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磁炉>

电磁炉的辐射会透墙吗(电磁炉辐射怎么隔绝)

电磁炉的辐射会透墙吗(电磁炉辐射怎么隔绝)

更新时间:2022-03-27 09:10:45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段短视频,是某区居民聚集在一起,反对在小区附近建110KV(110千伏,11万伏)变电站,认为变电站的选址距离居民区太近,最近距离只有15米,这将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

这些都是视频中看到的内容,数字是否准确不能确定。但事件肯定是存在的,笔者在市政府网站上找到了有关这个内容的居民信件以及相关部门给予的回复。

【网站截图】

从事工程多年,笔者对于“高压线、变电站有辐射危害”的说法并不陌生,因为这个问题导致关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出现争议的报道也不鲜见。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买卖双方带来矛盾。总的来说,购房者对于高压线、变电站位置与住所远近关系还是比较在意和敏感的。

我们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设置在居民区中的这些变电站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电,是由数百乃至数千公里外的电厂产生,为了降低输送过程中的损耗,都是采用特高压(如1000KV)传送。

这种1000KV的特高压电传输过来,不能直接使用,需要一座座降压变电站,将电压降至我们居民用电的220V。而这些降压变电站,都是有一定的覆盖范围的。比如前文提到的这种110KV的变电站,供电半径大概是在2~3公里。所以为了保障居民用电,变电站设在居民区附近是很难避免的。

既然这些设置是不可避免的,那变电站的辐射是否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主要是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变电站的“磁场辐射”

到底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首先,我们要对所谓“辐射”的类别加以区分。按生物学作用的不同,“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中“电离辐射”,是来自于自然界或由放射性物质所产生,如宇宙射线、X射线、γ射线等。而“非电离辐射”,多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包括高频电磁场、工频电磁场、微波、红外线、激光等。【1】

对于“电离辐射”,大家不会陌生,比如去医院拍X光片,其实就是用的X射线。工程上检查焊缝质量的“射线探伤方法(RT)”,也是利用(X、γ)射线源发出的贯穿辐射线。射线穿透焊缝后使胶片感光,焊缝中的缺陷影像便显示在经过处理后的射线照相底片上,以此来发现焊缝内部气孔、夹渣、裂纹及未焊透等缺陷。

这种“电离射线”,我们看看医院里放射科医生穿的厚厚的铅防护服,就知道是对人体有害的。但好在,只有一些特定人员在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会长期接触,普通人只是在 是严格控制的。

“非电离辐射”中,“高频磁场”和“工频磁场”听上去有些陌生,但如果说到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那也很容易明白。比如我们常用的微波炉、手机、电吹风等都是高频磁场。本文说的变电站,就是工频磁场,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的。它们的特点,都是由于粒子能量不够使原子电离,所以被称之为非电离辐射。显然,它们也不会对人体组织产生电离作用,所以保持合理的使用距离,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看的这里,其实笔者心中也是有个疑问:虽说手机、微波炉包括电吹风这种日用品,我们是在近距离使用。但毕竟体积就只有那么大,感觉上,不能拿它们去跟一座变电站去比拟吧?

后来笔者在腾讯“较真”小程序上,看到美国雪城大学电气工程硕士时光远先生的提供的一个实测参考数据,整理见下表:

没错,从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两个指标的测试结果看,在家里使用电吹风受到的辐射,是站在距离220KV变电站5米处的1.87倍和0.57倍;使用电磁炉的辐射,是变电站的2.17倍和0.43倍。5米外的220千伏变电站的辐射大小,真的就跟家用电器差不多。

况且目前市区的变电站,110KV已经算是容量比较高的,居民楼与变电站的距离也不会小于5米,所谓电磁辐射量更会显著下降,真的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与其担心变电站的辐射,还不如少玩会儿手机,还有助于保护视力。

再者,居民区附近的变电站,不会直接暴露于室外,都是在建筑物内甚至地下。由于建筑的屏蔽作用,变电站室外的工频场强值,基本等同环境本底值——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地球这个大磁场中生活着。

那有关非电离辐射安全使用标准,有没有相关法规规定呢?

