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头悬国门的典故(头悬国门取义成仁的典故)

头悬国门的典故(头悬国门取义成仁的典故)

更新时间:2024-05-04 00:03:51

头悬国门的典故

出自《 史 记 · 伍 子 胥 列 传 》。

伍子胥在吴王阖闾去世后,对吴国事业忠心耿耿的他又扶助夫差即位,并帮助夫差打败越国。面对卧心尝胆处心积虑的越王勾践,他一次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复仇。在伍子胥看来,自己耿耿忠心可昭日月,之所以指手划脚,话说得不怎么中听,也是为了国家。

可夫差听信谗言,反疑伍子胥谋反,竟于公元前484年秋,赐剑令伍子胥自刎。臣子永远是君王手中的棋子,谗言永远是宫殿里最流行的剧情。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被冤枉的委屈和对国运的担忧让他死难瞑目。

但他这句遗言,却刺痛了夫差,夫差在震怒中,命以鸱夷皮做囊,裹其尸投入江中。而他的诅咒竟如审判,如天罚。九年后,越王勾践那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攻进吴国城门。

悬头城门名词解释:《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即断其头置高楼上,谓之曰名词解释:‘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存何所见?’乃弃其躯投之江水。”

春秋时吴王夫差听信谗言,杀害功臣伍子胥,并悬其头于高楼之上。后以此典喻仕途险恶。元·张养浩《双调折桂令》“一个悬首东门,一个和衣东市。”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