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茅屋,是自己的避风之所,拥有它,就拥有了全部,也拥有了安全,似乎自己以前的人生,是在漂泊,人无居所,寄人篱下。拥有它时,便有了一份与尘世隔绝的空前绝后。门,那是通向人生的大门,踏进门,是归属,走出门,为生存。我每天在清晨走出门,穿梭于劳作之所与归家的路上,傍晚又走进门,归于安宁。这样的生活,可以称得上是悠然自得了。
十里春风,该是心中所感,眼中所见,耳中所闻。窗里幽竹,此是何等雅趣,而享此人不知也;懵懵懂懂,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 闭柴扉,扣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人,一生,一天只吃三顿饭,只睡一张床,只喝一瓢水,只穿一身衣。在《读者》杂志上读到:幸福人生有三愿:笑得开心,睡得安稳,吃得香。
郑板桥有“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竹”,他很满知足。“闭柴扉,扣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他清雅,他真正的在享受人生。
有闲一日,置身于窗前月下,或午后斜阳,窗明几净,香风轻拂,身边或不远处是几盆墨绿深沉的君子兰或大叶片的马蹄莲,小小的几案上是古风古韵的茶具,水的香甜的山泉水,茶是上等的红茶或青茶。
人、花、茶融为一体。窗外,星、月、夜、相依相偎。晚风徐徐,月光如水。心香一瓣,茶育心性。于心,于艺,于魂,于理,于境,于人,于品。这又是何等的恬然,人间天上,至于孤独已经不存在了,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孤独中的孤独呢?其实拥有清寂一分,守望孤独又有何不可呢?哦,念天地之悠悠,观古今之来者,一壶清茶吟古今,一抹兰香养心性,一席淡静出尘缘。
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