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

三角牌电饭煲怎么设置(红三角智能电饭煲怎么用视频教程)

三角牌电饭煲怎么设置(红三角智能电饭煲怎么用视频教程)

更新时间:2022-04-06 03:26:07

前阵子,最火的一个话题就是“限电”,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80年代时我们用电的样子。那时,没有什么“限电”政策,因为完全不需要,电的到来已经解决了老百姓好多的生活难题。那时资源不像现在这样充足,不仅不需要“限电”,老百姓们还会自觉省电。

小时候的我生活在农村,那时的电不像现在这样充足,电压也不如现在这样稳定。刮大风时会停电,下大雪时会停电,有时候兴致冲冲正看着电视剧莫名其妙地就突然停电了。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每家都会为停电做好应急,比如多准备些柴火、多备几根蜡烛、准备个加长的手电筒等等。有句老话讲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那时,孩子们放学后会趁着天还亮,先把作业写完,这种节能意识真的是自觉养成的。当然,相信多数80后也都经历过点着蜡烛写作业的日子。如果你经历过,那么说明你一定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有的孩子则特别希望停电,这样就可以暂时不写或者干脆就以停电为由不写作业了。点蜡烛写作业,其实对眼睛真的不好(我现在戴眼镜,肯定是当年点蜡烛写作业写的,哈哈)。除了要注意眼睛,长头发的女孩子还要注意头发,稍不注意飞飞地留海就容易被燎到,散发出一股焦味。同时还要注意防火,一般人家都会把蜡烛插到烛台上或者直接滴几滴蜡油,粘到瓶子上。停电对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借着蜡烛的光亮,老人家们依然会拿起针线继续做活。

除了备蜡烛,家家户户必备一样大件儿家用电器——手电筒。不过,手电筒并不像蜡烛那样使用率高,因为那时电池还是挺贵的,若不是着急找什么东西,一般是不会轻易用手电筒的。虽然手电筒现在依然存在,但可能一年都用不上一次,其重要性与过去根本没法比。30年前,马路上灯也很少,走夜路都得拿着手电筒的,可谓是“夜班/夜路伴侣”。小时候很好奇爷爷为什么总是把手电筒的电池掏出来放到炕上晾着,后来才知道是为了防潮,电池一受潮手电筒就不亮了。这个原理,貌似跟后来我们听随身听听到最好时不得不把电池拿出来用牙咬一咬直到歌声已经开始跑调才肯按下暂停键,是一个道理吧。

现在即使停电了,我们依然可以用手机、充电灯照亮,不爱做饭还可以点外卖。但过去不行,关键是过去它没有外卖。那时不流行下馆子,下馆子那都是有重要的事需要庆祝或者找人办事才会去的,平时各家都是在家做饭的。特别是在农村,停电也不能不做饭,那样会被别人家笑话不会过日子。农村柴火木头家家都有,无非是多烧一把火的事。

说起这个事,想起了小时候一停电,我就要被迫“营业”的事。有谁还记得那个全手动的手摇风轮?一个大轮子上有一根细皮带,轮子上还带个摇把儿,攥着摇把儿一圈圈转轮子下面的出风口就有风。对,跟有些地区的风箱是一个性质的。手摇风轮和小板凳,这是我的“营业”工具。一开始看大人摇,我觉得好玩,总去抢着摇,但人小力气小,转速提不上来,大人不让我摇。小时候的我特别有个性,越是谁不让我干的事,我就越是要干。哈哈,后来摇风轮成了我一个人的活了。起初我还干劲儿十足,后来发现太累胳膊,关键是有电家里人还让我继续摇。看出门道后我就开始耍赖,摇几下就说胳膊疼,还装得像模像样的,然后起身就跑。

后来,电稳定了,手摇风轮就被电风轮替代了。说来也奇怪,那么小的我后来我竟然怀念那个手摇风轮,即使它下岗了,我还是会把它当做玩具,时不时地拎板凳坐在它旁边去摇几下。可能我的怀旧情怀,在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萌发了。

小时候停电时,我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望天。趴在窗台边,望着天上的星星,内心便开始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旅程:“星星到底有多少呢?上面有人吗?上面真的有兔子和嫦娥吗?他们能看见我吗?星星再往外又时啥呢?再再往外又是啥呢?……”想的都是小圈套大圈、大圈套更大圈这种“圈圈”问题,有时一直仰头盯着天空看,把自己想得脑子好像要发晕了似的站不稳。

我的思绪经常被突然来电的惊喜给打断。因为担心来电烧灯泡,有时家里人会在停电时拉了灯线或者关掉“闭火”,所以停电后,我们一家人会额外关注邻居家的灯,邻居的灯亮起就是来电的信号。只记得来电的一瞬间,全家人异口同声地说“来电了”。相信,从前来电的那一瞬间,跟现在见到明星一样激动。因为那时没有停电通知,更没有来电通知,来电更像是中彩票一样,让人兴奋并欢呼雀跃。

来电后,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啥?有多少跟我一样迫不及待要打开电视机的?

