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是书法之最高境界,完全没有了方块字的横平竖直,点划撇捺之束缚,任由书者书意驰骋,笔走龙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狂草更是草书中之颠峰神品、仙品,完成了书法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与升华。狂草重在一“狂“字,怎么能狂起来?如杜甫长安八仙歌中之草圣张旭,三杯下肚,脱帽露顶,如疯似癫,腕底游龙惊蛇,满壁朝雾云烟。张旭的代表作《古诗四帖》凡四十行,一百八十余字,笔画丰满流畅,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张驰大度,狂得已没有了自我,唯见云烟缭绕笔力抛鼎,实乃狂草一族凌绝颠峰之篇。
草书难写吗?那是必须的。要写好草书,不但要具备坚实的书法功底,更要有深厚的文学艺术基础,有超凡的领悟性,想象力,抽象思维。否则既便付诸一生努力亦难望及项背。
为此余曾有《张旭》一诗以述崇拜之心,借此提问一并列出,敬请各位师友斧正。
七言· 张旭
颠狂挥毫起云烟,
草圣三杯不虚传。
前无古人尘埃定,
后无来者亦堪言。
如何欣赏草书?
草书,是书法体系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书体,其变幻莫测,纵横跌宕,磅礴无极,不可端倪,蕴含了中国文人对天宇万物的拷问,也蕴含了旷达不羁,桀骜不群的文人风骨,然草书的实用和研究只在部分群体中衍行,由于草书体在实用中缺乏识别性和书写性,因此在推广和普及中存在滞塞,草书逐渐演变为字符为原体,点线为表现,以承载志趣,宣泄情感为主要的实用功能,延续至今。因此草书的欣赏也是一门相对专业的课题。愚以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交流:
一:格调
清包世臣《国朝书品》,将书法分为五品,即分别是“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草书分品亦然,(包先生在书中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此不赘述),然草书作为艺术,其品格分阶,相对感性,欣赏者对作品的感受不同,从而引起的共鸣不一,因此欣赏者本身艺术修为极其重要,从而衡量作品格调的高低。
二:字法
草成于汉 ,在隶书和篆书基础上演变而来,为了书写便利,字法和笔法都形成了较为抽象的符号演变,经过各代书法先贤的总结拓展,从而形成了以汉字本身为基础,以符号为空间载体的,新一套文字体系模型,衍生出了较为准确的“草书字符”;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两个部分,今草分为小草和大草(狂草),章草和小草基本字字独立,相对规范;然大草(狂草),点画连绵,省略极简,书者情绪波动相对较大,也由于书写惯性的影响,字符严谨度相对削弱,因此衡量一副作品的品质,字符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三:笔法
草书是以点线作为表现形式的,点线的质量、运动的轨迹、书写的节奏,情绪的控制、气韵的流露等方面,形成了草书独有的笔法体系,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黄山谷观船工划船,等等都是针对笔法的参悟,笔法的高妙为草书之骨也!
四:章法
草书(主要是大草)打破了“横成行,竖成列”的,传统章法体系,大开大阖,气象万千,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章法之眼由此而生也,到明清时更有“乱石铺街”之书论,字字大小相生,让揖有度,首尾呼应,轴线曲环,以达到自然成趣,无饰天成之境。
五:墨法
在古代关于书法的论著中,关于墨法的论述相对较少,然墨法在草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中国绘画中对墨的运用,有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又有枯、干、渴、润、湿的用墨之论,愚以为草书亦然,高妙的墨法运用,让作品神采更具,王铎的涨墨,林散之的枯木逢春的墨法,都让他们在书法史中,书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一个草书家,胸中都有一副气势磅礴,高远豪迈、酣畅恣意、超尘脱俗的大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