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美的T 3的文章很多,我也看了不少,有些写的不错,有些却让人觉得遗憾。
遗憾也还罢了,主要是过度解读或以偏概全,会造成一些实践中的误导,例如认为美的实施T 3导致缺货增加、美的将库存压力转移至供应商、T 3只是一种供应链策略等等,这些偏颇的认识,对T 3的管理实践有害无益。
T 3的实施,对美的来说,从一开始的伤筋动骨,到后来的强筋壮骨,再到如今的脱胎换骨。
T 3虽然没有改变美的的管理机制和文化基因,但却全面改造了全价值链的运营模式,形象一点说,T 3是美的重塑自我而练就的一套“易筋经”。
我作为曾经的美的内部人,又做了多年外部管理咨询,刚好具备了内外视角,接下来通过6个问题的回答,我们来一起深入了解美的T 3。
1、美的为什么要推T 3?
2、美的T 3到底是什么?
3、美的T 3的效果如何?
4、美的T 3,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5、美的T 3,过程中做了什么?
6、为什么美的能把T 3做成?
我们逐一来看。
—1—
美的为什么要推T 3?美的推T 3,不是灵感乍现,也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基于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判断。
海明威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美的正是因为意识到,如果自身再不主动从内打破的话,就会被市场从外部打破,沦为环境的食物。
旧时代结束,旧模式失效。
这是方洪波在2012年执掌美的之后,对中国家电制造业30多年发展后的判断。
这个基本的判断,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传统家电业的“1234”:1个无效、2个消失、3个变化、4个弊端。
● 1个无效
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压货、大规模分销,这种粗放单一的产销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效。
● 2个消失
规模优势,高速增长的规模优势消失了,以往国内市场和海外出口,每年30%以上的增长,持续了二、三十年,现在增长开始碰到了天花板,高速增长掩盖的问题就暴露无遗。
成本优势,以要素成本为主的低成本优势消失了,材料、人工、厂房、土地、设备等成本逐年上涨,包括很多隐性成本都开始上升,成本优势一去不复返。
正是随着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消失,传统的产销模式失效了。
● 3个变化
市场从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
线上平台高速发展,冲击线下体系。
个性化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多品种、小批量替代少品种、大批量。
● 4个弊端
原有优势消失,新的变化出现,传统产销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效率低下、库存高企、费用增加、渠道迟滞。
一直走在老路上,永远到不了新地方。
美的推动T 3,不是标新立异,而是革故鼎新,是主动告别旧时代、积极迎接新变化的自我革命。
—2—
美的T 3到底是什么?一句话来概括,美的T 3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高效满足客户订单的一种模式。
“T”是周期的意思,美的将一款产品从客户下单到送达客户手中,分为4个周期:下单(T周期)、备料(T 1)、生产(T 2)、发货(T 3)。
4个周期,美的内部要求,做到每个周期3天完成,这样客户从下单到收货,只需12天。
当然,原来这个周期,一开始设想的时候,不是每个周期3天,而是7天,因为能做到每个周期7天就已经不错了。但是,站在客户角度思考的话,走完4个周期,那就要至少28天,也要将近1个月才能收到货,实在太久了。为了提升客户体验,快速满足市场需求,最终将每个周期定为3天。
上面所说的这些内容,是小天鹅洗衣机事业部从2012年开始探索,经过近3年的实践,效果异常显著,然后从2015年底,美的在全集团进行了大力推广。
虽然美的集团内存在着,大小家电的产品差异、空调与洗衣机有明显的淡旺季差异等客观情况,但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T 3模式在所有事业部都成功复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T 3模式,我们由下至上,分别从产销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三个层次再来分析一下。
● 第一层次:T 3,是美的新产销模式
美的传统的产销模式,是层层分销、打款压货的模式,是推式的储备订单模式,是以产定销的模式。
而T 3模式,与之相反,是拉式的客户订单模式,是以销定产的模式。
T 3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产销模式,一句话概括,从以产定销,转向以销定产。
● 第二层次:T 3,是美的创新变革的业务模式