不能开不能开!要不然电视机很容易报废。因为那个时候电压不稳,所有电器设备要等电压稳了才可以开。为了防止来电瞬间的高电压,在停电时,家里人都会第一时间把灯关掉,并且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偶尔忘了关灯,来电的一瞬间灯泡就会被烧。以前用的是那种钨丝灯泡,10瓦、15瓦、30瓦、60瓦、100瓦……

小时候经常看到爸爸拿着灯泡晃来晃去的,说是把里面的钨丝“对上”就好了。亮了呢,灯泡自然是能继续用,若还是不亮,那就是彻底烧坏了,只能换新的。

记得我家那时有个稳压器,可以不用等太久再开电视机,把电视机插头插在稳压器上,稳压器再插在插座上,电压稳定就可以看了。停的时间短还好,动画片啊电视剧啊情节还能接上,要是停电时间长,错过的剧情只能脑补。不像现在,既可以随时追剧,还可以超前点播。那时错过一段剧情,可能要好久之后才能偶然在某个频道看到。平常时间,晚上过了11点就只有一个静止的大圆圈的画面了。除非到了年节,节目时间才会稍长一点。就像我从小看到大的《西游记》,每次看都会发现有那么一段是从来没看过的。

以前晚上看电视,家里人会把所有的灯关掉,主要是为了省电。如果恰巧路过正在看电视的某家,可以从窗户看到电视机播放时一闪一闪的光亮。透过光亮就可以大体判断出这家的经济水平,那时一般多数都是黑白光,很少能看到彩色光亮的。

那时家用的电源线负载好像也没有现在高,印象里我家的家用电器并没有那么多,但却不能同时使用,同时使用就跳闸。那时家里除了用几个钨丝灯泡外,还有一台14寸的牡丹牌黑白电视机、一个绿色的三角牌电饭锅、一台双卡收录机、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一个电风轮,好像经常用电的也就这几样。为了防止电压过高或电源负载过高,那时家家墙上都会安装电闸保险盒,最早的是那种黑色刀闸,旁边是白色陶瓷的保险盒,里面有根保险丝,要是负载过高保险丝就会被烧断。

记忆中,爷爷和爸爸经常因为保险盒“跳闸”而研究怎么换保险丝。好奇的我总是被告知要离保险盒远一些,坚决不准碰。在这件事上我是真的听话了,因为安得太高了,我实在是够不到。但对于插座的好奇,让我终身难忘。

大人们上班出门之前,会反复叮嘱我“不许碰火和电”。而且那时也总听大人聊天时说到谁谁被电打了什么的。我就一直很好奇,这东西到底神奇在哪,怎么会有那么大威力,啥是被电给打了……

那天,家里只有我和大姑,大姑说要去厕所,特意提高嗓门嘱咐我“不许碰电”,我满口答应着。结果大姑刚出门,我就打起了电视机旁边那个插座的主意了。那个插座是从墙上垂下来固定着的,那时我还小,站在地上是无法直接够得到的,所以我就爬上了沙发,跪在沙发扶手上。插座旁边墙上有根钉子,钉子上放了一个铁锥子。爷爷经常用它抠脚指甲缝。锥子是用铁丝弯的自制的,也没有什么塑胶套。小小的我跪在沙发扶手上看了一会,插座上有孔,每次电视插头都是插到上面的。起初我只是在看,毕竟大人的话在耳边还热乎呢。我又看了看爷爷经常用的锥子,不知道怎么就上来好奇心了。拿下锥子,就朝插座孔里扎了进去。只记得右手麻酥酥地颤了一下,吓得我赶紧把锥子薅出来又挂到了钉子上。

那时小也不懂,不知道自己刚刚做了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只知道害怕万一大姑这时进屋了自己挨骂,我赶紧又回到了炕上。大姑回来貌似看出了我神色不对,问我刚才干啥了是不是鼓捣电了。让大姑既出乎意料又暴跳如雷的是:我笑嘻嘻地跟她说刚才自己玩电了。大姑听完气得嗓门提的老高骂了我一顿,那是我目前为止听到过的最大的大嗓门了。大姑这顿把我训啊!那次是真的把大姑吓坏了,万一我要出点什么事,她是真的没法跟家里人交代啊。现在想想真后怕呀,幸亏自己小个子不高救了我,幸亏爷爷家的那个恰好摆在插座的正下方的沙发救了我,记得那个沙发曾经可是被调了好几次位置才最后放在那个位置的。

过去的电压总是不太稳,经常是看着看着电视,图像就开始抖动,同时声音也变调。每到这个时候,家里人就会说“快点闭电视”。这就是电压又不稳了,不是信号的的事。说起信号,以前能清晰顺畅地地看个节目或电视剧可不容易了,哪像现在这样还可以选择“高清画面”。那时,家家院里都会竖着一根天线杆儿。要是赶上有风的天气,就得全家动员,得有在外面转杆儿找信号的,得有在屋内看着电视屏幕的清晰度,还得有个嗓门高喊号的:“转!再转!再转一点!在稍微回来一点!……好!停!停!停!”哎呀,那个热闹劲儿就甭提了。现在是一人手里捧个手机,自己看自己的。那时看节目要靠“打架”的,谁赢了跟着谁看。在我家,就是随大流儿,看啥都行。所以啊,什么“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聊斋”、“封神榜”啊,我都看过。不过曾经被聊斋的某个镜头给吓到过,留下阴影了,以致于现在我都不敢看。

说了这么多用电的事,其实,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以前有一种跟电相关的职业,现在几乎已经没有这个职业了——抄表员。那时没有智能表,都是机械电表,最初时几户的电表是捆在一个电线杆儿上的,需要抄表员定期爬上去抄写每一家的用电度数的。各家跟抄表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家几个字儿呀?”然后拿着单据去供电所交费。

“电”的发展,足以见证了这几十年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

常常不经意间慨叹时间的飞快,过去的一切好似昨天。也许,再过30年,我们又会怀念此时此刻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