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如下:
穆王在位期间,喜好漫游各地,他的一位名叫御者的人,经常陪伴他驾车出游,以及四处观光。
御者特别喜爱鸟类,有一次,从清晨到黄昏,他一直在凝视着西边的山峰。直到夜幕降临,他仍然恋恋不舍,不肯回去。
到了晚上,他听到鸟雀在树林中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虽然看不清楚它们在干什么,但御者凭着听觉,对鸟雀的习性很熟悉,他立刻断定,这必定是一对关在笼子里被遗弃的鹦鹉。
他兴奋地告诉随从们说:“你们快听,有鸟在讲话。”
但随从们东看西看,除了黑暗什么也没有看到。他们无法理解御者的话,就乱说一气,指手画脚。
御者并不灰心,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就命令随从们点起火把,跟随鸟的声音找去。
到了近处,他们果然发现有两只重叠在一起的鸟,用嘴相互啄着。
御者立刻用网将它们罩住,经过精心护理,并未伤害它们的元气。
从此,这两只鹦鹉不再用嘴相啄了,而是说人语。它们的声音很清晰,而且多有重叠之处。
由于御者经常有事离开长安,就把这两只鹦鹉赠送给在长安的太常寺。
太常寺的乐工们对乐器的嗜好,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其中有一位乐工,将一只鹦鹉放在堂前,其余的乐工们则在外面用弹弓射击它。
鹦鹉为了避免弹丸的击中,只好不断地移动翅膀,以免被击中。但乐工们不停止射击,它只好一直不停地闪躲。
另一位乐工在帘子后面看到它已筋疲力尽,就对那些射击者喝道:“快别打了,它已经知道你们所有的弹丸都打不中它了。”
由于这两只鹦鹉只是普通被遗弃在山林中的鸟类,人们并未重视它们。但御者却说:“穆天子所设的鸟兽类档案中记载的鸟类有万种以上,其中有些鸟的鸣叫难以分辨。现在听到了它们的叫声,应当记录下来。”
于是,他命令簿吏将这两只鹦鹉的声韵记录下来。后来,果然将它们养在了太常寺。
一、原文: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安否,一作起居)。主人惜之,加意宠。一日,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 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欲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后闻,止巢于官道陇树之末。凡吴商驱车入秦者,鸣于巢外曰:“客还见我段二郎安否?若见时,为我道‘鹉哥甚忆二郎’。”
——选自宋·文莹《玉壶清话》
二、翻译:
有一个姓段的大商人,养了一只鹦鹉,它很聪明,能朗诵《陇客》和李白的《宫词》和《心经》。每当有客人来时,则会大叫上茶,会向客人请安并问是否寒暄。主人十分爱惜它,特别宠爱它。有一天,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我在狱中半年无法出来,朝夕所想的只是你,你安好吗?家人没有忘记喂你吧?” 鹦鹉回答:“你在狱中几个月就忍受不了,比得上鹦哥我被关在笼子里这么久了?”这话让商人感伤得泣不成声,于是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去。”于是段生特备车马,将鹦鹉携带到秦陇,揭开笼子,哭着把鹦鹉放了,祝祷它说:“你可以归巢了,好自随意吧。”这只鹦鹉整羽徘徊,好像不忍离去。后来听说,它将巢筑于官道陇树之末,凡吴商驱车入秦者,这只鹦鹉一定鸣叫着到巢外问:“你见过段生吗?他还好吗?若见到时,请代我说‘鹦哥很想念二郎……’”
三、点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二、翻译:
从前秦王喜好打猎因此扰民,有一次他下令在北郊打猎。(国王打猎的)前一天,百姓都离开打猎的地方回避他。有个叫韩生的人阻止他们说:“国王的爱子病了三天了,国王担心他,必定不会出猎。”事实果然是这样。有人问他说:“我在王宫里担任值宿警卫,尚且不知道国王的爱子病了。您凭怎么知道他病了呢?”韩生说:“我听说国王的爱子喜欢放风筝,我登上高处望见王宫之上,三天不见风筝了,所以知道。”
三、点评:天下之物,见形可以测微,智者决之,拙者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