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风扇>

坐地式电风扇(落地式360度电风扇)

坐地式电风扇(落地式360度电风扇)

更新时间:2022-01-19 17:23:14

2018-03-30 Tea 艺术人人网

展览讯息

“不取于相”——川美七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学术支持 王林 鲁邦林 罗力

策展人 柏洪

策展执行 窦君

策展助理 吴保季

参展艺术家 向国趋 谢金锦 寻健科 张波 张途 赵邦崇 周绍江

开幕时间 2018年4月1日3:30pm

展览时间 2018年4月1日——2018年4月10日

支持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美教系

赞助单位 乐用乐使(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滨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艺术人人网

媒体支持 雅昌艺术网 百度 今日头条 新浪 凤凰网 东方头条 华龙网 艺术人人网 在艺直播

展览地点 有空间 - 重庆市大学城龙湖U城观蓝天街公馆3二楼02033(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对面)


前言

“不取于相”取自《金刚经》里“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暗示一种修行,指修行成功的佛与阿罗汉的心,他们面对一切世间的镜缘,心里不产生执着。“不取于相”即不执著世间的任何一种事物,“如如不动”是指对一切事物以随缘与平静来应对。“不取于相”不是简单的与外在图像毫无关系,而是一种态度,即不纠结于表象,敢于表达自己,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显像。艺术之于人,不管是架上绘画还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装置作品等,他们都体现着艺术家内心的“相”,都是对艺术的不同体悟,不同的“物相”的情感升华。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对艺术的自我认知、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提纯”的修行过程。

本次参展作品,主要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互联网环境、内心情感等角度,用自己的作品语言表达方式呈现出艺术家的不同的“相”。谢金锦作品从个人生活体验出发,尝试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形式,将带有个人情感的具象形象和色彩虚化,残留一些印记和模糊的感知在画面上。周绍江从家乡的生长地域出发,善于用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组织画面,予深意于方寸之间。寻建科作品表现了当下深受互联网影响下的年轻一代人的日常状态。张波通过客观物象暗示艺术家应该走入人的内心,用理性的技术可视化人的内心情感或情绪。向国趋把艺术作品当做一部剧本来进行创作,一种有目的的情感表达。张途通过另一种观看方式创作写生体现一种历练和修行结果。赵邦崇对于“场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试图通过行为艺术和装置作品等形式,表达一种对于艺术执着的探索精神,不断的探寻事实和真相。

此次展览,七位青年艺术家利用架上绘画、装置、行为、多媒体等不同的手段表达自己对于“相”以及艺术的理解。我们常说“相由心生”,但“不取于相”不是抛弃图像,而是强调一种“心相”,归于本真,布局与表象。

柏 洪

2018年3月24日


展览艺术家与

谢金锦

1992年生于重庆。

2015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现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研究生 导师罗力教授

  • 艺术观点

创作题材多来源于摄影图片、某一刻的记忆、感知上的本能(我不确定这是否是潜意识的再现方式),但只要有一瞬间触动我,也便做了。一束光、一棵树、一面墙、一根线、天空大海、日月星辰都充满了神秘和幻想,给人以不同的感受。选择用这种基本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都是基于个性特征和现目前的知识结构出发的,想要用一个新的视觉角度去感受身边的事物和日常生活状态,同时这种状态也是以个人为主体的思想情感展开。我试图将带有个人情感情绪的具象形象和色彩虚化抹掉,残留一些印记和模糊的感知在画面上,给人留下更多其他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

当下的知识架构不足以让我短时间内彻底搁置多年对架上绘画的留恋,我想,要完成由生活经验到艺术语言的转换过程是不断探索实验性的,也在继续思考是否有更恰当的呈现方式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窗外》42x50cm 纸本素描 2018

