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光影与大空间通透感的,如何在50㎡一居室内实现对“理想生活”的全部设想?
设计师结合屋主的生活习惯、房屋结构,抛开空间的界定,用1条洄游动线将整屋串联,新的生活秩序也由此展开...
使用面积:50㎡
户型:一居室
装修花费:33W
房屋坐标:北京·朝阳区
认识TA
设计师:贾影
东作西成工作室设计师,从业多年,认为空间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希望可以诗意地建构家屋,将空间融入屋主的气质,让设计洋溢自然、诗意、温暖,给人以力量。
房屋信息
屋主是个从事金融行业的大男孩,还有一只名叫皮皮卡的猫咪同住。
在前期沟通时,我们了解到他很喜欢手办和乐高,同时家里要有书架和一个大的工作台,因为只有一个人住,他更希望各个房间能是若分若合的关系,空间能够联动起来,最大化满足生活所需。
改造前·户型平面图
能看到,原户型还是挺方正的。房间被墙体划分成4个区域,没有玄关,进门客餐厅一览无余,缺少隐私性;厨卫空间过于狭小,整体封闭,缺少储物空间。
改造后·户型平面图
我们根据屋主的生活习惯,先是对空间布局做了调整:
○ 将厨房空间打开,餐厨一体,打破界定感;
○ 以岛台沙发为中心,形成洄游动线,同时将动线延伸至卧室,床-电视柜-沙发岛台形成一条中轴线,将各个空间串联;
○ 卫浴间依照结构调整为扁平“一字型”,并因此收获了更大的洗漱台和储物区;
○ 将原餐厅整体划给玄关,并利用玻璃隔断,限定出一个完整的入户空间。
软装风格上,利用纯粹、质朴的原木增加空间的整体性,木质的特性也能为家带来温润舒适的视觉体验。
结构木框 玻璃,增加“回家”的仪式感
洞石吊灯:本土创造
为改善无玄关的遗憾,入户区我们利用玻璃隔断限定出一个独立入户区。结构感木框 玻璃的设定,既保证了室内隐私性,同时,水纹玻璃与黑洞石吊灯的搭配,无形中也增加了回家的仪式感。
入户门左手边,利用墙体承重结构做了个下翻式小储物矮柜,日常可用来收雨伞,台面收钥匙刚好。
大门右手边设置鞋柜,离地壁挂式固定方便日常地面清洁,右侧靠墙位置因为有弱电箱空出来一块,我们顺势将皮皮卡的猫砂盆塞了进来。
客厅视角看玄关
从玄关开始奠定整屋基调,原木、玻璃、金属框架几种材质的混搭,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以玻璃代替实体墙,又不影响空间的通透感。
巧用窗边1㎡,新增书架、办公区
将厨房打开后,客餐厨串联,两个功能空间由岛台 沙发隔开,公区围绕岛台形成一个高效的洄游动线,屋主人的日常生活也围绕动线延展开来。
为满足屋主想要大工作台和书架的心愿,我们利用客厅落地窗设计了一个临窗办公区,书架多孔的设定,既不影响公区的正常采光,又能方便猫咪晒太阳。
落地窗1/3处设置办公台,下方做书架,书架的尺寸比桌子台面错后了30公分左右,尺寸刚好能满足落座后腿部舒展,放书也刚好。
我们在书架上做了两个孔洞造型,一来是为了满足猫主子爱晒太阳、爱钻洞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让书架更灵动,不影响室内采光。
厨房与客厅的连接处,我们用一组柜体自然过渡,从厨房的洗菜盆一直延伸过来,柜体内设置了家务工具收纳区、家电设备区,依靠柜体解决两客餐厨的收纳问题,同时也有整合空间的效果。
电视墙也是主卧的入口,我们在电视墙左右两侧做了两扇墙内玻璃推拉门,让空间能够自由开合,增加使用面积的同时,也能相互透光。
玻璃相对实体墙来说,隔音效果会弱一些,但屋主因为是一人居,卧室对于私密性的要求并不算高,如果家里是多口人居住就不建议这样做了。
岛台作餐桌,紧凑布局更高效
客餐厨打通后,开放式厨房与客厅工作台木色一致,以增强空间的整体性和纵深感。别看厨房虽小,但该有的功能并不少,橱柜由左至右依次为水槽洗菜区—备餐区—灶台区,与岛台串联形成了高效便捷的U字型布局。
岛台同时也是餐桌,台面统一使用了耐受性和颜值更好的岩板,日常可作为厨房的补充操作台使用,也能同时满足4-6人用餐。
水槽侧面留了一个“小心机”,我们在侧边做木格栅,将壁挂炉藏进了柜子里,让空间看起来更加整体美观。
客厅视角看厨房,双开门冰箱的位置刚好在烟道与上下管道之间,我们将洗衣机藏进了冰箱右侧的木门里,整体又隔音。
巧用灰蓝色,打造沉静、舒适的睡眠氛围
将卧室与公区打通后,空间也因此更加通透明亮,主卧门口的木格栅内其实是暖气片,改造时我们做了板材包裹处理,小细节同样也能提升空间整体的美观度。
主卧作为屋主的日常休息空间,“好眠”才是空间的终极诉求。我们利用沉静的灰蓝色作为空间主色,为睡眠区奠定了静谧的氛围基调。
床头的开放式收纳格是留给手办和乐高的,值得一提的是床头柜的设计,我们将床头储物与猫窝做了结合,给卡卡也配置了温暖小窝,每晚陪伴主人一起入梦。
床侧边做嵌入式衣柜,收纳一个人的四季衣物完全够用。
调转空间,收纳更大的洗漱台
依照房屋结构将卫浴间调转了方向,由原来的竖长方形空间变成如今的扁平“一字型”空间,小暗卫也因此收获了更大的洗漱台和更多的储物空间。浴室柜靠近马桶的位置,特意预留了开放式储物格,原本鸡肋的空间秒变纸品囤货区。
设计师说:“探讨空间的过程,就如同一场游走在空间缝隙里的发现。我们通过把握空间尺度,帮助屋主一点点填充起家的内核,在有限的空间内,将理想的生活一点一点的还原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