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傩文化中图腾介绍(傩文化从哪些方面介绍)

傩文化中图腾介绍(傩文化从哪些方面介绍)

更新时间:2024-05-26 12:41:54

傩文化中图腾介绍

傩(nuó)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流行于江西南丰、福建邵武、四川、甘肃、贵州、安徽贵池以及湖南、湖北西部山区等地。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电影《千里走单骑》中有关于傩戏的情节。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郑码

NXNI,U:50A9,GBK:D9D0

部首

简介

傩,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远古既有傩。度朔山大桃树上的神荼、郁垒二神人捉恶鬼喂虎,皇帝依此办法立桃人于门。夏代帝相时,商族首领上甲微发明杨,杨用于葬礼,也用于傩。

《周礼·夏官》“方相士,狂夫四人。方相士。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枢,及墓,入扩,以戈击四隅,驱方良(魑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驱傩》:“《礼纬》曰:高阳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二居江水中为疟,一居人宫室区隅中,善惊小儿,於是以正岁十二月命祀官持傩以索室中而驱疫鬼。

仪式

驱傩在宋代有大傩仪、小傩仪之分。盛行于宫中的主要为大傩仪。据宋代人解释,大傩,意在“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这天,“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晶魁伟,贯全副金镀铜甲,装将军;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

而对比其他史料记载,南宋时期的临安驱傩仪式也大体如此。

分布

在我国的湖南、江西、河北、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具有广泛的傩文化分布。傩发形成于唐宋,扎根于民间,极具晦涩、神秘之特征。傩戏仪式繁多,器具众多,傩面具则是界定傩戏艺术的重要特征。《神傩秘界》试图通过傩戏中使用的部分器具、面具和仪式,解开神秘傩戏之冰山一角。

历史演进

汉代就开始有“方相舞”和“十二神舞”的名称。后来傩逐步向娱人悦众方面演变,加强了其娱乐成分。

傩舞面具

分类

傩是黄河流域惟一的古傩戏,被称为“戏剧活化石”。它是上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的一种仪式,目的是祈求神灵逐鬼除疫,保佑百姓过上安宁生活。

傩文化是巫文化发展到后期而应运而生的,当时的人类已进入农耕时代,而此时鸟类是农耕的重要帮手,所以,傩也就是人们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而祭祀的对象就是鸟。

值花开旺季,秋口镇长径村村民在油菜花海中跳起傩舞祈盼丰收,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美丽景象。

江西婺源:花海舞傩祈丰收

特点

傩舞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有过信仰原始宗教的历史,并产生了本民族的宗教职业者——巫。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是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

中国巫文化的起源与史前社会的图腾制有关,在中国的古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傩文化的记载。当今中国一些地区,还保存着相当完整的傩戏,便是古老傩文化的载体。

傩戏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一直在民间传承,成为我国傩文化的“活化石”。

宗旨

傩[一种原始祭礼]

”傩“的宗旨是”驱鬼逐疫“,以商周时期《周礼》的文字记载为始。数千年来,周代傩仪延伸为傩俗,衍为傩戏,扩散到中国文化圈周边地区的民族和国家——特别如东亚地区的韩国、日本。

”驱鬼逐疫“是原始初民的精神寄托,欧亚地区普遍表现为神鬼信仰和驱赶巫术,体现于仪式。在中国,傩仪、傩礼、傩俗、傩戏在数千年的流传过程中,融入了诸多文化艺术因素,包括诗、歌、乐、舞、戏等。于是,它给文化艺术的起源和发生带来了诸多启迪。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