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弛有度:人在听讲话时,要根据听众的心理特点使讲话有张有弛,才能始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如果一味张而不弛,就会使听众一直属于紧张状态,以致疲劳困乏,进而可能出现不满情绪。反之,弛而不张,拖拉、啰唆,听众则一直处于松弛状态,必然听力分散,精神萎靡不振。所以,把握好“度”,讲话才会起到预期的作用。
2、快慢结合:快,一般用于表达急切、震怒、兴奋、激昂等情感;慢,一般用在表述沉郁、沮丧、悲哀等情感。在谈话中,快与慢应交替使用,做到慢中有快,快中有慢。有时需要快,但不能无止境的快,过快会使人接受不了;有时需要慢,但不能一个劲地慢,过慢同样使人接受不了。
3、断连得当:讲话就像写文章一样,要用标点符号。讲话的停顿(沉默),就是文章的标点符号。停顿是控制节奏、吸引听众注意力的重要方法。
1、放松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于语言的敏感性,每五到七分钟就会减弱一次。
因此,演讲者应该根据听众的心理特点进行演讲,让听众得到放松,才能始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一直没有语调的说话方式,会使观众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从而产生疲劳感,再也没有兴趣往下听。
相反,抑扬顿挫的表达,会让观众一直处于松弛状态,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因此,把握好“度”,说话就会起到不错的作用。
拿个例子来说吧。
当一些政府官员和公司领导向我们学习口才时,他们说:“范老师,我们在开会或某些场合讲话时,听众的注意力不太集中,兴趣也不大。”
我请他在我们教室的讲台上演讲,发现他从头到尾说话直截了当。
你们认为这样的演讲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吗?它能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吗?
于是,他从我身上学到了一些经验,讲话变得越来越轻松,语气也不再是平淡了。
2、快慢结合
快,一般用来表达紧急、愤怒、兴奋等情绪;慢,一般用来表达沮丧、悲伤等情绪。
在会话中,“快”和“慢”应该互换使用,这样就会让说话的节奏更好,呈现出抑扬顿挫的效果。
有时你需要快速的讲话,有时候你则需要慢一点,两个结合才能发挥语言的魅力。
3、正确连接
演讲和写作一样,是有标点符号的。讲话中的停顿(沉默)是文章的标点符号。停顿是控制节奏、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美国总统林肯就善于使用这种技巧。
当林肯提出一个观点时,他身体会向前倾,直视观众一分钟。这样的说话方式甚至比咆哮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