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在看古装电视剧和古文中,或多或少接触到人物的年龄,他们对各个年龄阶段或年龄点的人称呼严格区别于现代,甚至读过去一脸懵。比如:豆蔻、耳顺、期颐等等。当然,不是所有古人都会如此称呼别人的年龄,这些称呼的使用者多为士族阶级。古代将人大致化为士、农、工、商四级,而士是读书人,“学而优则士”,因此,这些称呼的使用者多为读书人、文化人。读书人总有读书人的语言文化,下面我将这些读书人对同龄人的称呼整理如下:
汝、尔、子、而、公、君、公子、大哥、娘子、足下、先生、夫子、阁下、姑娘、大侠、少侠、台端、孺人、大人、兄台、尊驾、大师、道长。
男子十六没有专称,十五可以说“束发”,二十才称“弱冠”,行加冠礼。况且古人成家之前不注重过生日,即便成家,父母健在时孩子一般也不为了过生日张扬,表示孝敬。
女子过生日更少了,不过,女子十六却有专门称呼,叫“破瓜之年”或“碧玉年华”,表示成人,可以出嫁了。你想给同学过生日,不用那么讲究,直接说“祝华诞之喜”或“生日快乐”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