《闯入生长》30x40cm 木板素描 2018

《无题》30x30cm 木板素描 2018

《演示-2》42x50cm 纸本素描 2017

《一根线的记忆》33x42cm 纸本素描 2017

《AVANI的夜》木板综合 30x40cm 2018


张波

八零年代出生于四川僻地

201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学士学位

2011年后多年从教

2015年攻读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 艺术观点

作者的绘画作品保留了一些传统造型语言的技巧,但在绘画形式上则进行了一些自己独特的尝试,实现了较为大胆的突破。作者认为绘画的形式最早来源于客观物象,然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客观物象的忠实再现已经越来越缺乏存在的意义。艺术家也不可能去做科学家做的事情,科学家以及现代技术已经把客观现实层面的东西探索殆尽,艺术家没有必要去重复做这些操作,科学关注的是客观物质层面的东西,而艺术家应该走入人的内心,用理性的技术可视化人的内心情感或情绪。

其绘画引入旧照片中的岁月陈旧感。其绘画层多达八层,画布、深色底子、浅色底子、石灰机理、素描曾、胶膜、凹凸层、油画层,最终试图通过厚重的机理达到岁月斑驳的效果。其绘画的重点不再局限于人物本身,而是在此基础上关注作品的装饰性、绘画性,重点在绘画的纯粹性上探索一种适合表现人物形象的语言方式。

之所以都是沉睡的人物形象,是因为在作者看来,这更符合岁月流逝之下那种陈旧的氛围,同时也正符合作者该系列作品的总题《梦语》。我们梦见的一般都是自己的记忆,而且还只是记忆的碎片,这些碎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散,最终会成为尘土,事实上我们现实的记忆和我们对现实的感觉也是这样被不断地磨灭消散,这种感觉恰恰和作者的绘画机理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契合。沉睡的人物同时也失去了任何社会身份的支撑,使人物形象回到最本真的状态。这种本真的状态还意味着艺术家不必再去为表现人物的身份而约束对绘画气氛和画面情绪的探索。这种气氛和情绪被抽离出来,成为绘画本身内在的形式,使得观者在审视作品的时候不必去猜测人物形象所带来的客观含义,而只需要去感受绘画的情绪和气氛,从而使得绘画的纯粹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梦语No001 25x35 2017

梦语No002 30x40 2018

梦语No003 40x50 2018

梦语No004 50x60 2018

梦语No005 35x45 2018

梦语No006 25x30 2018

梦语No006 45x55 2018

梦语No007 30x45 2018


周绍江

201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

导师钟飙教授

  • 艺术观点

捕捉生活中变化万千的动态现场,不同的现象,多元的文化观点是我很感兴趣的。此次展览中三个系列的小尺幅作品,均以我在新疆的生活为线索展开,希望可以引发一些思考。


双重日常 综合材料 50×60cm

一切全凭举意 1号 综合材料30×40cm

一切全凭举意 2号 综合材料 30×30cm

一切全凭举意 3号 综合材料 20×20cm


赵邦崇(大虫)

川美油画系研究生 综合媒介研究方向

  • 艺术观点

我对外界总是好奇和怀疑,致使我总是不断去探寻事实和真相,特别对现场运动的、变动的、鲜活的东西感兴趣。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探寻。世界总是变幻不居,所以我的表现手法总是旁门左道、不拘一格,作品类型五花八门。


《无题》之一 坐地电风扇 170cm×150cm×150cm 2018

《无题》之二 赵邦崇 行为映像,沙子,铁铲 时间18′41″尺寸可变 2018


向国趋

1994年生于重庆

2016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

现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研究生 导师罗力教授

  • 艺术观点

创作是有目的的情感表达,对于绘画者而言,一件作品就相当于一部剧本,有自由的空间去组织去思考,我习惯打破物质原有的物象,让其在脑海中从新组合,最终作品呈现其实更多是个性化的东西,这种个人的感觉要是能够与周围人产生共鸣我认为作品便有了意义。


