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

世界上第一个电饭煲(世界第一台电饭煲发明者)

世界上第一个电饭煲(世界第一台电饭煲发明者)

更新时间:2022-04-15 04:54:14

11月9日,日媒报道,东芝将把自己和下属企业从事的业务分成基础设施、器件及半导体存储器,重组成3家企业。

东芝决定分割企业是为了解决拥有多项业务的复合型企业的市场评估比各业务价值合计要低的多元化折价。分拆之后,股东和投资者对各企业的业务更容易做出价值判断。

4月7日在日本东京拍摄的东芝公司总部大楼 新华社/法新

那么,曾被视为“日本之光”的东芝, 近年来缘何深陷退场传闻?难道只因为美国的打压吗?

1

曾几何时,电子信息产业是日本的一张名片,为日本赚进大量外汇。1991年,日本NHK播出了纪录片《电子立国——日本的自传》,日本国内舆论普遍认为以电子立国作为日本的自况并无不妥。但也就是从那年开始,日本信息产业顺差逐渐减少,高端半导体逐渐丧失竞争力。

美国为把日本重建为美国的“远东工厂”“远东反共壁垒”,调整了对日政策,甚至将一些先进技术向日本进行转移,日本本经济快速复苏。

驻日盟军司令部认为,信息的充分流通有利于破除对天皇的崇拜和军国主义,下达命令让日本企业研制先进的电子管收音机。

环境的变化为东芝今后通过收购进入相关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被美国视为后方基地工厂。东芝等军工相关企业被美国扶持,开始了新一轮的商业扩张,1954年承接了电子管计算机技术的东芝,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2017年1月16日在日本川崎拍摄的东芝公司标志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路透

东芝是日本二战中五大军用企业之一。日本战败,东芝元气大伤,几近破产。

上世纪50年代后,电子技术在大多数国家被严格管制。由于朝鲜战争,美国电子产业主要生产军用电子产品,1950年,美国民用电子产值为15亿美元,占电子总产业产值的69.8%。到了1957年,美国民用电子产值仅仅增长了2 亿美元,而占比下滑到了29.3%。

美国主要生产军用订单,民用电子产品基本靠进口,给日本民用电子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条件。

以电饭煲为例。1940年,军用炊事车中电煮饭技术曾被日本三菱应用到了商业产品中,只是这种电加热煮饭技术还不大成熟,没有自动断电功能,加热的同时还需要人看着,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就显得有些鸡肋了,所以市场反响很一般。

1955 年东芝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电饭煲。虽然没有向军用要求贴近,在经济崛起时代的日本,节约人们家务时间的自动化电器大受欢迎。这款带有定时功能的电饭煲一个月就卖出了十几万台。

此外,在民用家电中还有收音机、电视机、磁带录音机和磁带录像机等,也都占据了美国市场相当的份额。东芝无论是在电子管电视机,还是早期的集成电路电视机方面都走在前列。1971年,东芝生产了世界首款同时采用11种集成电路的大型集成电路化彩色电视机20C60,并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开始销售高集成电路化彩电的企业。

日本也抓住了这个机遇。1957 年日本政府制定的《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通过立法扶持电子产业, 减少电子产业公司的征税,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用于研发新技术,在技术上紧跟美国,甚至在部分细分领域实现超越。

当时的日本电子产品,以敢于打价格战而闻名。日本的人力成本并不低,于是日本企业的策略是向管理要效益,更高的良品率、更快的资金周转、更加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以及更加合理的流程,都胜过将工人收入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1980年,日本电子机械工业协会在华盛顿召开了研讨会,专门展示和讨论日本优秀的管理能力。在惠普等美国企业的见证下,研讨会证明了日本半导体的良品率全面超过美国。

美国技术杂志Electronics曾充满醋意地评论道:“真奇妙。日本的质量管理是从美国这里学习的,现在学生超过老师了。”

一是日本迅速享受到电子时代的红利,解放了大量的生产力用于社会生产。仅仅是电饭煲的大规模应用,就将做饭时间缩短了10分钟以上。二是日本家电成为现代生活的代名词,至今都是支撑日本家电高溢价的观念依据。

1985年,日本整体贸易顺差 10.87 万亿日元,电子制造业贡献了其中的82%,足以证明到 1985 年电子制造业已经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东芝也发展得顺风顺水。

东芝陆续迅速收购许多重型机械的制造商与工业相关的公司。同时,研发也没有停下。1954年,东芝为东京大学开发日本第一台数字式计算机TAC。1959年,东芝开发日本第一批晶体管电视机。

在工业方面,1961年东芝合并了石川岛芝浦汽轮机公司;1962年东芝用70亿日元建成了滨川崎切割机制造厂;1963年东芝建成了专门生产涡轮机的涡轮机西厂。

在繁荣景象的背后,一双黑手正在逐步靠近。

2

1982年,日立和三菱的员工在美国被逮捕,原因是他们参与了针对IBM的商业间谍行为。1983 年,该事件被作为刑事案件交由司法机关处理。IBM 对日立提起了民事诉讼,不过最终双方于 1983 年达成和解。