为了实现T 3,也就是要做到每个周期3天,美的在营销端、研发端、供应链端、生产端、物流端等多个业务环节,都进行了种种创新变革。
上图是从工厂到分销商的业务模式变化,箭头表示连接关系变化,形状大小表示重要度变化。
我再举几个例子,有些在上图中是没有体现的。
如营销端,从原来的销售分部对经销商,转变为总部直对经销商,从原来的销售政策各异,到一盘货的通盘统筹。
研发端,从被动接受产品开发任务,转变为平台整合、精简SKU、推动CDOC等多种源头管理。
供应链端,原来多物料、长周期、高库存,转变为物料细化管理、差异化供货等方式。
生产端,原来按产品类型汇总排单生产,转变为按客户订单、小批次、多批量生产。
物流端,从代理商的多地多仓库方式,转变为下线直发、协同仓库存共享等方式。
具体的做法,我在后面还会细说。
总之,美的T 3通过产销双向倒逼,创新变革了业务模式。
● 第三层次:T 3,是美的构建的全价值链协同的商业模式
T 3在推动美的业务模式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美的全价值链协同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有很多高大上的定义,我还是习惯用最直白的说法,就是企业怎么赚钱的。
美的原来的赚钱方式,是通过不断放大的规模效应和看得见、摸得着的低要素成本,也就是将前面提到的家电制造业的两大优势,发挥到极致。当然,这钱赚得也不容易。
T 3,则是通过效率驱动,重新构建新成本优势。
说白了,不是通过地区转移或成本转嫁,而是要通过效率赚钱。
按照方洪波的说法,“美的转型升级,选了一条最难的路。”
T 3实现的效率驱动,是全价值链的卓越运营效率,不仅包含美的自身,还将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全都纳进来,整体协同推广,供应商也逐步实施T 3,代理商转型成为运营商。
T 3最终构建的,是美的全价值链协同的新商业模式。
从以上三种层次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了解,美的T 3不是自我标榜的理论,也不是常规意义的方法论,而是对自身的一种高标准严要求,是一种从客户角度出发、倒逼能力提升、全价值链效率驱动的模式。
只有理解了这种模式,里面的一些具体方法才会行之有效。
—3—
美的T 3的效果如何?美的T 3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主要体现在经营结果、能力提升、思维改变三个方面。
● 经营结果
(数据来自年报,变革前数据均为2012年数据。变革后数据,小天鹅为2015年数据,美的集团为2020年数据,因美的集团2015年底才开始推广T 3,所以不取2015年数据。)
从上图中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率先实施T 3的小天鹅洗衣机事业部,还是推广后的美的集团,不论是仓储面积、市占率、周转率,还是净利率、现金流,都有大幅的改善。
实际上,还有很多经营数据也得到明显改善,例如呆滞库存的下降、当天作业完成率的提升、产品平台的精简、下线直发数量的增加等等,因为美的集团作为上市公司未披露这些数据,我这里也不便公布。但想说明的一点就是,T 3对美的经营结果的改善是全方位的。
● 能力提升
我们常听说打造敏捷型组织,而T 3是美的打造的敏捷型价值链。
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T 3的实施,大幅提升了美的价值链的整体快速反应能力。
满足订单,不再依靠高库存,而是凭借快能力。
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越来越快速多变,T 3模式使得美的具备了以变制变、以快打快的能力。
● 思维改变
以用户为中心,客户导向。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传统的以产定销模式,就是在嘴上喊着“客户导向”,实际做着以企业为中心的动作。
知行不合一,就是思维没改变。
推动T 3的过程,就是以行为改变,带动思维改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才发现,“客户导向”以前只是停留在头脑里,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底层的思维模式还是老的、旧的、原有的。
T 3通过实际的行为改变,真正做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订单为指令,不断冲击固有思维,逼着抛弃思维惯性。
T 3带来的最大收益,不是前面提到的经营结果和能力提升,而是全价值链的思维改变,因为它持续影响着未来的运营模式。
—4—
美的T 3,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美的推行T 3,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突出表现为5大挑战,可以说是要“过五关”。
1. 短期内业绩下降,带来的经营压力
原来通过备货压货,可以将经销商的仓库提前塞满,大家为了完成业绩指标,不论是否是用户所需,哪怕打折促销也要把产品卖出去。
转变为T 3模式后,在不能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市场预测较差、后端反应能力还未提升的一段时期内(而且这个转型期还不短,会以年为单位),必然出现一定程度的销售业绩下滑,能否忍得阵痛,顶住这种经营压力,是推行T 3面临的第一关。