《欢乐颂》布面油画 180x90cm 2018

《美院小景》布面油画 70x60cm 2018

《威尼斯海港系列之二》布面油画 80x65cm 2017

《雪欲之花》布面油画 110x120cm 2018


寻健科

男 26岁

湖南省怀化市

2011年-2015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 本科

2015-2018年就读四川美术学院 研究生

艺术硕士(美术)美术教育与油画

2012年——2017年 参展经历及学习成果

2012年10月参加第三届“保时捷溢彩心”艺术作品展(重庆美术馆)油画作品《山娃的憧憬》被保时捷组委会收藏

2012年12月油画《革命的记忆》入选四川美术学院第十六届学生作品年展

油画风景作品 《家园》入选 2012年川美外出风景教学写生作品展 (川美CAEA美术馆)

油画风景作品 《古城》入选 2013年川美外出风景教学写生作品展 (川美虎溪公社)

2012,2013年两次获得川美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5年5月被评为四川美术学院2015届优秀本科毕业生

2015年6月“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 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2011—2014年素描,油画作品数次入选 美术教育系优秀作业教学展(美教系展厅)

2015年10月参加第六届“保时捷溢彩心”艺术作品展(重庆美术馆)入选油画作品《童真》

2016年、2017年10月获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业综合奖学金

2017年11月油画作品《谜》入选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年展

  • 艺术观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经典名言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艺术引领人们进入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心灵的抚慰,人格的升华,精神的超脱。现代社会更需要艺术,人们浮躁的内心需要艺术的滋养,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的熏陶。

我的创作是用表现主义绘画语言,描绘个人情绪和社会情绪。

  • 作品阐释

创作《谜》这几张画描绘的是受互联网影响最深的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状态,我通过对身边人群长时间的细心观察,发现了人们各种异常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沉迷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每个人在这样的世界里仿佛能找到自己的心理寄托和精神归宿,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表面上是人类控制了手中的机器,实际上我们是被这个虚拟的世界牢牢困住。 作品重点表现现代年轻人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主题是表现自我和人们内心的空虚孤独和各种欲望,在这个物质富足的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却总是难以填满,对爱情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对物质的迷恋、心理的不满足导致了一个个内心的空洞,生活在网络虚拟时代的人们,有的选择沉醉其中,有的孤独压抑,有的渴望与人交流,有的选择逃避。


《谜》之一 2017 100x100cm 布面油画

《谜》之二 2018 100x120cm 布面丙烯

《谜》之三 2017 50x50cm 布面油画

《谜》之四 2017 50x50cm 布面油画

《谜》之五 2017 50x50cm 布面油画

《谜》之六 2018 100x120cm 布面丙烯


张途

男 1992年生于四川广汉

2015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教综艺

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在读研究生

  • 艺术观点

油画风景写生是自身对自然的体会和感悟,是对自然中的美的索取和创造,是具有一定抒情性的,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再现和模仿,也是艺术家修养和思想的体现。本次展览我选取了部分近期写生作品,而这些风景作品尺幅不大,画面比较粗造,所以决定了作品有着它自己的观看方式,而我一直以来就对不同时间段呈现的色调比较感兴趣,这使得我似与时间和光线在竞赛。其次我一直认为写生是主客观的统一,它可以是再现和非再现性的,具象和非具象的,写实和写意的,而我对大氛围的感受和偏爱决定了画面的粗糙感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在这些作品中技法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它是怎么样的一种观看方式,这是手与眼睛的训练,这也是我一种历练和修行的结果,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平凉之二》 布面油画 30cmx40cm 2018

《平凉之三》 布面油画 30cmx40cm 2018

《平凉之四》 布面油画 30cmx40cm 2018

《平凉之五》 布面油画 30cmx40cm 2018

《平凉之六》 布面油画 30cmx40cm 2018

《平凉之七》 布面油画 30cmx40cm 2018

《平凉之八》 布面油画 30cmx40cm 2018

《平凉之九》 布面油画 30cmx40cm 2018

《平凉之十》 布面油画 30cmx40cm 2018


- end -

关注“艺术人人网”,获取更多艺术资讯

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艺术人人网官网,了解更多艺术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