答案是肯定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用的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导则(2010年)的规定是:工频电场公众暴露限值为5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暴露限值为0.2mT。

而我国环境标准HJ/T24-1998相关规定是:“推荐暂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关于非电离辐射防护的标准,是高于国际标准的。

我们拿前面站在220KV变电站外面实测值比对一下,工频电场值只是国家标准的0.58%,工频磁感应强度只是国家标准的1.4%,所以都是安全的。

居民楼旁有手机信号塔

对居住者会不会造成辐射?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另外一个有关“辐射”的话题,与前文所说的变电站辐射有几分相似性。

那是笔者单位在上海闵行浦江镇开发施工的一个项目。当时项目一期在竣工验收阶段,销售部就开始接到购房者的投诉,称一期旁边的那个信号塔,距离居民区太近,有辐射危害。

虽然当时开发公司联系了信号塔所属的通讯公司,对购房者反映的内容进行了反馈,解释了信号塔电磁波所谓的辐射,都是在很低的水平,不会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但这样仍不能解决日益汹涌的投诉,最后为了确保交房顺利,只得协调通讯公司将信号塔移至地块边缘区域。

这样,关于信号塔电磁波辐射问题的投诉是渐渐平息,只是交房后入住业主又开始投诉手机信号不好、通话质量不佳了。

后来,笔者在果壳儿网上看到有关信号塔辐射的科普内容。这类通信基站的电磁波,在空中传播衰减得很快,即使是辐射最强的天线前10至20米处,辐射的功率密度也仅为0.006瓦/平方米。这个功率密度,甚至低于室内无线路由器,更是远低于0.4瓦/平方米的国家标准。

这个标准值,美国和日本均为6瓦/平方米,欧盟为4.5瓦/平方米,可见我国的通信电磁发射标准控制极为严格,标准值仅为欧美的十分之一左右。

而且不能忽略的一点是,电磁波穿过居民楼墙壁后一般会衰减4倍左右,因此对于电讯基站所产生的辐射“谈辐色变”,真的大可不必。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并非越是远离通讯基站或者信号发射就越有益健康。移动通信原理已经明确了基站与手机间电磁辐射的相互关系,即基站数量越多,手机通话效果就越好,手机和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也越小。

原因是手机与基站之间有个智能控制机制,会动态地调整互相之间的通话信道、电磁辐射功率。如果手机距离基站较远,对应信道和手机的发射峰值功率就变大,辐射也就随之变大。因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如果发现手机信号长期处于1格状态,建议赶紧去申请加装基站。

点击关注,查看更多干货

只有科学不缺席

伪科学才无发挥之地

即便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压线、变电站不存在所谓电磁辐射有损身体健康的问题,但仍有很多人对于类似“高压线导致白血病”这类谣言仍深信不疑。

笔者试着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牛津儿童癌症研究中心 杰拉尔德·德雷珀博士”,果然有许多所谓健康咨询的网站都在大量引用他的“研究成果”。微信中,这个话题也往往是“震惊!”系推文的最佳素材。

有关身体健康的问题,人们往往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来对待。理由一般都是“现在虽然不能证明…但你能保证将来…”的句式。这个背后的逻辑,似乎可以用“帕斯卡的赌注”理论来解释。

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基督教哲学家的布莱兹·帕斯卡,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理论:

1)如果上帝存在,那么信上帝者得永生,不信上帝者下地狱,信上帝更好;

2)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信不信上帝都一样。

综上,信上帝比不信上帝更好。

那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如下三种情况区别对待:

1、对于新开发楼盘,开发商应该尽到提前告知义务。不能觉得是站在正确的一方就忽视甚至淡化这个问题。毕竟有些敏感群体,可能就是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这种情况还是提前明确告知为好,不要把矛盾后移。

【某楼盘周边环境不利因素告知书】

2、变电站的设计与选址,不但要从电力安全的角度出发,还要从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方面考虑,按电磁辐射环境卫生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同时必须履行环境保护相应手续,并及时向周边居民公布环境部门监测认定的环境监测结果。

在技术层面,可以选用更为环保的电气设备,选取恰当合理的系统接入方式和线路路径。变电站的四周,按国标《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50059-2011)建造不应低于2.2m实体围墙等。

条件允许, 也可种植树木拉起屏蔽线。有研究表明,树木对电磁辐射的屏蔽作用非常明显,3~4m高的植物能够将距离地面1.8m的电场强度降低80%左右。【2】而且绿化隔离带,也能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3、对于本文开头提到的这种情况,处理起来或许就要复杂一些。但更加应该重视,因为这个争议很有代表性。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更新的推进,许多中心城区越来越凸显人流聚集效应。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许多配套变配电站的增容、扩容工作都会提上日程。对于居民比较关注的输电线路、变电站电磁辐射是否影响人们身体健康问题,要做到数据详实,事例生动,说理易懂,以此来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笔者不是很赞同那种通过给居民补偿的形式,试图让居民尽快接受基站、变电站设立的事实。这种操作无形中会加深居民的误解,觉得对方是“理亏”。让大众感到困惑的领域,最终还是要靠科学来指引迷津。

【参考文献】

  1. 赵鸿·关于城区高压变电站电磁辐射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J]广东电力·2006年2月·第19卷第2期:31-06
  2. 张岩·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电磁辐射的防护[J]科技世界·2017年(36):81-82

文章来源:工程一姐 转载已获原作者授权 在此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