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闽南话版经典电视剧(经典闽南老电视剧)

闽南话版经典电视剧(经典闽南老电视剧)

更新时间:2022-03-08 20:50:56

《山海情》热映后,网友对福建的方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郭京飞令人爆笑的莆田腔,黄觉扮演的凌教授、姚晨扮演的吴月娟,都带有浓浓的福建腔。

为什么福建人说话,会带有浓浓的乡音色彩?

为什么福建人讲普通话很不标准,但仔细一听又各不相同?

这就要说到福建的方言特色。

常见的发音笑话,上一代的福建人,确实很难分的清f和h。

不过福建人才不会告诉你,除了说不清是飞机还是灰机,福建还是胡建,qu和qi,nang和lang也是混着搞不清。

所以在福建自我感觉普通话还行的游客,去北京、东北等城市,也往往让对方处于懵逼状态:大哥,你说个啥?

普通话说不好,有方言发音习惯存在的影响

系统的福建方言,可以按照地理划分为五个大区,分别是闽东、闽北、闽南、闽中、闽西。

但再细分,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举个例子,闽中主要以莆仙话为主,其次三明的永安、沙县讲的是永安话。

但再细分,莆仙话又分为两大区,分别是原莆田市的莆田话,仙游县的仙游话,因此也使得仙游人极少以莆田人自居。

若是再细分,连莆田人都有些糊涂了。

临近福清、泉州地区的乡镇,因为闽南话、福州话影响,其口音与传统莆田口音又有所不同。

再说闽南语圈,厦门、泉州、漳州以及隔海相望的台湾也各不相同。

虽大体上的发音是相同,但有些口音、对事物的描述却有明显的区别。

例如厦门、台湾、漳州、泉州人一起围着打牌,虽然彼此都听的懂对方,但碰到一些词汇都要认真想想,才恍然大悟。

总之,基于闽南话的口音特点,对东北人可能最大的不同感受,就是看谁比谁说得更“温柔可爱”。

说福建人,连隔壁村方言发言都不相同,这是有些夸张的(除非隔十几公里),但乡镇方言不同,一个镇听不懂对方说什么确实是存在的。因为有些城镇,既不属于闽南语圈,也不属于客家话圈,而是十分稀有的小方言语种圈。

因此清朝年间,皇帝最郁闷碰到来自福建的状元官员,但偏偏福建人又特别擅长科举,估摸着有福建人的朝堂上,皇帝的脸色势必是不好看的。

福建具体有多少方言,还真说不清楚,几十种应该是有的,被公认是中国方言最复杂,最多的一个省份之一。但具体多少,可能连专家都有些糊涂。

是什么导致福建方言多样化?

1、地形影响

福建是中国最多山的省份,除沿海地势稍平一些外,绝大部分城市都被围困在山里头。这种天然的地理环境,使得福建被切割成各个封闭的地区,无法像平原地区一样,能够有一个大的文化融合平台。

在几千年的文化进程里,大家各玩各的,“说不到一块去”。但城市相邻的乡镇是有所交流的,长期受不同的语言文化影响,也诞生出不同的口音。最后就是以主体方言为主,百花齐放,各地乡音不同。

2、移民文化影响

真正的福建原住民其实是非常少,现在的福建人祖先多是中原一带的先民。

几千年前,南下的中原先民带着古汉语来到福建。未统一的古汉语环境,使得不同的部落、氏族、宗族语言各不相同,进入福建后又受原住民影响,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方言。

此后福建各地区又有一定的交融,又有广州、江西、浙江一带的人迁入,受不同的方言影响,就诞生了更复杂的乡音。

此外受制于地形缘故,又因远离中原地区,扎根在福建的方言,没有受到中原话的变化影响,它们自成多派体系,随时间愈演愈复杂。

到近现代期间,福建人大规模远渡重洋南下谋生,同时受外来文化入侵影响,靠近沿海一带的城市其方言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虽同属于一种方言圈,但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口音、词汇也有所区别。

现状如何

受普通话教育影响,90后以后的福建人,其实已很少带有典型的福建口音。如果没有自亮身份,很难辨别出福建人的身份。

这更多是因为我国交通大幅度改善,限制福建命脉的交通已解决,福建人可以散播在全国各地。

而年轻一代的福建人,在相对标准的普通话语言环境下成长,家乡的口音逐渐消失。

打个比方,在北京长大的福建人,就自带一股“得嘞”的腔调。

另外,年轻一代的福建人,日常生活中也主要以普通话作为交流。

即便是回到家乡,除了对父辈讲方言外,同龄人大部分是用普通话来交流。

福建人的普通话越来越好,但也意味着方言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包括笔者的孩子一样,从小是在普通话环境里长大,家乡话勉强听的懂,但说就不会了。

偶尔教那么几句,就明显像外地人学福建方言的蹩脚口音。

方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最珍贵的文化历史,也是人们远走他乡都忘不了的血脉传承。

但正如笔者一样,很珍视自己的方言并为它骄傲,却因为大环境的习惯性驱使,忽视了对孩子的方言教育。

所以福建乃至全国方言,都面临着消失的焦虑,并且这种消失的速度是可见的,也许不出百年下一代人就不会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