对于确凿的商业间谍案,美国选择了网开一面。但这样的情况都在1985年改变了。

这一年,从冷战腾出手来的美国政客对日本长期保持在7万亿日元的信息产业顺差垂涎三尺。大棒打下来了。

东芝出事了。

1985年12月,原和光贸易公司莫斯科分部负责人熊谷一男向巴黎统筹委员会(美国主导下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和部分前殖民地国家出口高技术商品的组织,以下简称巴统)举报,东芝机械违反巴统规定在1982年末到1984年间向苏联出售九轴联动数控机床。

熊谷一男之所以知道东芝的这项绝密交易,因为他本身就是经手人。9月刚签订《广场协议》,12月熊谷一男就携带大量资料逃亡到国外,并向巴统举报。在向巴统举报前,熊谷一男还曾经向苏联讨价还价。

回到事件本身,东芝确实向苏联出口了九轴联动数控机床,造成的影响其实并不清晰。一个明显的证据是,法国一家公司向苏联提供的同等机床的时间更早,但并未被美国大力制裁。美国政府一口气咬定80年代中期苏联的潜艇静音技术突飞猛进就是因为东芝。

美国政客们极力渲染东芝对美国造成的威胁,美国国防部出口管理局的局长说:“这些人只是为了再卖出一笔,就造成多么可怕的损失!”并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苏联潜艇是如何在美国海岸线周围巡航。

这种表演的顶峰是1987年的7月,三位共和党议员在国会大厦前用大锤砸毁了一台东芝RT-6016型收音机。有意思的是,组织打砸表演的马里兰州女议员本特利说:“背叛的另一个名字,叫东芝。”

虽然日本一开始否认事件的真实性,但随着美国大使向日本和全世界展示证据后,日本的人的口风变了:

1987年4月,日本通产省赴美国协调,并认错。

1987年5月15日,日本政府禁止东芝机械在未来一年内向东方集团国家出口任何产品,东芝机械公司社长引咎辞职。

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视厅逮捕了日本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两位高管。

1987年7月,日本修订了《出口管制法》,使得日本企业更难向巴统封锁国家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时东芝还投入1亿日元,在美国50家主流媒体刊登整版“谢罪广告”。发布谢罪广告前,东芝董事长和总经理宣布辞职。

几近灭顶之灾,东芝怎么办?

1987年开始的两年内,东芝集团在美国动员一切力量发动一场游说大作战。

一方面,通过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前主席詹姆斯·琼斯和前美国贸易代表威廉·瓦尔克成在国会游说。同时发动与东芝有密切生意往来的几百家大小企业,像通用电气、摩托罗拉等等,通过他们的游说渠道向国会和各界说情。

另一方面,根据东芝达拉斯支店长角家哲雄的回忆,当时全体东芝美国的员工被动员起来,大家分片分区把所有联邦议员535人的选区一个一个去说服。他称他们当时的行动为“草根游说”。

美国制裁东芝的大锤高高举起,最后轻轻落下。1988年通过的法案最后制裁对象从销售约是20亿美元的东芝集团缩小为年销售只有2000万美元的东芝机械,期限从5年缩短为3年。

3

由于美国的打压,日本企业普遍认为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纷纷开始多元化经营。但盲目地、冲动地多元化显然会将企业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东芝也不例外。

2006年,东芝拿下了美国核电站制造商西屋电气77%的股份,开始进军核电领域。东芝做出这一投资决定,与当时社长西田的左膀右臂佐佐木息息相关,这是一位做核电起家的管理者。

当时,绿色发展逐渐成为普遍追求。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和绿色能源,今后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觑。当时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核电的装机容量不到20年就能增长一倍。

这场投资似乎是押对了宝,但实际上为今后的惨淡发展埋下了伏笔。

东芝、三菱与日立,在购买西屋电气的股份时恶性竞争,导致收购价比预期高了三倍。东芝的“野性”收购,震惊了本来预备一起集资的丸红、住友和三景物产,纷纷表示要撤资,最终东芝单独承担了所有风险,直接导致了今天的一蹶不振。

建造核电站违背了过去日本企业以民用产品为主的导向。大国的核电站会不会根本不允许日本参与?小国的政府又是否有魄力推动核电站建设?东芝的核电,面临着很强的不确定性。

怕什么就来什么,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蔓延全球,很多国家生产不振,对能源的需求量有所减少。建设费用高的新能源首当其冲,跨国核电合作遭遇了毁灭性打击,东芝的核电未能迎来开门红。

