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超市,都能看到各种打折、特价的商品,如果正逢节假日,大减价、大促销的力度更大......
小编去超市,经常是看了什么都想买买买,根本控记不住自己。
为什么超市经常打折?
有些顾客到超市挑选、比较,很久才出手购买,有些顾客则相反。
所以对超市来说,最好是用高价套住忠诚的(或懒惰的)顾客,再用低价吸引住便宜货买家。
为什么超市不采用中间价位呢?
这是因为中间价位没有好处,第一价格不够高,无法从忠诚顾客那里多赚钱;第二价格不够低,对便宜货买家没有吸引力。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如果超市价格保持稳定,那么即使对价格最不敏感的顾客,也知道货比三家,很容易就知道在哪里能买到便宜的商品。
这就是商店为什么不能坚持高价或低价,而应在两个极端之间跳来跳去的原因。
价格定位策略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超市的特价商品总是在变动之中,而顾客一次购物跑两家超市又太麻烦。
如果顾客能够预测哪些商品会打折,他们就可以提前选择所需的商品,甚至可以选择正确的超市购买最便宜的商品。
事实上,更准确、更能说明问题的方法是扭转“大减价”的行为,即把商品平时的价格看作折扣价的溢价,而非根据平时价格对照大减价时的折扣价。
超市里,很多物品的价格都是以9结尾,比如说9.9,19.9,199.9之类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超市价格都是9结尾?
一、非整数定价法
有实验证明,对于以9为结尾的价格与以0为结尾的价格(例如9.9和10),同样上涨10%,人们对于9.9涨价的感受更低,感觉不到涨了多少。
实际上,这是商业社会中常用的非整数定价法。
非整数定价法的优点:一是给人一种精确计算,已是最低限度价格的心理感觉;二是给人一种便宜感。
二、尾价策略
其实,将价格末位定为“9”的方式,属于尾数定价策略的一种尾数定价,即给商品定一个以零头数结尾的非整数价格。
利用“尾数定价”,可以使消费者产生某些特殊的心理效应。
❶ 让人感觉便宜
标价99.99元的商品和100.05元的商品,虽相差不足0.1元,但前者给购买者的感觉是还不到100元,后者却使人认为多于100元,因此前者给消费者一种价格更便宜的感觉,使之易于接受。
❷ 精确
带有尾数的定价可以使消费者认为商品定价是非常认真、精确的,连几角几分都算得清清楚楚,进而产生一种信任感。
❸ 图个吉利的意思
某些数字常被赋予一些独特的含义,如我国商品常以6、8、9结尾,却鲜以“4”结尾。
以这些带有特殊含义的数字结尾,迎合了消费者图吉利的心理,更能促进商品销售。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大家知道这是商家的策略,也依旧会买买买~
逛超市的小技巧
1、不要只挑触手可及的东西
超市商品摆放有一个共同原则:超市一般把利润较高或者快过期的产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之间,所以,你容易拿到手的永远是商家最想卖的。
2、新鲜牛奶通常放在最内侧
在超市里,放在最外侧的牛奶,酸奶,肉类和其他食品这些产品的生产日期都不是最新的,内侧放置反而生产日期会更加新,即食品是“新鲜的”。
这种产品摆放方式是超市的营销策略,例如对于高利润商品,大多数人习惯于使用右手,因此超市将其放在右侧。而不是很新鲜并且需要立即出售的食物也通常放置在该位置。
3、大包装不一定比小包装划算
很多人觉得“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其实,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
超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经常买一送一等促销活动,让你在视觉上获得满足感。
让你形成这家超市比较便宜的印象。
少部分商家悄悄提高商品价格后再附送赠品;也有许多超市常将快过期的商品与正品捆绑销售,消费者往往忽略它的生产日期。
4、购买散装食品要看日期
许多超市都有散装食品区域,而且价格比包装食品稍便宜,购买的人较多。但有些散装食品被简单的包装成袋,上面大多没有生产日期,只有包装日期。
该食品是什么时候生产的,保质期多久,都不得而知。且很多散装零食是成箱采购的,在散装售卖的过程中会不断添货,在新旧食品混杂在一起,不利于确认其保质期。
5、切开,打包装的水果要注意
分切的水果中可能夹杂着不新鲜或变质的水果。
建议大家,尽量选购完整的水果,现吃现切。如果一定要购买预先包装的切开水果,应留意包装是否完整以及是否过期等。另外,买回家后应尽快放入冰箱储存。食用前要清洗干净,把外层果肉切掉一层后再食用。
学会以上小技巧,就可以轻松看穿超市里的小套路啦~
资料:高质量生活家
编辑:毕扬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