很多企业在面临T 3的第一关时,就已经打了退堂鼓、败下阵来,难怪方洪波会说“美的T 3模式,竞争对手最少三年都不一定能学会,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2. 内部团队的本能质疑与工作惯性
二、三十年层层分销、打款压货的做法,已经形成了内部团队根深蒂固的本能和惯性,T 3要颠覆原来的做法,内部团队嘴上不说,但在心理本能上就会质疑,哪怕在推行过程中,仍然不断面临原来工作惯性的冲击。
自己人,成为了第二关。
3. 外部合作伙伴的不适应与反弹
外部合作伙伴,主要是供应商和代理商。
面对供应商,不管怎么说,美的还是甲方,供应商的配合力度自然会高一些。
但是,在面对代理商时,代理商要转型成为运营商,这就从起初的不适应,演变到后来的极力反弹,这一步能否迈得出去,实在是难上加难的第三关。
4. 产品的取舍与重塑
T 3模式的推行,可以说是对产品重新进行了拷问和定义,老产品到底怎么做取舍,新产品如何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由此带来的产品端的变革重塑,也是前所未有的。
美的研发后来采取的CDOC方法论,是与T 3模式的倒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后话了。
总之,产品是绕不过去的第四关。
5. 柔性生产能力的差距
前面我们提到的三个“大规模”: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压货、大规模分销。
这其中第一个“大规模”,就是大规模制造。每个工厂、每条生产线,在骨子里都恨不能一天到晚只做一款产品,不换线、不转产,这就是单品种的大规模制造思想。
但是T 3模式,倒逼回来的做法,恰恰是彻底打破了原来的大规模制造幻想,要求工厂敏捷反应、柔性生产, 这中间的能力差距,是实打实的第五关。
要想过五关,就得斩六将。
如果不下大力气、不用笨功夫、不动真格的,美的就会倒在通往T 3的路上。
我们接下来就看看,美的在推动T 3的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
—5—
美的T 3,过程中做了什么?我们先来看一张图,是关于T 3流程的关键点,要想端到端拉通产销价值链,就必须在每一个环节上,包括营销端、研发端、供应链、制造端等,都将效率提到极致。
(T 3流程关键点)
看上去是整体反应速度由慢到快,发生了量变,而为了速度上的量变,绝不仅仅是在原有环节上加快动作这么简单,反而需要很多的“质变”累加起来,才有最后反应速度上的“量变”。
当然,从以产定销,转向以销定产,本身就是一种质变。
我们从T 3的下单、备料、生产、发货,这4个周期来分别看看,美的都做了哪些质变性的动作。
● T周期:3天下单
重点推动了营销变革与营销精细化管理。
营销变革上,主要从考核、供价、下单、型号四个方面入手。
任务刚性考核,打破淡旺季思想,考核口径由考核提货改为考核分销。
全国线上线下统一供价,适应互联网时代,价格透明。
鼓励客户先下单先提货,形成良性竞争。原来我在事业部的时候,推行过客户下单排名管理,将全国客户下单、打款的时间定期公布出来,先后顺序一目了然,形成先到先得、欲购从速的竞争氛围。
精简产品型号,从营销端做起,贯彻“爆款”理念,产品系列化、家族化。
营销精细化管理上,主要从库存控制、下单均衡、引导客户意识转变、终端动销分销四个方面入手。
对自有库存和渠道库存,都进行严格考核管控,推动代理商勤进快销。
下单改变原来集中在月底和特价机上的不利局面,在时间节奏和订单结构上都进行均衡操作。
培训和引导客户,下T 3订单,由原来的月度只下一次单,改为多次下单。这个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那时候先从月计划加快至旬计划,即下单从一月一次提高到一月三次,再加快至周计划,一个月就要下四次单,再后来提高到三天计划,即一个月要下10次单。这对客户来说,是非常大的转变挑战。
鼓励和帮助客户,在渠道拓展、终端分销上进行不断深入,形成良性销售。
● T 1周期:3天备料
重点体现在研发端和供应链端的变革。
研发端,大力推动标准化工作,精简平台,精简型号,加强通用化、模组化设计,从源头降低物料数量。
虽然美的各类产品的特性不同,但精简幅度少则20%,多则50%以上。
供应链端,物料和供方,双管齐下。
对物料进行细化的分类管理,全面检讨清理出短期、中期、长期物料。同时,结合研发端标准化工作,大幅减少SKU 和物料编码,减少非标物料与中长期物料占比。
供应商管理上,清理独家供货情况,消除供货风险,并不断优化供应链,倒逼供应商也推行T 3。
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与美的合作的供应商,的确压力很大,但能坚持下来的,能力提升也很大,即使不能在美的身上赚大钱,但凭着升级后的能力,完全可以横扫原来的竞争对手。
● T 2周期:3天生产
重点体现在制造柔性提升和产销双向考核。
制造柔性提升上,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第五关。为了过这一关,美的在生产管理改善、柔性时序排产、可制造性改善,以及品质保障方面都下了大功夫。
例如,3天刚性计划的严格执行,物料预约、分时到货的管理。排产上,打破原有型号汇总的方式,完全按客户订单排产。快速换线、快速转产的优化,专人清理尾数、日清日结。实施工艺改善,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品质检验方法,建立异常反应机制。
