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地理概念主要是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今连云港市)一带的地区。[1]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山东枣庄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淮海战役。[2]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倡导成立淮海经济区,一个以徐州为区位中心、横跨苏鲁豫皖4省20市、覆盖人口过亿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淮海经济区正式诞生。全境东濒黄海,西连中原,南达吴越,北接齐鲁。
淮海地区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山水相连、习俗相似、道路相接、商旅相通,自古以来区域之间就保持和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淮海地区人民有着并肩战斗的可歌可泣的光荣传统,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又称徐蚌会战) 更加凝成了本地区人民团结战斗的深厚情谊。淮海经济区已由传统、自发的联合协作迈向新型、自觉的共同发展,打响了以振兴区域经济为目标的新时期的“淮海战役”。
海州(今连云港)和淮阴、淮安地区。
1948年秋,华野代司令粟裕和中央军委商量决定在淮海地区对国民党军队作战,这是“小淮海”计划。
后来在中野部队的配合下,“小淮海”演变成“大淮海”,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光大地区进行了空前的战略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