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为什么我一直感觉李白的《赠汪伦》是首很烂的诗(赠汪伦为什么是水平最差的诗)

为什么我一直感觉李白的《赠汪伦》是首很烂的诗(赠汪伦为什么是水平最差的诗)

更新时间:2024-06-19 23:42:13

为什么我一直感觉李白的《赠汪伦》是首很烂的诗

笔者认为,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并非名过其实,反而与李白的其他传世之作相比,尤显得别致可爱,因此才会流传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

首先,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赠汪伦》和李白大多数惊艳绝伦的作品对比,初读确实略显暗淡。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首人人传唱的经典之作。

纵观李白的大多数诗词,都极富艺术表现力,将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综合应用地出神入化,将浪漫主义体现地淋漓尽致。

而《赠汪伦》这首诗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虽然是一首赠好友的留别诗,但李白并未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这份感情,而是用就近深湛的桃花潭水比喻汪伦对李白真挚深情的友情。这种笔力的对比,才让人不经怀疑它的艺术价值。

但是如果我们跳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词框架,就会发现,这是诗的整体格调和表现手法也一首上乘之作。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没有悲切,没有感伤,这两句诗更像是不假思索,顺口而出的白话,恰好表现了李白那种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别了。寥寥几个从侧面体现了李白和汪伦这一对好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前面2句诗14个字,已经把人物、性格、事件、场景交代清楚,可见诗人的功底之深。

后面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本诗情感的升华。这种就近取喻、信手拈来的夸张手法,不正是李白诗词中的硬核手法之一么?用深湛的桃花潭水比喻汪伦真挚纯洁的友情,就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令人感到形象可感,亲切感倍增。

清沈德潜很欣赏最后两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喻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其次,情感态度上看,这首诗所描绘的友情也正是古今所倡导所向往的情感典范。这是一个关于偶像与素人的纯真的友情故事。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已经声名远播。农民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阳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便欣然前往,却并未见信中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桃花潭水酿出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段,因此李白离别时赠了这首诗感谢汪伦的盛情。古今中外,凡能超越阶层圈子的的友情,都能成就一段佳话。

再次,存在即合理,从本身实际的传唱度看,他的艺术价值已可见一斑。这首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语言富裕民歌色彩。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朗诵,同时,本诗所体现的友情干净纯粹,令人向往。所以,此诗能经过数千年长盛不衰,历久弥新,说明他不仅是作为文学作品存在,也是世人心中涵养友情之花的柔软净土。

因此,《赠汪伦》这首诗,深思才知情真,细品方知味深。不愧为一首传世佳作。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