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旅游资源普查统计详表(2011年最新版) 县 直 1、博物馆; 2、挂剑树; 3、议事台; 4、太子阁; 5、滨河公园; 6、信联广场; 7、三国旅游苑; 8、汉文化小巷。 城关镇 1、汉桑城; 2、拦马桥; 3、阴丽华皇后故宅; 4、中山小学; 5、山陕会馆; 6、西关曾国奴隶主贵族墓群; 7、白水书院(现北关小学); 8、木梳背街; 9、四眼井; 10、清真寺。 城郊乡 1、邓禹故里和邓禹故里碑(李湖); 2、鹊尾坡三国古战场(上青羊、下青羊、王营); 3、曹氏祠堂、曹湖(王营); 4、邓君墓(县油库西侧); 5、团结水上游乐场(团结村); 6、东乱冢汉墓群(团结村); 7、打鼓冢(孟营村); 8、光武台(上青羊村); 9、马庄清真寺(马庄村); 10、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11、蔬菜批发市场; 12、弹湖芳草(《封神演义》中邓蝉玉 以石弹丸击战龟灵圣母而形成弹子湖景,在今曹营村); 13、淯水湍波(湍口村); 14、马一山故居(马庄村)。 沙堰镇 1、关宿桑; 2、沙堰清真寺; 3、弥猴养殖场; 4、关羽提闸放水处、囊沙遗踪; 5、回首荐贤处; 6、沙堰古寨墙; 7、召父渠(古名棘水,补充水源的渠首在霞雾溪村); 8、拐里村水利工程; 9、邓氏祠堂(霞雾溪村),邓氏祖谱碑; 10、西棘阳(义阳)故城(李庄)冶铁作坊遗址、汉墓群、唐墓群; 11、明•吕皇沟遗址(吕营村); 12、淯阳遗址(汉•夏官营)。 樊集乡 1、光武台(东赵庄); 2、训猴基地(鲍湾); 3、晋尚书令乐广故里(后河寨); 4、泰山庙; 5、樊氏祖谱; 6、樊集汉墓群(潦口、东赵庄附近); 7、汉台朝雨; 8、陈庚蒙难处(樊集村)。 歪子镇 1、凤凰山遗址(寺门村); 2、战台寺(崇兴寺)(寺门村); 3、一捧雪(大李营村); 4、蔓山睛雪(岗头村); 5、荷花湖; 6、三河寨古寨墙(清); 7、《魂飞情荡一捧雪》(介绍陈君昌及创作情况)。 上庄乡 1、冯健故居(田庄); 2、老龙镇林场。 王集镇 1、邓禹台(西赵庄); 2、凤凰台(下凤鸣); 3、曹集茶场; 4、徐埠口古树。 上港乡 1、汉•樊氏陂水利工程遗址(瓦亭陂); 2、汉•运粮河; 3、庾信故里(宅子); 4、香桥(汉观火台)渡口; 5、马戢武故里(岗北); 6、古渡烟笼(梁埠口); 7、齐花园园艺场; 8、上港乡工业园区; 9、百柳诗碑。 新甸铺镇 1、新甸清真寺; 2、汉朝阳城遗址(刁河堂); 3、清齐慎故里(刁河堂); 4、汉搬倒井( 新南村); 5、汉来歙故里(新甸街); 6、汉代古战场(南王村); 7、秦汉•黄邮聚(驿站故址)(南王村); 8、古码头(新甸街); 9、套树古树。 五星镇 1、张长弓、张一弓故里; 2、东汉阴丽华皇后宅遗址(黄营村); 3、内苑春云(阴皇后花园景,黄营村); 4、龙沟夜月(闽营村); 5、台庄林场,台庄传统烟花爆竹生产; 6、抗日战场。 王庄镇 1、新都城遗址(梅湾); 2、玉皇庙遗址(玉皇庙村); 3、诸葛井(玉皇庙); 4、水台子刘秀避难处(水台子村); 5、诸葛庄(诸葛亮家的庄园,玉皇庙村北)。 前高庙乡 1、古棘阳城遗址(张楼村); 2、岑公祠(张楼村); 3、岑彭(汉)岑参(唐)岑氏故里(下庙); 4、祖师庙(张庄); 5、狄青湖(信坡); 6、龙潭古驿站。 溧河铺镇 1、杨陂集古寨; 2、许桥抗日战场及许桥水产养殖场。 施庵镇 1、 兴隆观及弥猴市场; 2、 河南油田钻井平台(魏寨); 3、 汉玉泉街(黄淳聚)遗址(驿站,大营附近)。 南阳市新野县旅游景点介绍 新野历史悠久,古称贵地,它北依宛洛、南接荆襄,面积1062平方公里,沃野百里,八水竞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称”,这里是刘秀东汉政权的发祥地,是刘备屯兵、三请诸葛建立三国蜀汉政权的出征地,三国景点众多,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三国游”景点县。 汉桑城 “汉桑城”被人们誉为“城中城”、“世界最小的城”,它由砖石砌成,城围数丈,高丈余,宽八尺,面积十平方米左右,内有一株两人合抱粗的古桑、相传为三国时关羽亲手所植,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汉桑城因此而得名。 说起这棵桑树,中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刘关张三兄弟在新野驻扎时,关羽在城西门扎寨,房屋旁住着一个姓张的老汉,门前有一棵大桑树,张老汉靠桑叶养蚕维持生计,有一天,关羽操练归来,顺手将赤兔马拴在这棵桑树上,不料马饿极了,把树啃了个对头圈,慢慢这棵桑树就枯死了,刘备得知此事,责令关羽重植一棵桑树作为赔偿,关羽知错改错亲手挑选一棵桑树栽在此地,并用砖石围护起来,以示爱树爱民的诚心,后来诸葛亮火烧新野,可这棵树还是青枝绿叶,更加茂盛。 汉文化小巷 我县近年修建的这条汉文化小巷被称之为汉文化小巷,是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巷自汉桑城到汉议事台全长600多米,小巷两侧墙壁粉饰后采用浅浮雕工艺,雕刻绘制了本县出土的汉画像砖,东汉三国故事及名人诗赋书画等和原名胜古迹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文化小巷有《徐庶回马荐诸葛》、《马跃檀溪》、《阿斗出世》、《三顾茅庐》、《火烧新野》、《关公提闸水淹曹兵》等诸多图刻。 太子阁 文化大革命期间,太子阁遭到毁坏,后来一直没修复,现仅存遗址。“太子阁”是当年刘备屯兵新野时,甘夫人所住的阁楼,因太子阿斗(即蜀后主刘禅)在此出生而得名“太子阁”。 “太子阁”内有太子阿斗的塑像、头戴王冠、身穿龙袍、面北向南,面壁而坐,意喻“面壁思过”。这是全国唯一的面壁祖像。 挂剑树 在三国时新野县府衙门,有棵皂角树,又称“挂剑树”,相传蜀汉照烈皇帝刘备,在新野屯驻时,常在此树下舞剑,休息时便把剑挂在树枝上,故名“挂剑树”。 这棵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东汉建安六年(20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任新野县令。他每天闻鸡起舞,练剑完毕后常将剑挂于一棵槐树上。但他不太熟悉中原的树种,一天他吩咐童子到“皂夹树”上把剑取回,此树闻此显灵,变成了一棵长着槐树叶子,但结满皂夹,又不长皂刺的奇特树形。据史料记载,汉挂剑树已于元末明初死亡,根侧又长出一小树与原树相仿。 汉议事台 汉代议事台,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军师诸葛亮后特意修筑的,是刘备诸葛亮商议军机大事的地方。议事台为长方形,南北长80米,宽4米,高5米,砖石结构。 向上看建有一座双层八角阁楼,上层八角上各盘一条栩栩如生的陶质神龙,上下层角端均饰有镇海祖像和祥瑞异兽,凝视着八方。阁楼屋脊中心为宝顶葫芦型。这里有石桌、石凳正好容四人对座交谈。据传说,台基高三丈六尺,象征一年三百六十天,楼修八角,示八卦之意,当时诸葛亮在此外观天象、望气脉、日夜运筹,辅佐刘备复兴汉室大业。阁楼屋脊上的八条神龙,是诸葛亮为防御火灾而特意设计的,这八条龙面对八方,哪方烧大火,哪一方向龙头就会自动喷出水来。所以当年火烧新野时,新野满城起火,上下通红,全城房屋尽成灰烬,唯独议事台一无所损。 新野古城门 现存新野解放路南边的古城门,便是三国时期传说中新野南城门遗址,现在的城门是1995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城墙宽约2丈,高3丈,古朴典雅、威严庄重,古风汉韵油然而生,是体现新野古城最有利的佐证。 新野张飞板面 在豫南古城新野,大大小小的板面馆比比皆是,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吃者如云。社会各色人等百吃不厌,久吃不衰,构成一道灿烂的饮食风景。 新野板面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好。新野县出产优质小麦,板面条取小麦精粉,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八寸的小面棒,再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蒙上干净的湿毛巾。滋润好的面棒柔软缠绵,触摸如丝绸。 做板面时,厨师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个头,右手捏三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厨师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三次,总长度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捞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厨师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臊子。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臊子,使人食欲大增。 臊子的制作也十分讲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酱、食盐、红辣椒、牛油和牛肉等。制一锅臊子,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时,先将牛油稀释烧沸,然后再下佐料。晒干的红辣椒用量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泽,牛肉也占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牛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块块,待辣椒红颜色下来之后,再把牛肉丢进锅里。这时,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牛肉烧得不老不嫩,恰到好处。臊子做好后,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后来臊子发展成为盒装、筒装,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礼品。 新野板面拥有食客的另一个原因是快捷便当,经济实惠。干部、职工、学生等为了赶时间,来不及做饭,常常三五成群到板面馆一坐,只需交待一声,厨师立马操作,三碗五碗,十碗八碗,眨眼工夫即可做成。一大碗只要三块钱。进城办事的农民和过往商客,也是板面馆的常客,他们往往叫下一大碗,呼噜噜吃完,嘴一抹,大步上路。 相传新野板面源于三国时期。刘关张屯兵新野时,张飞吃面条总嫌太软,厨师多次琢磨,才制成功。自此,新野板面便在宛(南阳)、洛(洛阳)、荆(荆州)、襄(襄樊)广为流行,现在又增添了不少花色品种。新野板面曾多次应邀参加河南省地方风味小吃大赛,还在博览会上获得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