
斯人已逝,对他反复评价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需要的是能从他的经历中学到启发。
我们要学习他身上的韧劲,学习他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的态度。
因为人生没有完美的,就算面对着挫折,我们也不气馁、不妥协。
引用、发散李铁映先生的一句话:
只要不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只要能造福人类,无论是贫富贵贱,都值得被一视同仁、尊敬!
编辑:小Q
责编:Tha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