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这一文学术语,是后人概括出来的。法国的蒲鲁东(1809一1865)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高尔基(1868—1936)。高尔基称它为"十九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欧的批判现实主义开始走下坡路,批判现实主义的中心由英、法转移到俄国。这时,继普希金、果戈里之后,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以及契柯夫纷纷登上世界文坛,代表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成就。
列夫.托尔斯泰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潮流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早期的文学创作包括自传性的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歌萨克》等作品,都表现了明显的贵族立场,企图以"道德自我完善"来改造社会的倾向开始有所表现。
他的第一部重要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俄国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为题材,展示了一幅十九世纪初俄国社会、政治、经济及贵族家庭生活的广阔画面,结构宏伟,内容丰富,是一部史诗式的伟大作品。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问世,是托尔斯泰批判现实主义新发展的标志。这部作品通过安娜的家庭悲剧和列文的农事改革,对虚伪、冷酷、自私的贵族社会进行了强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复活》是最能反映托尔斯泰批判现实主义成就的代表作。在这部晚期的作品里,作者对现代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都作了激烈的批判。小说通过玛丝洛娃一生的悲惨遭遇,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描写,无情地揭露了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专横残暴、暗无天日,有力地鞭挞了统治阶级,批判了现行社会所赖以维持的一切制度。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俄国出现了一批新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如绥拉菲莫维支、魏列萨耶夫、库普林、安德列耶夫等,他们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期俄国社会生活的特点,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疯狂和沙皇军队的践暴。
列宁把托尔斯泰和俄国革命联系起来,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指出"他在自己半世纪以上的文学活动中创造了许多天才的作品"。他的作品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并且拥有巨大的艺术力量,从而"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第一流的地位"。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
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继承了俄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并大胆创新。他的文学作品超越了国界,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成名作:自传体小说《幼年》《少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向命运抗争的:精神,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人物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水平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列夫.托尔斯泰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流芳百世的伟大作品,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