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一犬不至百犬不食具体典故(义犬救主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犬不至百犬不食具体典故(义犬救主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更新时间:2024-09-06 07:16:21

一犬不至百犬不食具体典故

《宋史孝义传》记载,宋陈昉,自其祖崇遗制以来,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余口,不畜婢仆,上下亲睦,人无间言。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席。有犬百余,共槽而食,一犬不至,群犬不食,乡里皆化之。州守张齐贤上其事,免其家繇。这个典故中“一犬不至,群犬不食”,生动直观地体现了狗的“义”。

从这则典故中,还可以看出,宋朝时,人们已有饲养宠物犬的习惯,已经从唐朝时的宫廷贵族扩大到富有的平民家庭。据洪迈《夷坚志》记载,宋人员琦,“养狗黑身而白足,名为‘银蹄’,随呼拜跪,甚可爱。忽失之,揭榜募赎”。这条“甚可爱”的小狗,有名字,有一日丢失了,主人还贴出启事,悬赏寻狗,显然员家已将“银蹄”当成宠物来饲养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