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传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各国期间,一次断了粮食,他的随从介子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重耳复位以后对于跟随自己的有功之人大肆封赏。
但是介子推不愿意接受封赏,就领着老母亲躲进了深山里,重耳采纳了手下的馊主意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没出山。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义,就在这天大家都不烧火做饭只吃凉食,因此这天也被称为“寒食节”,后来寒食节跟清明一起合并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祭祖活动。据说,汉武帝曾下诏令民众在每年三月初三和四月初三进行祭祀祖先,以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后来,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为清明节,成为家庭祭祖和扫墓的传统习俗。在这个节日里,还会举行各种民间游戏和活动,如划龙舟、放风筝等,使人们更好地体验节日的氛围和乐趣。同时,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下,清明节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纽带,让亿万中华儿女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源头。