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60 70年代老北京题材电视剧(反映老北京六七十年代的电视剧)

60 70年代老北京题材电视剧(反映老北京六七十年代的电视剧)

更新时间:2022-03-11 20:41:58

【童年记忆—北京东城区东单头条、二条、三条】今天,北京著名的东方广场那一片建筑,西起王府井大街,南临长安街,东至东单大街,北至东单三条这一大片地界,以前是三条胡同,从南往北,叫东单头条,二条,三条。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东单二条,西口是王府井大街,路西那栋大楼是北京饭店东楼,1973年建的。照片箭头处就是二条那个小付食店,卖油盐酱醋,烟酒茶糖。当时的北京城差不多大点的胡同里都有个这种小店,方便居民。最亲民的是散装芝麻酱,干,稀黄酱,“二八”酱(两份麻酱,八份花生酱混合;和大坛子里的散装白干酒,一毛钱一两。那时拿个碗买5分钱的酱,两毛钱的肉,够全家吃顿炸酱面。

我奶奶是扬州人,家里不怎么做炸酱面,更多的时候中午做阳春面。一勺猪油,两勺虾籽酱油,葱花,胡椒粉,兑上开水,另起锅煮切面,把面煮好捞进去就成。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和姑姑做的阳春面是最美的美食,也是那个年代的传统吃食,天天吃都不腻。家里的亲戚,朋友,人来客往的,一般的中午饭就是这碗面。这一辈子了,到今天阳春面还是我最爱。那时候切面只有粮店里卖,是要用面票才能买的。

粮店在三条西头,纺织局大院旁边。紧挨着那是另一栋花园小洋楼的院落,当年是庄则栋官邸,那是他和第一任夫人钢琴家鲍惠荞曾经的爱巢。前几年我过这,惊喜地发现这栋小楼依然矗立在那里,早不知现如今住的何人。正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那时的东单三条胡同只有两家餐厅,西头粮店对面的是家上海本帮菜馆,当时很有名气,老板是原北京铁路局留用人员,后来辞去公职开了这个菜馆。他餐馆旁边有条小巷,穿过去就是南观场,奶奶家就住这胡同的一座小四合院。那栋花园洋楼大院以前是北京铁路局机关。每当我从这里经过都被里面传出的炒菜的香味勾得只有咽口水的份。

小时候我爸带我去这吃过一两次,对那家的炒鳝丝,熘肝尖,抓炒虾仁有深刻印象。从这餐馆旁边那条一米多宽的南北小巷一走岀去就是南观场,一条夹在东单三条和二条当中的胡同。胡同起头是座西式深宅大院,里面是栋西式大楼,院墙也是西式铁栅栏。这里曾是北京铁路局机关,三、四十年代我爷爷曾任铁路局的总工。这条叫南观场的胡同里多是西式别墅小院,间或中式四合院,都是那种卧砖到顶的灰色房子。

后来到了八十年代初,我在东华门出口大楼工作时,经济条件改善了,那段时间曾撒着欢地到这吃过几顿。这后来建东方广场时,它与胡同一起消失。

东单三条东口还有家叫墨蝶林的西餐馆,小时候我爸也带我吃过几次,对那家的罐闷牛肉印象深刻。这里的食客多为协和那些留过洋的海龟,后来这家餐馆直到开上世纪八十年后期协和扩建才拆掉。

东单头条,二条,三条,这一片在历史上就很有名。这里的建筑有王府(协和医院前身),西式花园洋楼大宅院,富商大贾的中式大小四合院。光我记得的就有铁路局宿舍大院,青艺宿舍大院,人民日报宿舍大院。东单三条中部,横接校尉胡同是著名的协和医院,协和礼堂(至今保护完好无损)。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于特殊原因学校停了课,我爸怕我在家惹事生非,就把我从保定送到北京奶奶家寄存,因此我便有了在这一代的“战斗经历。”