佐佐木接替西田担任社长后,东芝的核电业务遭遇了更大的打击。

2011年3月,福岛核电站危机震惊了世界,持续对全球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恶性影响。由于日本政府对处理福岛核事故持不负责任的态度,日本核电的口碑一落千丈,直接导致东芝的核电再也没能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强震,引发特大海啸。由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的福岛核电站因海水灌入导致断电,造成灾难性核泄漏 新华社/路透

危机重重下,2015年东芝竟然选择收购CB&I公司核电子业务,不禁让人直呼看不懂,并导致股市暴跌。这一经营举措,也让东芝长期以来虚增利润的丑闻提前暴露。

最终东芝承认自己在2008财年至2014财年之间, 因“不当会计”,虚增了1518亿日元的利润。因为“不当会计”横跨了三任社长的任期,在东芝总部的媒体发布会上,上演了三任社长一起鞠躬道歉的戏码。东芝的信誉走到破产的边缘。

2016年,核电业务亏损继续打击投资人信心,东芝的市值不断下降。最大的跌幅发生在12月26日至28日,三日内市值跌去8000亿日元。

接下来的两年中,东芝竟然向美国财团出售了象征东芝往日辉煌的NAND闪存业务。而东芝的核电梦最终破碎,将西屋电气出售给Brookfield。

2020年,东芝账面上看起来“扭亏为盈”了,但是方式是通过出售其所持有的股票。

今年4月,英国投资公司CVC Capital要求收购东芝,只开出了区区210亿美元的收购额。东芝董事会马上拒绝了,但20天后就被第二大股东公开致信批评。

信中认为管理层要对收购者“更友善”“不能敌视”“以免吓走了潜在的购买者”。

百年东芝,却越来越像一块烫手的山芋。

4

曾经作为日本骄傲,如今东芝节节败退:

2018年,被迫将半导体业务出售给美国财团;

2020年,宣布放弃笔记本电脑业务,并整体打包出售给夏普;

2021年10月,就在30周岁生日前夕,东芝大连公司开始办理解散、清算手续,约有650名员工离开公司并得到经济补偿金。

东芝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由于东芝集团已经出售了电视业务和医疗设备业务,业务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很难继续经营该工厂。我们决定解散和清算东芝大连有限公司,因为目前电机和广播发射机的生产将停止,并且没有开始新生产的计划。”

纵观东芝历史,其衰落仅因为美国的打压吗?更多是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重大决策失误。

1999年,英国核能公司以11亿美元收购了西屋电气公司。到了2005年,英国核能公司突然宣布出售西屋电气公司,当初的竞标价约为20亿美元。随着国际核能市场的逐渐升温,国际能源巨头纷纷对西屋电气公司示好,收购开价也节节攀升。彼时不仅日本政府,全世界都在鼓励核电建设。在日本国内核电市场饱和的前提下,东芝迫切需要打开国外市场。最终东芝以3倍溢价,即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西屋电气,整整比三菱重工公司25亿美元的报价高出一倍。

巨额下注的核电业务因为福岛核电站泄露遭到了致命打击。随之核电站的安全性,在日本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争议,甚至恐慌。迫于压力下,许多国家纷纷取消了此前与东芝达成的订单,终止了核电站的建设。前面高额下注的成本无法回收,盈利也遥遥无期。不仅如此,后来美国国内的工程和人工等追加成本上涨,产生的总成本大幅超过收购时的预期,东芝中了病急乱投医的套。

不仅如此,在巨额亏损的情况下,2015年,东芝通过西屋电气收购了另一家CB&I的核电子公司,在核电业务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百年东芝的根基开始垮塌。

此外,孤注一掷让东芝在核电业务的安全性评估上选择了忽视。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爆炸的前车之鉴并没有让东芝停止赌博。东芝的赌徒思维会让企业通过一次赌局得到迅速的发展,但也有可能通过一次赌局就全盘皆输,很不幸东芝碰到了后者。

另一方面东芝身患大企业病,并且病入膏肓。

东芝受累于一连串的子公司,臃肿低效的大公司架构,多元复杂的外籍股东,由此导致针锋相对的“董事会政治”,造成频繁内耗和无序竞争。西田厚聪、佐佐木则夫、田中久雄三代社长曾以“挑战”等名义强烈要求提升已然巨亏的公司利润,面对巨额亏损,他们最终选择了账目造假,而东芝虚假的财报之所以能够最终呈现在公众面前,是因为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内审部门、财务部门等这些机构不约而同保持沉默。在日企中,下级对上级的命令会不折不扣地服从,更不用说对既定方针表示出异议。这样的状况下,本应起到制衡监督作用的董事会,此时失效了。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便无法得到保证。

如今东芝将“解体”为三家企业,虽说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会带来新的协同效应和稳定的整体业绩,但批评人士警告说,资源过于分散也会拖累公司的资本效率。未来发展如何,还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来源:环球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