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手法运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卫风·氓》)
在这里,既有“比”,也有“兴”。比单纯的“兴”或“比”更富于艺术魅力。诗人以桑叶来比喻弃妇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不仅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而且象征了女主人公与“氓”的爱情由盛而衰。由鸠食桑葚引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沉迷,充满了沉痛和悲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
在这里,诗人以孔雀向南飞去却不愿失偶分离来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既有“比”,也有“兴”,为全诗定下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调。
2、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二者的区别
1、概念不同:比兴是一种艺术原则,起兴是一种表现手法
2、含义不同:比兴包含了“寄情于物”、“情景交融”,“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等多种手法,起兴只是叙事之前的铺垫
比兴原本是《诗经》的两种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后来成为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即不仅仅指一般的“寄情于物”、“情景交融”,同时要达到“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的目的。也就是要在物的描写中寄寓现实社会的内容和深厚真挚的情感。
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二者的区别:
1、概念不同:比兴是一种艺术原则,起兴是一种表现手法
2、含义不同:比兴包含了“寄情于物”、“情景交融”,“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等多种手法,起兴只是叙事之前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