那时我和小伙伴们常常从协和南门溜进去,在整个大院里疯玩。真的是熟悉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也仗着我爸的发小和同学在协和不是主任就是护长,我有持无恐。最离谱的是我们有一次居然在大孩子带领下,潜入医学院解剖室,近距离观察过泡在福尔马林液体中的人体标本,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再往东路北紧挨协和便是协和医科大学,它一直到东单大街上。这里应是中国医学领域的最高学府了。

我印象最深刻是医科大学实验室的狗狗宿舍了。那片狗舍紧挨南墙跟,窗外就是三条胡同。那些柴犬,德犬们日夜狂吠,从不安生。可能因为牠们从来未见过外面世界的原因吧,路上一过人车牠们就叫。反正我每次经过这里总是腿肚子转筋,一溜小跑,快速通过。生怕养狗人哪天一疏忽,让那些畜牲们冲破牢笼,跑到街上把我给餐了。

东单头条是长安街路北沿街这一片,有个街心花园,景色宜人,小时侯我见过这里的照片上过年历封面。从西往东起,把头是10路,20路,大1路的公交站牌,有栋圆顶欧式风格建筑,那是著名的海洋俱乐部。接下来是儿童影院,青艺剧场。再往东,把东单口那边便是著名的东单菜市场,那是上世纪初法国人建的。到盖东方广场拆它时都有百年历史。听说这几年东单菜市场又择地重建了,还不曾去过,不知在哪?记得东单莱市场硕大无比,大圆顶建筑,有南,东两个门,夏天有大吊扇,冬天生着若干个大铁炉子,冬暖夏凉,风雨无恙。一进门就能看领袖语录的巨大横幅“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里鸡鸭鱼肉蛋,各种新鲜蔬菜水果,付食品;生鲜的,冰鲜的,南北的,风味特色的应有尽有。

六十年代中至七十年代中,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供应困难时,这里都没断过肉卖。只是数量有限制,开始是每人一次不能超过几斤,到最后每次不超几毛钱,到后期才凭的票。那个时代没有私人旅游消费这一项,全国各地来京人员大多是因工出差。谁来北京都肩负着全单位人的代购。开始是成片的猪肉,后来不行了,就往回背回动物饼干,牛奶糖。当年北京义利的点心,糖果给我们这代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东单菜市场旁边是东单大食堂,小时候唯一能买早餐的地方。也就是油饼,糖油饼,烧饼,豆浆。当时也要粮票。那时这里每天早晨能接待数百人吃早餐,从早六点就开始拍大队。

象东单菜市场这样的“巨物霸”菜场当时北京有很多,最著名的是东单,西单,崇文门,东四等等,反正每个区都有众多。这些同北京胡同里的油盐店,公共厕所一道购成那个时代北京亮丽的风景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以方言,高扬,李白玲为首的一帮大院子女在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上演了一场新时代的血色浪漫。那时每天下班后,东单菜市场被辟为舞厅,高洋他们就在菜市场里开起了交谊舞会,这里成了那个特殊时代,男女青年们谈情说爱的新天地。

东单头条夜市始于1984年,以卖小吃和服装闻名。我弟弟还记得那个卖艺老头,每天在那给人们展示手劈卵石绝活的场景。

上世纪90年代初,菜市场旁还有个大排挡,无疑是抄袭广东人的作业。我还去过几次,味道还行。

同一时间段,北京首家麦当劳开业,座标位置就在东长安街一号夹王府井南口,再具体些就是把头条和二条间的那个公厕拆了盖的。那公厕是当时北京城最大的了。

再后来,李嘉诚来了。他买下了整个东单头条,二条,三条,西起王府井,东至东单大街。他在这建起了亚洲最大的商业群—东方广场。菜市场,影院、夜市,大排档,胡同,油盐店,洋房大杂院,四合院,故居统统魂飞烟灭。意年的美好时光只能是在回忆中再现。

1976年的东单二条小付食店,箭头处。后边是北京饭店东楼。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东单菜市场

东单菜市场旁边的大食堂

东单菜市场北边的那家淸真餐厅叫什么名子?忘记了!那的奶油炸糕巨好吃

如今的校尉胡同

协和医学院,这里拍摄过电影《停战以后》,北平军调部

协和大礼堂

协和医院

东方广场

东方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