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做学生的时候,我做过很多兼职。文科生的选择不多,但真的想要卖字赚钱,也并非毫无途径,有一项工作,一般我们都可以做,就是写说明书。产品说明书的应用性很强,倒也不重视文采。所谓的文案策划,配合图片,只能说是一项基本的介绍。懂行的人,根本不看说明书。不懂行的人,看了说明书也不见得能懂得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产品说明书有了极大的宽容度,因为我知道它养活了很多我这样的人。随着线上推广的兴起,传统的说明书变得越来越薄,即使是智能家电,说明书通常也只有一张纸。电商有完全的准备,知道客户用不来商品,自会上网找客服询问。他们准备了许多视频,来自各大门户网站。那些视频就是说明书的变体,还比说明书直观。从组装到使用再到常见故障,每个流程都会拍到。如果还是无法使用,客服就会让你录一段视频,传给他们看。于是,我买到煮出夹生饭的电饭锅、不喷气的蒸汽拖把,都因为上传故障视频得到了换货服务。当然它们也附有说明书,简短得好像内向的人勉为其难作的自我介绍——“我是电饭锅,我能做饭”。仅此而已。
说明书的没落与视频评测的兴起,对不能上网的人来说是十分不友好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电视购物。一般会选择电视购物的人,都是上网并不娴熟的中老年人。他们相信电视台,也相信眼见为实的使用方式,但买下来容易,要证明故障就需要上网,这对他们而言非常麻烦。电视购物是我们童年记忆中十分神奇的存在,产品的表演远比现在电视购物台戏剧化。手机手表都要经历各种重摔重锤的质量测验。比方有一种喷雾,喷上了衣服,就可以防雨。不仅防雨,还能防火。看购物台,就好像在看魔术。留学的时候,因为孤单,我也曾经是电视购物的消费者。毕业时找出了很多根本用不上的清洁产品。它们就跟超市卖的东西没什么差别,没什么奇效。但是开着电视,就能感受到人气。有人跟你说话,为你日常生活的需求和麻烦着想。回放时还能看看使用说明,真人演示,如果是厨房器具,还能顺便学习菜谱。
疫情期间,就连图书行业也开始了直播时代。那是关于“图书”的视频说明书。我最早看的一场直播,是《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东亚科学史图书馆藏汉籍善本图目》一书。英方主编、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东亚科学史图书馆馆长莫弗特(John P.C. Moffett)视频连线,与中方主编陈正宏教授对谈。实现直播的平台就在淘宝网。总的来看,那就是一个学术讲座。借由电商直播的形式,实现一个关于书籍诞生的文学研讨会,没有任何商业色彩,形式却很新鲜。书不是消费刚需,从前承担书籍“说明书”功能的,是书籍的序言。后来为防流通中的损坏,新书覆膜,不买书,序是看不到的。于是说明书的职能就推给了腰封。再后来,腰封被爱书人嫌弃,书籍“说明书”就给了线下分享会。疫情阻断了线下分享,线上直播卖书已不鲜见,逼得原本在幕后工作的编辑、营销都来到了荧屏前继续工作,他们成为了自己产品的“说明书”。最近我想买一套童书送朋友,我没有孩子,也不了解童书,就点开了他们的直播回放。没想到剪辑得非常好,它可以按需调取书籍介绍,有时候还能看到编辑自己的孩子在一旁入镜,“爸爸这个直播什么时候结束啊?”有些书需要说明,有些书一时半会根本没法说得明白,有些书不适合用来说,它就适合看,看完之后也未必有话想说。
当作者的时候我就常有这样的迷惘。我常常会成为自己作品的说明书。当我是一张说明书的时候,我想说的话和如今电饭煲的说明书是差不多的,“这本书叫某某,写的就是某某”。仅此而已。有时我回忆当年通过电视购物,买下一生也用不完的厨卫清洁用品的自己,想到现下寂寞的听众,他们的需求,可能并不只是那个产品,而是有人在那说着话,听着不烦,还挺温馨。如果时光倒流,还有机会给耳机音响家用电器写说明书的话,也许我会写得更有趣。因为很快,说明书就没有读者了。(张怡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