我原来写过关于美的MBS,更多的讲到美的推行精益的内容,很多都和提升制造柔性密不可分,这里不再重复了。(详情点击阅读《美的MBS,为什么这一次的精益做得最好?》)
产销双向考核上,对销售设置订单均衡性指标,倒逼销售源头,改变集中下单、随意插单情况,提升订单均衡性;对制造设置接单率、齐套率指标,倒逼制造管理、规划能力提升,优化产地布局,提高制造柔性。
● T 3周期:3天发货
重点体现在仓储整合、时效改善、运作提升上。
持续库存管控,优化整合仓库。压缩仓库面积后,倒逼着加快提货周期,提货周期至少提升50%。
为了追求极致时效,采取订单按时齐套、物流按时到车、优化预约模式、专线物流等方式,甚至不惜48小时强制出库。同时,推行下线直发,生产完工后,直接在工厂下线检验,合格后装车发货,不再入库。
运作提升上,对超期开单未提货和准时到货率,严格管控、定期通报、月度滚动检讨,有效加速库存周转,提升物流发运及时率。
以上,我们对T 3的四个周期,逐一进行了说明。
应该说,这四个周期在推行过程中都特别艰难,有人也曾经比较过,说四个周期里面,最难做到的是第二个周期,3天备料,因为供应商的反应周期很难实现。
但按照我的理解,3天备料确实很难,但还不是四个周期里面最难的。
备料环节,我前面提到,可以从物料、供方双管齐下,物料细分至最小颗粒进行管理,毕竟美的又是甲方,供应商会千方百计配合。
要说T 3最困难的地方,我认为是营销端,而不是供应链。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外部客户的转型问题,从代理商转型为运营商。
首先,代理商仓库和销售分部仓库合并,货权发生转移。
其次,仓库直接转移发运给网点,货物流水不经过代理商,虽然代理商是轻资产运作,有一定益处,但是大量流水的减少,导致代理商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改变。
我们说,改革最大的阻力,是触动利益。
然而,如果营销端不发生改变,T 3不可能推行下去。
为了实现营销端的变革,美的花了几年时间,做了大量工作,除了保证客户收益外,不断通过客户整合、区域直营、树标杆、做沟通等等措施,才最终实现营销端的打通。其中的艰难痛苦,不是一言难尽,而是千言难尽了。
—6—
为什么美的能把T 3做成?美的T 3的推进难度,要远远高过MBS,有些型号已达到6-9天,总结美的能做成的原因,至少有6点。
1. 打样打得好,使得事实胜于雄辩
T 3能够在全集团进行推广,首功要归于小天鹅洗衣机事业部。
正是洗衣机事业部通过自身的摸索实践,走通了T 3模式,并进行了方法论的总结,同时以铁打的事实,给美的其他事业部树立了一个标杆,证明了T 3一定可以成功。
虽然T 3在集团推广过程中,在不同的事业部,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但还是能够硬着头皮、掉层皮也要做下去,是因为始终有一个成功样板,摆在面前。
2. 一把手的决绝与坚定
没有方洪波的强行推广,就不会有T 3的全面开花。
方洪波在听到洗衣机事业部汇报T 3模式时,敏锐地意识到,这是美的转型的具体做法,立刻要求在全集团内大力推广实施,这才使得各事业部,纷纷到洗衣机事业部学习,回来后不断进行培训和实践。
3. 高级别的组织保障
各事业部在推行T 3模式时,都成立了高级别的项目组。
从国内营销总经理、研发总监、供应链总监、到工厂厂长、财务总监等等,跨部门的项目组,从组长到组员,都是部门第一负责人担任。
4. 严格的考核与内部PK
每个月都会对T 3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考核,包括T 3订单占比、库存分销比、下线直发率等等,十几个指标逐一分析检讨,制定改善措施。
同时,每个月各项目组给事业部总经理汇报,各总经理向集团进行汇报,集团将各事业部推动情况、考核指标,反复进行排名PK,导致各项目组丝毫不能松懈。
5. 强大的品牌力和产品力
美的能够拉通价值链,推动代理商转型、供应商配合,强大的品牌力这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才使得大部分外部合作伙伴,顶着压力、忍者阵痛,一起跟着转型。
美的在研发上的投入,大大提升了产品力,真正满足了用户需求,这在T 3的营销端、供应链端、制造端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6. IT系统的固化和如虎添翼
T 3能够持续进行,而且不断升级,IT系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举个例子,营销端以前只是对接几百个代理商,现在是对接几万个网点,没有IT系统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实现。
现在已经完全做到了,以T 3订单模式为牵引,打通线上线下。
实现了全价值链数字化运营、智能排产、工业AI、全流程数字化物流管理,以及互联网数据SaaS平台共五大维度的结合。
(图片来自美的官网)
最后的话:
走出舒适区,总是痛苦的,何况还是伤筋动骨、自我颠覆的模式转型。
T 3模式,是美的主动走出舒适区,强迫自己练就的“易筋经”。
没有这种自我否定、自我重塑的精神和行动,就不会有亮眼的业绩,更不会有长远的发展。
文章内容转自,精亦诚刘欣 卓越运营实战 2021-12-15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