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朝,官员们给皇帝送礼,首先满足硬性的条件:必须要有相应的进贡资格,要在规定的时期呈献贡品。
大臣们向皇帝进贡的流程一般如下:
首先是贡品的选购采买,王公大臣们如果今年想给皇帝送些金银或者洋货,那就需要去苏州、北京或广东等地(这些地方都是当时货物交易中心)购买;如果想送点特色的土产,那就需提前在当地准备。
然后是准备贡单、押解贡品,贡单可以理解成大臣们送礼的“礼单”,督抚大员一般都会派遣亲信把贡品、贡单通过水路或者旱路,押解进京或者皇帝行在。
接下就是贡品的呈览了,要把贡品呈给皇室专门设立的奏事处,奏事处会根据呈献的礼单对贡品一一对应,然后呈报给皇上。
最后的贡品的收回。皇帝收礼虽多,但并不代表所有的礼品皇帝都会收下,对于贡品的受理,乾隆就曾说过“朕不过酌量赏收,以联上下之情”,嘉庆也说“督抚等所贡物,在皇考不过赏收一二件”。多数的贡品会被皇帝驳回,收下的贡品会分门别类的分往各处,驳回的贡品会让押解人员带回。
乾隆一朝,官员们办贡的钱主要从养廉银中支付,随着乾隆后期奢华腐败,官员的养廉银远远不够支付繁多的贡品,只能从百姓身上搜刮,自此也引发了很多官员吏治的问题。
就乾隆一朝,进贡、进奉愈演愈烈,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喜爱奢华靡费,大臣们都倾尽民脂民膏的倾心效力,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腐败问题,对政治民生都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
特别是乾隆中后期,无官不贪,百姓民不聊生,“乾隆盛世”早已名不符实,乾隆皇帝沉迷于“十全武功”的虚幻中无法自拔,官员们也乐得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